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
    • 索引号:11371082004362703G/2025-03328
    • 发布单位:荣成市成山镇
    • 内容分类:业务工作
    • 成文日期:2025-07-15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村落人文深厚 姓氏历史悠久(下)

时间:2025年07月15日 08:48 来源:荣成市成山镇 浏览次数:

王姓东迁岳家庄

《荣成市地名志·岳家庄村》记述:“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王仕可、王仕义兄弟二人由云南省迁此居住,《王氏家谱》有‘滇南旧族,山左世家’可考,村仍沿用原名岳家庄。”岳家庄村的主要姓氏是王姓,过去分为三大支,各对应一座家庙,三座家庙依据方位不同,分称西家庙(老家庙)、东家庙(北家庙)和南家庙。“十王坟”又称“石王坟”,是荣成境内多支王姓记忆和传承之中的祖源地,岳家庄村王姓便是“十王坟”王姓的两大支系之一。据《威海姓氏志·王姓》记述,岳家庄宗向南迁移到石水河西村、王家疃村,向东迁徙到沙沟村、大西庄村,后播迁至环翠区和文登区的部分村庄。另一支则是以王才璞为始祖的纸坊宗,据《威海人史话》记述,该支后来向南迁入崖西镇、夏庄镇,向北迁移到埠柳镇及周边区域。

光绪年间的《河西王氏谱书(北家庙)》记载:“我王氏历履,仰观宗祧及石坟勒书,而知始祖君祥于元末至正年间由云南移至荣邑岳家庄落户。”又1914年合撰的《河西王氏谱书(南家庙)》序云:“查我王氏先灵自县境正西车古村迤东及石坟勒书而知,始祖君祥公于元末至正年间,再无确据,后又查访由云南大理府小云南县鸡头村移居山左荣邑岳家庄落户,后因受兵灾,谱书失迷无存。”据此可知,从“石坟勒书”才知岳家庄村王姓始祖为王君祥。“石坟”是指位于现埠柳镇车古村与东下庄村之间的王氏祖茔,俗称“王葬茔”。又《岳家庄王氏谱书》记述“车古村东十王坟有岳家庄南疃祖墓”,其中有王士可的墓志,王士可授“益都路田司……差”,落款时间为“至正四年(1344年)八月初旬有四吉日祀”。王君祥及王士可的年代表明,岳家庄村王姓至少在元朝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便定居于岳家庄村,而非明朝成化年间徙入。相应可知,岳姓迁居岳家庄村的时代还在至正年间之前。

又《岳家庄王氏谱书》记述,岳家庄东宗“壹世祖”为王士敬、王士斌,岳家庄南支始祖有王仕仪、王仁卿、王士可。又王士敬有四子,分别为“二世祖”王瑄、王理、王璘、王瑞。王瑄为“祗授敕牒成山卫海口巡防官除主执事后通许县尉”;王理为“祗授总兵官点会白马县主簿”;王璘为“祗授县尉”;王瑞为“除充水军官百户”。民国《牟平县志·卷十文献志·轶事》誊抄有十区黄疃村(今属乳山市徐家镇)至正二年(1342年)刘氏石坟墓碣,墓碣镌刻有“长男刘世显:把载海口,乳山千户。”笔者推测,岳家庄村诸多王氏始祖之名讳及王瑄、王理、王璘、王瑞等人之官职应多是从祖茔的石墓墓碣抄录而来。从现今可知的始祖信息及任职情况,完全可知岳家庄村王姓在金元时期是现荣成伟德山北部地域的一支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地方大家望族。

据《荣成居民祖籍探源·王姓》记述,有一支王姓祖籍陕西宁远(今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王瑛封成山卫千户世职,现居成山卫镇岳家庄村、石水河西村等地。岳家庄村王姓并非成山卫千户王瑛之后裔。岳家庄村还有孙、袁等姓氏。民国后期,孙姓从邻村宫家庄村迁入。20世纪50年代,袁姓从芹夼村(属港西镇)徙入定居。

沧桑遗迹忆人文

1986年版《威海市志·军事》记述:“北洋舰队驻泊威海卫后,募兵增加。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威海、文登、荣成共招募海军练勇1400人。驻威陆军也多为招募。”晚清时期,荣成北部沿海一带村庄的许多青年投身于北洋海军,他们在甲午战争中奋力抗敌,部分人英勇牺牲。

据李继发先生在《探寻老荣成·五支甲午将士碑》中记述,据悉岳家庄村有13人参加过甲午战争,在邓世昌任管带的致远舰上有9人,其中的8人为国捐躯,侥幸存活的王恩鸿是因病在家休养而错过战斗,免于遇难。岳家庄村牺牲的甲午英烈中,姓名可考者有王允芳、王允恭、王瑶坪、王恩沐、王信竹等人,但是他们的详细事迹大多湮没无考。

