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绵延千里的黄金海岸线每年吸引超千万游客,海鲜美食与碧海蓝天构成独特的城市名片。2019年,我市被列为山东省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市;2025年,我市又入选16个全国县级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之一,我市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因地制宜,开启了一场从农村到城市的垃圾分类深度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环境治理,更是一场涉及制度创新、技术攻坚与全民参与的生态革命。
因地制宜创新分类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垃圾持续增长,此前我市生活垃圾全部运到市固废产业园进行焚烧处理,但由于地处沿海,贝壳等不可燃垃圾成分较多,垃圾焚烧炉渣产量占30%到35%,荣成生活垃圾中的贝壳等不可燃烧成分占比高,处理炉渣比一般地区高7到12个百分点,不仅影响了垃圾发酵质量,也降低了垃圾焚烧的热值和发电量。
2019年,我市成为山东省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市后,借此契机,出台《荣成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农村源头垃圾成分特点,确定建立“4+1”分类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厨余垃圾五类,这一分类标准也首次写入了《山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技术规范》。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管理机制。
为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20年,我市出台《荣成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将城镇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四类,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垃圾成分特点,确定三种分类模式。这也标志着我市已经开创了一套全新且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荣成模式”。
信用积分激发全民参与
生活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自觉。将垃圾分类情况与信用评分挂钩,是我市创新实施的农村垃圾分类“信用+”管理办法。其评比结果可直接作为村里发放福利待遇的主要依据:连续检查结果合格的,挂五星;一次不合格扣一星,若扣到只剩两颗星,不再享受村里的福利待遇,直到再次合格。设立信用基金的村居按照每奖励信用分1分,激励信用基金1000元的标准,以奖代补,激发群众参与。通过信用管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全市883个村居就全面铺开。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各村居还对从村“两委”班子到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再到志愿服务队成员、保洁员进行培训,再由他们作为“宣传员”,向村民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健全以党建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的“征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落实市级、镇街、社区(村居)三级联动机制,定期举行垃圾分类联动会议、活动,采取“组建百人宣讲团、编制教育读本、15分钟入户讲解、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法,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进社区、进村居、进大集”活动1500多场次,设置宣传牌9500个、宣传栏5200多个,发放指导手册和倡议书45万份。
科技赋能驱动全链条发展
2019年,我市对现有的数字环卫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监控模块,建立“日检查、周汇总、月研判”推进机制,实行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向更高标准提升。
作为热门旅游地,位于港西镇的鸡鸣岛每年迎接20万人次的游客,由此产生很多生活垃圾。以往鸡鸣岛上的所有垃圾都混合倒在同一个垃圾桶内,再倾倒到岛上唯一的一处垃圾回收站,很不方便。如今,鸡鸣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改造,给每户村民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还购进了一台垃圾分类车挨家挨户收垃圾。村里借本次生活垃圾分类改造的机会,特意购置了油水分离机和垃圾挤压机等设备,油水分离以后,水直接排到中水站,油就分离成块,运送出岛后,还可以二次利用。
鸡鸣岛的生活垃圾分类改造是我市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生活垃圾分类的生动实践之一。“我们投资了400多万元打造了一个分拣中心。通过磁选、重量筛选、风选等一系列步骤,最后筛选出铁片、陶瓷、比较重的牡蛎壳、贝壳这4大类垃圾。”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环卫科副科长张田表示,筛选出的牡蛎壳可销售给养殖户再次用于养殖,贝壳碎片则低价格销售给相关企业加工后再利用。
近年来,我市投资25.27亿元,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目前已配建1300多处垃圾分类房、18处可燃垃圾中转站,可燃垃圾分拣中心、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有害垃圾转运中心各1处,配置四分类运输车231辆,日均转运能力达到800吨。全面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最优化、设备效益最大化,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可达35%以上。
变废为宝促进“循环经济”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有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才能真正达到垃圾减量化目的。据了解,分类后的有害垃圾由有资质的专业厂家负责收运处理,可回收垃圾由物资回收企业负责回收利用,不可燃垃圾分类运至市建筑垃圾处理厂或市固废产业园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燃垃圾分类运到市固废产业园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对废旧沙发和床垫等大件垃圾,进行收集处置。以市固废综合处理与应用产业园为例,该园共包含15个子项目,主要以垃圾焚烧发电及燃气热电厂为核心,将生活垃圾和废气、废渣、废水等多种形态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处理,在实现“固、液、气”三废达标排放的同时“变废为宝”,将生活垃圾转换成电能、热能等绿色能源。
近年来,我市投资20.65亿元,按照行业最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利用汽轮发电机组低温循环水余热保障冬季供暖150多万平方米,实现热电联供。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采用物理真空低温杀菌高效节能技术,保证有机物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整体处理过程无臭气排放,资源利用率达到100%。增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推进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项目新建,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站点与“两网融合”体系建设。
荣成市垃圾分类的生动实践,不仅解决了本地生态环保的难题,更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升级和全民参与,为全国提供了县域城市绿色转型的“样板”。未来,随着“无废城市”目标的推进,“荣成经验”将聚力书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