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其他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482U/2025-03461
    • 发布单位: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 内容分类: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2025-07-2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2025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思路

时间:2025年07月23日 09:10 来源: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一、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四大提升”工程

(一)做强苹果产业。实施低效老旧果园改造工程,实施崖头、荫子、寻山果园430亩老旧果园改造提升,加快推动传统果园向现代果园转型、传统品种向优势品种升级。实施苹果加工业提升行动,新上一批苹果加工、仓储保鲜项目,实现苹果精深加工能力翻倍、智慧分拣能力提升20%、仓储保鲜能力提升10%以上。实施“荣成苹果”品牌提升工程,组织企业在荣成布鲁维斯、西霞口动物园、樱花湖等热门景点、网红打卡地举办展销活动,引导企业与威海市内星级酒店、特色农产店建立合作关系,重点推介王林、维纳斯等区域特色苹果和“NFC+HPP”果汁,提高产品影响力,打响荣成苹果品牌知名度。

(二)培植甘薯产业。深化“数字赋能甘薯产业”,建设200亩数字化示范种植基地,推广数字化甘薯种植4000亩;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埠柳新建脱毒育苗实验棚2个、育种基地30亩、新品种新技术实验基地50亩;探索“飞地育苗”“飞地种植”“代耕代种”等新模式,建设覆膜滴灌现代甘薯种植基地2处,全市甘薯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延伸甘薯加工链条,推动小型甘薯加工厂“产能提升”,重点推动“带霜地瓜干”工厂化量产,打响“荣成甘薯”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重塑花生产业。聚焦解决“荣成大花生”品种退化、价格下滑等问题,重点做好花生品种结构调整文章。加大高油酸花生良种推广力度,引进鲁花28、鲁花21、花育963等10个高油酸花生良种,筛选出2—3个适合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的高油酸花生良种;探索“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寻山、滕家、上庄、俚岛等镇街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1万亩,提高农民收益,实现亩均增收600元以上。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设计制作花生伴手礼盒,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荣成大花生品牌,提高荣成大花生产品影响力,打响区域品牌知名度。

(四)巩固无花果产业。探索现代标准化种植模式,新建2400平方米设施无花果试验基地,探索反季节无花果种植新模式,在元旦春节反季节上市,实现产品增值溢价。健全无花果收购体系,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收购模式,针对本地市场、加工市场、电商市场等细分领域,建立1处无花果采后冷藏设施基地、1处现代化供应链中心,延长无花果保鲜期、提升品质,满足各类各区域客商需求。延长无花果产业加工链条,研发无花果条、冻干无花果、无花果苹果融合果汁、HPP无花果汁、无花果粉、无花果茶等系列产品。

二、改善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

(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土地零碎化整治模式,新建5万亩高标准农田,推进小块地变大块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机制,会同自然资源、财政和水利部门,督促镇街和村居落实管护责任人落实管护责任,对损毁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维修”,确保工程设施的良性运行。

(二)抓好单产提升示范。结合全省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创建威海市级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基地1处(200亩以上),集成推广良种包衣、深耕深翻、滴灌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10项关键技术,实现小麦亩均单产超过650公斤,玉米亩均单产超过800公斤,打造粮食高产示范样板。

(三)持续推进良种展示示范。依托滕家镇东滩郭家村、上庄镇东上庄村、大疃镇东沟北疃村3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年试验示范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90个以上,筛选出田间表现优良的品种10个,保持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95%以上。

三、稳定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巩固提升群众和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重点对村级工程和村属企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回头看”检查,每月至少抽查2家村属企业财务管理、20个行政村财务公开情况,确保问题整治彻底、不复发,委托第三方机构对778个行政村开展审计工作,对农村干部离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全市农村“两委”换届打好基础。

(二)持续跟进土地欠租和集体债务化解。启动拖欠土地租金清缴专项行动,组织法院、司法局、相关镇街进行联合研判,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有序解决土地租金欠缴问题,实现“应诉尽诉、应办尽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债务化解工作,2025年底全市农村债务化解率达到42%,同时严格控制村级新增债务,研究制定村级债务规模警戒线,确保集体债务总量“只减不增”。

(三)推广复制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原则,推广产权股份、领办合作社、能人带动、村校联动等10种集体增收模式,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到2025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5%以上。

四、统筹提升区域块状经济发展

(一)推动样板片区增量“扩面”。将片区发展定位由“大而全”转向“小而精”,推广镇域经济内循环、“前店后厂”等村级增收典型,按照每个片区选择1—2个村,确定30个中心村重点打造,同时重点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个以上,市级和美乡村33个,实现威海市级和美乡村“样板片区”全覆盖,真正做到“片片有主题、村村有亮点”。

(二)推动样板片区增效“提质”。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引导每个片区重点培育1—2个市场潜力大、带动增收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实施大渥农业千亩苹果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金瑞源食品预制菜研发与生产、中科蓝智微藻源甘油葡糖苷产品加工等投资2000万元威海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36个,打造海带、鲍鱼、苹果、无花果、文旅康养等十强片区特色产业。

(三)推动样板片区档次“升级”。按照省市县镇分级分类、梯次打造原则,推进3个省级、2个市级、13个县级、13个镇街级样板片区建设,支持俚岛海牧蓝乡威海市级样板片区争创省级片区,同时做好威海市级片区补递工作,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五、坚决守住底线工作

(一)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做好“稳面积、提单产、增产能”文章,统筹推进撂荒地综合整治和适度规模种粮主体培育,2025年全市不出现成方连片10亩以上撂荒地,50亩以上规模种粮主体达到750家以上,确保粮食生产总体稳中有增,实现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以上,产量22万吨以上。

(二)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维持在2000户左右。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建设防返贫共致富监测平台,对15.85万农户开展全覆盖排查,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抓好往期扶持产业项目管护,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开发乡村公益岗位,探索“以工代赈”增收模式,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9000元。

(三)守住农村宜居环境底线。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清洁村庄、乡风文明、基层减负等工作,建立健全“督导、反馈、整治”全链条工作机制,开展一次全域化、两次差异化验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验收通过率达到95%以上。

(四)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市场执法监测等工作,年内对全市262家农资店完成全覆盖执法检查,抽检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300家次以上,完成各级农产品定量检测450批次以上,指导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万余张以上,实现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