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
    • 索引号:11371082MB2857593G/2025-04528
    • 发布单位: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 内容分类:业务工作
    • 成文日期:2025-09-2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市石岛凤凰中学“荣榴红心”民族团结第一课纪实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4:42 来源: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次数:

为深化“荣榴红心”品牌内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市石岛凤凰中学以“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为主题,精心打造新学期“民族团结第一课”系列活动。通过“浸润式氛围营造”“沉浸式课程融合”“创新性实践转化”三大维度,构建起“认知—情感—实践”的立体教育体系,引导师生在多元共生的文化体验中,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石榴籽”般紧密团结的精神内核。

一、浸润式氛围营造,让“荣榴红心”可触可感

石岛凤凰中学以“仪式感+沉浸感”为切入点,构建全方位、多感官的民族团结教育场域。开学首日,校长在国旗下以《“荣榴红心”:我们的基因与梦想》为题发表讲话,将“石榴籽精神”与凤凰中学的办学理念深度融合,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号召全体师生以“红心向党、团结奋进”为行动自觉。校园广播同步开启“民族之声”专栏,每日推送一个民族的音乐、风俗与团结故事,悠扬的旋律与生动的讲述交织成独特的“听觉课堂”,让民族团结的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沉浸式课程融合让团结意识“生根发芽”

学校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创新打造“政史融合课堂”与“主题班会展演”双引擎,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在《从“河西走廊”看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示范课上,历史教师以河西走廊为时空坐标,讲述民族迁徙、文化交融的壮阔历程;思政教师则从历史纵深提炼“多元一体”的规律,并结合新时代民族的政策阐释其现实意义。双师协同、跨科联动,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质。

三、创新性实践转化让团结之花在创造中绽放

学校以“自主选择民族文化主题”为特色载体,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创新。各班自主选择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主题,围绕“服饰、美食、歌舞、知识”四大维度,设计制作民族团结刊板。学生们查阅资料、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将文化认知转化为可视化成果:精美的服饰图谱搭配文化注解,美食地图串联地域风情,歌舞教学视频传递艺术之美,知识问答互动激发探索兴趣。一块块精美的刊板成为校园内流动的“民族团结微课堂”,吸引师生驻足互动,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民族团结第一课”系列活动,以“荣榴红心”品牌为内核,通过“环境浸润—课程深耕—实践创新”的闭环设计,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从“知识传递”到“情感认同”再到“行动自觉”的深层转化。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品牌化、体系化的育人路径,让“石榴籽”精神深植校园沃土,培育更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且胸怀家国的新时代青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教育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