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隋局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以来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点、亮点工作。答:好的,主持人。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一是双拥共建走深走实。
访谈时间:2025年7月31日
主题嘉宾:局长隋静、副局长朱岩、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王涛
问:隋局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以来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点、亮点工作。
答:好的,主持人。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一是双拥共建走深走实。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们荣成市再获佳绩,第二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蝉联“两连冠”。春节走访驻军16处、送去价值8万元物资,并联合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拥军优属活动10场次、送去慰问物资价值20余万元。联合相关部门为60名立功军人家属上门送喜报及慰问金12.1万元,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先进事迹。7月,经推荐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社会工作部获评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高效解决驻军实际困难,帮助部队解决征地补偿、部队搬迁等问题,坚持“让军人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原则,今年以来协调市教体局为13名驻荣部队官兵子女办理入学手续,增进了军民鱼水情。
二是精细落实优抚保障。上半年足额发放抚恤定补对象补助3988万元,义务兵优待金393.2万元。启动“零散烈士设施集中迁葬三年行动”,对全市233处设施应迁尽迁,清明节前已完成80%;同步完成1处国家级、22处镇级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基础工作。组织清明节祭扫活动,接待2000余人次,组织30余场仪式;编校《流芳——威海市籍著名烈士传》,全书66万字,计划今年出版;开展“五进”红色宣讲活动、宣传英烈文化事迹,受教育群众达到800余人次。
三是精准安置提质增效。上半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9人、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8人,目前已完成军转干部档案审核。依托省级平台提供落户、社保、采集、培训“一站式”服务;创新开展欢迎仪式、座谈会、发放连心卡等“十个一”活动。军休所离退休第一党支部被授予省级“本色家园·树山离退休干部”示范支部。今年来完成石岛、崖头军休干部集中居住区电力设施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军休干部居住与生活环境。
四是奉献社会再续荣光。今年以来,联合市人社局,举办“军岗日”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2场次,同时开展“小、快、灵”招聘活动,协调131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859个,参加招聘360人次,48名退役军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会同经办银行,审批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15笔、490万元。充分发动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参加教育培训,上半年,组织12人完成适应性培训,11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退役军人参与关爱老兵、环保护航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饺子飘香”进军营、“爱温暖”文艺进军营、“集结号”关爱老兵活动。不断挖掘选树宣传群众身边的退役军人典型,通过新媒体平台开设“荣归故里·老兵故事”专栏,对张会刚、岳龙江、毕见峰等退役军人事迹进行宣传,激励更多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力量。
问:隋局长,即将迎来“八一”建军节了,我们退役军人事务局准备开展什么工作?
答:第一,开展走访慰问。“八一”前夕走访慰问驻荣部队10处,走访慰问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参战退役人员、70周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1050人,发放慰问品,表达对军人和功臣的崇高敬意。第二,举办文艺演出。8月1日在市民文化活动公园举办“八一”双拥文艺晚会,组织文艺小分队赴“小散远”部队演出15场,丰富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强化军民情感纽带,激发爱国拥军热情。
问:朱局长,在部队受伤没有评残,听说回地方后可以补办评残,是不是真的?可以办的话具体需要什么手续?
答:在部队受伤没有评残,符合条件的回地方后可以补办评残。在地方补办评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服现役期间未及时评定因战、因公残疾等级,本人档案记载和有原始医疗证明的,可以申请评残。
档案记载是指本人档案中所在部队作出的涉及本人负伤原始情况、治疗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等确切书面记载。原始医疗证明是指申请人原所在部队体系医院出具的能说明致残原因、残疾情况的《病情诊断书》《出院小结》或者加盖出具单位相关印章的门诊病历原件、住院病历复印件等。
个人需提交的材料:(1)本人书面申请;(2)本人身份证、户口簿;(3)退役证件或退役军人登记表;(4)本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5)本人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档案记载或原始医疗证明。
问:王主任,请问申请退役军人创业贷款的条件及额度是什么?
答:2024年8月1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印发《山东省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操作规程》,威海市局转发省厅文件(威退役军人发〔2024〕15号)。申请条件为退役军人必须为贷款期内60周岁以下、已参加信息采集的退役军人,不属于政府安排工作且在岗退役军人和专项公益性岗位在岗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创办的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均需已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对正常经营、如期还贷、创业项目好的,首次贷款到期后可继续申请,累计次数不超过2次。贷款额度为个人自主创业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小微企业创业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
问:隋局长,请问想要报考带编入伍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退役后如何报到以及安置流程是怎样的?
答:一、带编入伍报考条件是:
(1)政治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受公民的政治权利;品行端正,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符合《军队征集和招录人员政治考核规定》(军法〔2021〕62号)规定要求。
(2)身体条件。身心健康,肢体无残疾、无传染病,具备履行工作职责所需的身体和心理条件,符合《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国征〔2015〕1号)、《关于优化调整征兵体检部分项目标准的通知》(军后卫〔2020〕358号)以及《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等规定要求。
(3)性别。限男性。
(4)学历。取得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招聘岗位要求的学历证书原件(上半年报名的应聘人员应于2025年2月10日之前取得;下半年报名的应聘人员应于2025年8月10日之前取得),须在资格审查时提供。
(5)年龄。年龄应符合当季征兵要求。
二、带编入伍高校毕业生士兵服役满5年及以上,经部队批准退役后,自部队下达退出现役命令之日起30日内(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超过30日除外),持入伍通知书、退役证和《威海市公开招聘带编入伍高校毕业生退役就业协议书》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报到。
报到后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初审档案,并移交市人社局。由市人社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商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和有关单位,按照专业对口、公平、公正原则,参照转业士官安置办法进行量化赋分,分数相同的根据入伍前征集考试考核成绩确定选岗顺序,按照1:1比例组织选岗,并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