岳家庄村东部向南通向宫家庄村的大道东侧尚存一块石碑,隐于藤枝杂草之后。石碑正面阴刻“瑶池冰雪”四个楷体大字,背面则详刻具体事迹,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月”。结合后人讲述以及碑文内容,大略可以还原其背后所隐藏的事迹。节妇曲氏为巍巍村(属港西镇)曲绍级之女,19岁嫁给岳家庄村王瑶坪为妻。婚后不久,王瑶坪返回北洋海军,随即参加甲午战争,不幸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阵亡。曲氏过继其夫之兄王瑶科之子为继子,视如己出,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又尽心尽力孝顺公婆,为长辈们养老送终。邻里街坊无不有感于曲氏的“节孝”,后巍巍村曲家延请西姚家山村(属埠柳镇)人,清朝庠生姚学海执笔撰写碑文,树碑以“纪念”。

除曲氏外,《民国荣成县续志编存稿》(以下简称《编存稿》)记述有岳家庄村的一位烈妇梁氏。梁氏,小梁家村(属埠柳镇)梁文福之女,17岁嫁到岳家庄村,为岳家庄村王允恭之妻。投身北洋海军的王允恭在甲午战争中阵亡,梁氏闻听噩耗后深感悲痛,自缢而死。乡人“哀其烈,奇其行”,于光绪二十三年(1894年)九月穀旦为其立碑“纪念”。宫家庄村有一位节妇王氏,为岳家庄村王显璋之女。清朝癸巳科举人邵树铭撰《节妇王氏碑》碑文,详述其事迹:

节妇王氏,岳家庄王公显璋之女。秉性贞静,自幼许字宫家庄孙公兆瑞。于归后,敬尽妇道,里党皆称其贤。未几,夫殁,无子,年二十一,痛不欲生。既而复自念曰:“吾夫没矣,而翁姑齿衰,谁为事之?弟妹年幼,谁为抚之?一死岂足以塞责乎?”是以茹苦含辛,忍死守节,经营家计,备极劳瘁。迨姑逝时,翁得瘘疾不起者三年,氏亲侍汤药涤濯溺器不稍懈,此真承其夫未竟之志者矣!呜呼!氏之节也,如冰如霜;氏之孝也,有始有终。今亲族采其事迹,勒诸贞珉,洵足发潜德之幽光云。

王氏嫁到宫家庄村孙家后,乡邻皆称贤惠。21岁之时,丈夫孙兆瑞不幸去世,而后,王氏含辛茹苦抚养年幼弟妹,尽心竭力赡养体衰长辈,其孝“有始有终”。后亲族采集王氏之事迹,刻碑“纪念”,以“发潜德之幽光”。

岳家庄村东部原有一座庙宇,庙名失传,依方位俗称“东庙”。据王福平、王维刚等老者讲述,“东庙”正房六间,供奉诸多神像,厢房三间,南墙正中修有精美的门楼,庙院中安放一座木架,悬挂有一口生铁大钟。农历四月初八日,举办庙会,届时人烟鼎沸、热闹兴隆。民国时期,“东庙”有一位看庙道士,岳家庄村人,绰号“石老头”。20世纪50年代,“东庙”被改为民居。现今,庙宇已坍塌多年,只剩残垣断壁。此外,岳家庄村原有关公庙、龙王庙等,皆湮灭于历史长河。

办学乡贤王南岳

晚清之际,旧式私塾教育衰朽僵化,随着近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各类新式学堂雨后春笋般萌芽进而蓬勃发展。这一期间,荣成境内的许多慷慨之士、善义之人投身于城乡各地的办学、助学事业,极大地推动荣成近代教育的发展及普及。岳家庄村的乡贤王南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王南岳,字炳喦,家道小康、经济独立。民国初年,便立志以创办新式学堂、发展近代教育为己任。起初附设农隙夜班,继而创设妇女夜班、民众夜班,利用乡民闲暇时间开展农民、妇女的大众启蒙教育。民国五年(1916年),王南岳又独力创办淑仪初级女子小学,大力发展近代女子教育。淑仪初级女子小学是其时荣成县继县立第一女子初级小学、上埠头村、同家庄村、埠柳村三村的女子初级小学之外的第五所女子初级小学。

在长时间的办学中,王南岳“精力已竭、家产已破”,但是“志不稍懈”,其办学的志向从未动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王南岳再次在村中购买地产,修筑五间宽敞的校舍,工程竣工后,核算共花费大洋柒百叁拾壹元,除募捐所得大洋叁百元外,其余资金皆为王南岳自己筹备。

晚年的王南岳,无儿无女,仅有数间简陋房屋,外加五亩贫瘠田地,此外还背负若干外债,自身用度日渐不支,里外开支入不敷出,可谓家境淡泊、孑然一身。其生活“自他人视之为可危”,而王南岳自己则坦然处之。

