首页
>专题>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荣成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政策解读

时间:2019年04月25日 14:27 来源:荣成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一、为什么要制定《荣成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市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健康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提出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的任务要求,并明确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的发展目标。2019年威海政府办公厅印发《威海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为贯彻落实好上级部署,积极推进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特制定《荣成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

二、《荣成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起草的背景?

2012年我市被命名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5年和2018年两次通过省级复审。2018年我市着手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目前已完成申报和纸质材料的评审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我市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完善;死因、肿瘤和心脑血管事件等慢性病监测覆盖全市,监测质量不断提升;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健康机关、企业、社区、家庭、学校、医院、餐厅/食堂等10大类健康支持性环境近4000个,选拔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924人;通过实施省部联合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由2012年的10.09克降至2018年的9.38克。开展了脑卒中、心血管病、重点癌症等重点慢性病机会性筛查。我市慢性病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慢性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8年死因分析报告显示:全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慢阻肺等主要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3.18%,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造成的早死概率为17.12%,群众因慢性病所致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尚待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综合防控能力仍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群众健康素养提升的渐进性决定了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荣成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年)》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1.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风险。从健康行为促进和健康知识普及两个方面入手,实施“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引导居民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科学、实用、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2.建设健康支持环境,降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营造健康饮食环境,打造良好健身环境,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实施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提出具体干预措施,体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3.加强医防协作,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网络。规范开展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发挥体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科学健身和自我健康检测服务的指导作用,实施重点慢性病早诊早治。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服务质量。

4.突出重点疾病防治,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加强儿童、老年人及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开展儿童超重、肥胖、口腔疾病的筛查与干预,开展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和健身活动等干预,定期组织健康查体,实施健康管理。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查体、家庭病床、养生保健等服务。

5.扩大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健全死因、肿瘤、心脑血管事件、伤害登记报告制度,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信息实时更新。加强水、土壤、空气等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开展重点区域和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

6.健全慢性病防治工作体系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服务能力,强化社区慢性病管理,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有哪些?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从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完善政策保障、加强督导评估4个方面,提出保障《规划》落实的措施。要求各级将慢性病防治纳入重要民生工程,确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建立监督评价机制,推动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2020年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实施终期评估。

原文连接:荣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荣成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9—2025 年)的通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