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
    • 索引号:11371082004338308D/2025-03369
    • 发布单位:荣成市崖头街道
    • 内容分类:业务工作
    • 成文日期:2025-07-1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威海荣成市崖头街道香河社区:多元共融,打造“四海一家 悦居香河”文化品牌

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0:38 来源:荣成市崖头街道 浏览次数:

威海荣成市崖头街道香河社区成立于2018年6月,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29人,其中外地居民约3000人,多元文化交融特征显著。社区区位优势突出,周边汇聚九龙城购物中心、时尚东方、博隆金街等商业载体,与樱花湖体育公园、少年宫、体育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形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天然具备“文旅商居”融合发展的独特禀赋。

面对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社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理念,以建设主体明确、功能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规范有序、队伍活力充沛为目标,着力打造“四海一家 悦居香河”文化品牌,推动社区文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浸润”升级,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社区治理的“硬支撑”。

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夯实公共服务基础

文化阵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物理载体”,更是连接居民情感的“精神纽带”。香河社区立足实际需求,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构建起全生活场景的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触手可及、浸润人心。

一是拓展文化服务场景,满足多元需求。社区紧扣“15分钟文化生活圈”建设机遇,将文化设施布局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通过盘活闲置空地、优化空间结构、推动资源共享,持续扩大文化服务供给。目前,社区已建成图书阅览室、舞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功能室1000余平方米,固定晨练点、晚练点2处,文体活动场所3处,形成“室内+室外”“固定+流动”的立体化服务矩阵。同时,为保障活动有序开展,社区通过对接专业文化机构、招募志愿者等方式,组建起常态化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活动组织、技能指导等服务。

二是打造特色传播平台,促进文化交融。注重将文化服务与居民生活深度融合,以“小切口”撬动“大文化”。依托“幸福里1号”惠邻市集这一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社区定期举办非遗手作体验、手工艺品售卖等活动,既为非遗传承人、手工艺爱好者提供展示舞台,又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三是提升设施使用效能,激活全场景活力。社区坚持“建管并重”理念,通过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开放时间、创新活动形式,推动文化设施从“建起来”向“用起来”“活起来”转变。辖区公园、文体广场等公共空间全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社区通过征求居民意见,将健身操、交谊舞、太极拳等活动纳入常态化安排;小区长廊、凉亭等微空间则被打造成“文化角”,定期组织象棋比赛、书法交流等活动,让“边角地”变身“文化场”。同时,社区结合传统节日、节气节点,策划“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明月等,年均开展主题活动10余场,让文化设施在“全时段、全场景”中释放活力,切实提升居民的参与感与归属感。

深化文化内涵建设,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铸魂育人。香河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文化服务与文明培育、美德传承相结合,通过培育志愿队伍、打造特色项目、创新文化品牌,推动社区从“文化活动丰富”向“文化认同凝聚”升级,让文化成为社区治理的“黏合剂”。

一是构建志愿服务专业体系,凝聚实践合力。社区坚持“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思路,组建4支专业志愿队伍,广泛吸纳学校教师、退休干部、商户代表等220名志愿者,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居民群众参与、社会力量协同”的志愿服务格局。近年来,社区携手志愿服务团队成功举办趣味运动会、合唱节等系列活动,累计惠及居民1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志愿力量向基层治理效能的转化,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红色动力源”。

二是创新文明实践特色项目,传承文化基因。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社区创新培育“丝语驿站”“益助学堂”等特色项目。“丝语驿站”以“非遗传承+文化交流”为特色,邀请面塑艺人、剪纸大师开设公益课堂,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益助学堂”联合辖区学校,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暖心服务,用文化温暖护航成长之路。同时,社区精心培育“邻里情”广场文化节品牌,通过歌曲联唱、戏曲表演、民俗展演等形式,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融合。目前,已成功举办15场专场演出,呈现156个精彩节目,累计惠及居民4000余人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涵养精神家园。围绕“四海一家 悦居香河”品牌,社区以“传统节日+特色活动”双轮驱动,年均开展文体科教娱等各类活动40余场次。例如“悦动香河”乒乓球赛、社区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国画义卖等文体活动,持续点燃居民参与热情;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广场舞等群众性健身活动常态化举办,参与人数已突破1000人次。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居民在活动中增进情感认同、在互动中凝聚社区共识,推动社区精神风貌持续向上向好。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厚植文化发展动能

人才是文化社区建设的“源动力”。香河社区坚持“引进专业力量、挖掘本土人才、激活社会资源”的思路,通过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激励,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发展格局,为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机制,强化保障支撑。社区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化工作小组,建立“周调度、月研判、季总结”工作机制,将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年度重点工作,与基层党建、民生服务同部署、同落实。定期召开文化工作专题会议,邀请居民代表、文体骨干、共建单位共商文化发展大计,为文化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组建骨干队伍,培育“文化领袖”。坚持“挖掘本土人才、引进专业力量”双向发力,社区通过走访调研、居民推荐等方式,挖掘培养了一批有特长、有威望、有组织力的“文体领袖”,以这些骨干为核心,组建起国画班、京剧队、合唱团、乒乓球队等十支文体队伍,以文体活动打破了小区居民间的隔阂和陌生感,以信用激励引导他们从社区文体活动的“参与者”到社区建设的“主力军”,为社区各项治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三是汇聚共建力量,厚植“同心文化”。社区坚持“开门搞文化”,携手共建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等共建主体,构建起“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成果共享”的文化共建格局,联合辖区共建单位、社区合伙人开展线下义诊、公益宣讲、文化课堂、爱心义剪等活动百余次,邀请周边社区、企业参与,推动文化资源跨区域流动。通过共建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更增进了社区与共建单位的感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