鉴于王南岳的热忱以及优异的办学成绩,荣成县教育局局长屡次对其奖赏或激励。民国十三年(1924年),山东省省长熊炳琦奖给王南岳银质三等奖章。后来,荣成县县长吕德铭又奖给王南岳匾额,用以表彰其办学的大义善举。在《编存稿》中,王维霖评价王南岳是:“若将步申江杨斯盛之后尘,乞丐以兴学欤。”杨斯盛(1851年—1908年),川沙蔡路青墩(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人,近代时期的“工界楷模”“上海建筑界代表”。光绪六年(1880年),开设国内首家华人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晚年有感于幼年遽遭失学之痛,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毁家兴学”,捐银三十余万两创办浦东中学。王维霖将王南岳比于杨斯盛,是对王南岳极高的评价和赞誉。

岳家庄村南的河东岸原有一座学校,俗称“南学堂”,村民相传便是王南岳捐资修建的学校。据王维禄、王作宝等村民讲述,村中诸多老人曾就读于南学堂,南学堂有正房和厢房,正房设有两间教室,厢房设有一间教室,学校南侧是操场,教师办公室则借用南学堂北部的南家庙。依据1932年出版的《山东省各县教育款产一览·荣成县教育款产一览》的记述推断,20世纪30年代,南学堂应该是荣成县第二区立第四十四初小。后来因整治河道的需要,南学堂、南家庙等被整体拆除。虽然南学堂的建筑遗迹已然消逝,但是王南岳办学的善义之举在村民间代代相传。

厚朴乡村绽新颜

宫家庄村和岳家庄村历史悠久,宫家庄村更是相传为“山北第一村”。金元时期及明朝初年,属文登县十一都;明清时期,属文登县、荣成县的朝阳都第八里;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属第一区;1936年,属第二区上埠乡;1940年4月,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一区;1941年3月,属第四区;1949年10月,属荣山区;1951年3月,属第五区;1957年1月,属凤山区;1958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属上埠乡,是年8月,撤销上埠乡,属城厢乡,9月,属成山人民公社;1966年8月,更名城厢人民公社;1982年2月,改称成山卫人民公社;1984年4月,属成山卫镇;2002年7月,更名成山镇。                         1940年2月,日军侵占荣成县城。随后,日、伪军于荣威路要衢张家口北侧的堡子塂南坡山腰设立据点,驻扎日、伪军25名,装备20支大枪。据点附近村庄的群众倍受日、伪军欺侮。1943年秋天,岳家庄村群众给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运送公粮,行经张家口时,遭到据点日、伪军的射击,村民王文芳腿部中枪,后经夏岳五医师免费治疗后方才痊愈。1944年9月,荣成独立营、威海独立营将张家口的日、伪军据点拔除。

1941年1月,宫家庄村第一届党支部成立,王其贤任书记。同年3月,岳家庄村第一届党支部成立,王永钦任书记。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下,两村村民积极参军、踊跃支前。许多热血青年在国家危亡、民族解放之时挺身而出,奔赴疆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报效国家。据《永远的丰碑——荣成英烈录》一书记载,在全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宫家庄村共涌现出3位烈士,他们是:孙悦贞、王清泽、王述田。岳家庄村共涌现出24位烈士,他们是:王文成、王德丰、王清福、王之致、王维润、王起修、王洪范、王文业、王维德、王永亮、王志敬、王维海、王文典、王尧义、王维明、王清会、王风卿(女)、王作祥、王维麟、王维田、王树良、王永德、王文朋、王全福。其中,王清会,1930年出生,1946年参军入伍,中共党员,曾任七四一七大队空军副大队长。1968年,在沈阳因公牺牲。

宫家庄村、岳家庄村邻近朝阳港,村域里散落有许多古朴自然的海草房民居,此外,村中还有两座引人注目的传统建筑,即岳家庄村王姓东家庙和宫家庄村孙姓南家庙。岳家庄村王姓东家庙坐落于小河东岸,墙壁砖石垒砌严密,从大门上刻有花、兽纹饰的汉白玉门枕石以及雕花的精美木簪便可知晓这座家庙的精巧华丽以及建筑价值。宫家庄村孙姓南家庙相传是虎台、前神堂口、后神堂口、金角口等8村孙姓合修,正房脊线流畅,筒瓦弧圆,勾头细密。这两座家庙作为乡村传统古建筑是乡间历史的见证和宝贵遗珍。

宫家庄村村域面积0.44平方千米,村民112户、236人,有孙、龙、王、郑、刘、崔、赵等姓氏。村内耕地68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果园325亩,主产苹果、无花果。岳家庄村村域面积1.61平方千米,村民425户、961人,有王、孙、袁、崔等姓氏。村内耕地2100亩,果园117亩。

宫家庄、岳家庄两村道路基本硬化,出村路南通S301省道,北接S302省道,交通便利,出行便捷。两村村中还修有文体健身广场、卫生室、商店、农家书屋、妇女之家、老年人活动室等便民服务设施。村容村貌绽放一新,村民生活舒心快乐。在新时代的新农村发展中,宫家庄村还大力发展苹果、无花果种植业,通过栽培新品种无花果,实现差异化、多元化、产业化以及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