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显著特点。近年来,我市围绕“核、风、光、储”,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向深层次、广领域、规模化延伸,构建起“一核引领、多能衍生”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位于石岛湾畔威海朗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超大型车间内,5条超百米长的风电叶片生产线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加紧进行模具清理、纤维铺层及叶片精磨等工序。据了解,该车间自年初投产以来,现已基本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每周都有新叶片完工下线。以108米长的生产线为例,仅从模具准备到脱模的几道工序,生产时间就可缩短一半。
威海朗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于英伟介绍道,目前每支风电叶片的生产时长是72小时,通过人员补充到位、工艺优化和效率的持续提升,月底可优化至36小时每支。
作为威海市首个海上风电叶片制造项目,朗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石岛风电产业园两年多以来,生产和交付现已步入快车道,去年共交付各型超长风电叶片130套。目前公司已投产102米至123米等不同规格的生产线8条。与此同时,在公司厂区内,数十套超大型风电叶片整齐停放,工人们正对叶片进行最后的检测,不久后,这些叶片将装船发往海上风电场。
公司副总经理丁志水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已有250套750支叶片订单,后续将继续努力,争取保质保量早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光伏发电同样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由市城乡建设集团打造的港西那香海充电示范站占地1500平方米,其独特的穹顶式光伏车棚在为车辆遮阳的同时,还可实现年发电38万度。
市城乡建设集团荣昱新能源公司经理宋志军介绍道,城建集团港西充电示范站于2024年投入使用,配套有275.4千瓦景观式光伏车棚,2台5千瓦风力发电机,一台215千瓦时储能柜,其中80%绿电可直接提供给电车充电,年均可节约标准煤9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36吨,真正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出行。
目前,市城乡建设集团的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充电站14座,合计52桩、103枪,不但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也为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市城乡建设集团新投入使用了荣成高铁光储充电站,同样配套了光伏车棚,在方便用户停放车辆的同时,实现年均发电量162万度,年节约标准煤43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10吨。
宋志军表示,下一步,市城乡建设集团会继续加大对乡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保护环境贡献出一份城建力量。
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布局,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速构建核、风、光、储新型能源体系。目前新能源并网容量达388万千瓦,今年1至5月发电量55.6亿千瓦时,历史首次超过全市社会用电量。
市发展和改革局能源事业推进科科长王炳东表示,依托威海核能产业集群入选全省未来产业集群契机,我市将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推进“国和一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实现城区供暖逐步由核能替代;启动陆上风场升级改造和王连街道储能电站前期工作;持续开发分布式光伏,谋划绿电直连项目,加快构建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