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荣成市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成绩亮眼,核电、风能、光伏、储能等领域重点项目稳步落地推进。
访谈时间:2025年7月1日
主题嘉宾:党组成员、副局长 郭晓宇
问:荣成市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成绩亮眼,核电、风能、光伏、储能等领域重点项目稳步落地推进。请介绍一下,目前在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进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基于现有基础,为进一步释放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未来的规划思路如何,又有哪些重点项目已在布局中?
答:我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围绕“一核引领、多能衍生”,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向深层次、广领域、规模化延伸,积极构建“核、风、光、储”新型能源体系。核电方面,石岛核电站规划建设7台核电机组,其中华能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1号机组已投入商运,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已正式开工建设。风电方面,先后建成7处陆上风电场,其中国华一期、华能中电二期项目今年进行扩容改造升级,增容8万千瓦,项目已列入全省首批风场“以大代小”改造升级名单。光伏方面,已建成并网分布式光伏4772户,总装机容量33万千瓦。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2466户,装机容量29.6万千瓦;户用分布式光伏2306户,装机容量3.4万千瓦。储能方面,京能200MW/400MWh成山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运行,可储存40万千瓦时电量,年调峰及消纳电量约2亿千瓦时。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达388万千瓦,今年前5月发电量55.6亿千瓦时,历史首次超过全市社会用电量。
下一步,依托威海核能产业入选全省未来产业集群契机,我市将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推进“国和一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实现城区供暖逐步由核能替代;启动陆上风场改造升级和王连储能电站前期工作;持续开发分布式光伏,谋划绿电直连项目,加快构建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体系。
6月17日,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印发《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重点对项目类型及上网模式、分布式光伏备案管理、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及并网管理、可开放容量及电网承载力提升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其中,规定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也可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不低于50%,上网电量全部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县(市、区)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电网企业对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年自发自用电量比例(自并网投产次月起12个月)进行监测评估,对于年自发自用电量低于50%的项目,次年该项目在参与电网调峰时增加调峰力度。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电力用户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可通过参加集中式光伏市场化项目申报等方式,申请将项目调整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并及时办理备案手续。
问:近年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提高民企发展地位,坚持政企联动、靠上推动服务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愈发鲜明,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请介绍一下,发改局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荣成市确立了“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部署,接连获评了县域经济引领发展试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中国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等荣誉,并且再次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改局立足政策引领前沿,多管齐下发力:
一是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健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配套政策,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每季度摸排更新违背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事项。完善企业诉求即转快办闭环机制平台作用,充分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常态化问计问需于企,帮助民营企业有效纾困解难。二是强化惠企政策有效供给。配合威海实施好一系列政策,不断当好企业政策服务员,确保企业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积极配合威海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建立各项组织框架,保障我市民营经济有序发展。三是强化要素支撑保障,破解卡脖子发展制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实施精准的政策扶持,确保民营企业成长中的关键环节不受阻、关键需求有所应。搭建项目发展平台,积极组织有关部门申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争取我市申报项目入选国家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
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此,我市积极开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政府部门、各区镇街、银行机构协同发力、合力破局,全力攻克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难题,成果丰硕。
我们筹备组建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召集人、分管领导任副召集人,市发改局、金融监管支局牵头,18个市直部门深度参与,26家银行机构参加的市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精准锁定 12415家小微企业作为走访底数,依托山东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12434家,个体工商户7700余家。按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等5项标准,将有贷款需求的经营主体纳入“申报清单”,经专班条件预审、部门审核、召集人签字,形成“推荐清单”,分批推送给辖区内的银行机构。目前“申报清单”企业2115家,“推荐清单”2103家。组织开展“联合会诊”,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目前已为5家企业解决了相关手续问题。工作开展以来,各银行机构累计授信金额90.39亿元,放贷金额67.26亿元。
问: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今年荣成市精心谋划了183个省市县重点项目,请介绍一下,发改局采取了哪些新方法,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目前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如何?
答:作为重点项目协调服务部门,我们紧紧围绕“大抓经济是主攻方向,项目建设是关键支撑”这一理念,聚焦“守正创新再出发,比拼争先再攀高”这一要求,推动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重点从以下三方面保障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一是狠抓事前谋划储备。依托“1+6”重点项目推进体系,“六类”项目牵头部门聚焦荣成市“5+2”七大产业链及8大产业园区,围绕储备提档、结构提质、总量提升,分类、超前开展项目谋划工作,对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充分研究,加快补齐短板,提升项目质量;聚焦关键节点,建立项目推进计划台账,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制度,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推进。
二是狠抓事中要素保障。要素保障“因项而异”,对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即办,为项目前期审批及建设开通绿灯,在部分审批工作流程的衔接上实行并联审批;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了解企业诉求,通过“市级领导分包”“红绿灯预警”“月度通报”等一系列机制,超前预判项目堵点、超前协调部门联动,打通要素保障“快车道”。
三是狠抓事后总结评估。以“开工率、投资完成率、纳统率”三项指标为导向,每年底对重点项目年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复盘和评价,进一步捋顺“自比、他比、占比”的逻辑体系,督促各项目责任单位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项目建设的效率显著提高,在全市上下兴起“大抓项目”之风。
截至目前,我市174个实施类省市县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正在加紧建设,其中,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浦林成山非公路轮胎绿色智能工厂、全家食品熊猫之恋巧克力黑灯工厂等19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更是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省级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作用,为开创“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问: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已成为驱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力量。近年来,荣成市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请介绍一下荣成市在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的相关做法。
答:我市始终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我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蓄势发力,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争取资金支持。常态化开展好企业大走访活动,用足用好各级各类支持政策,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让服务业企业普惠、公平地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组织2024年度和2025年度4月底前新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在库企业统计、且今年继续保持在库纳统的企业建设的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争取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我市申报的3个新增纳统企业在建项目均已获批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共计110万元。聚焦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重点支持新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骨干行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和高品质服务消费领域项目,组织我市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申报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项目。
二是推动企业纳统。有关部门协同发力,强化规上服务业企业摸排培育和政策研究落实,积极扩充服务业企业规上储备库。深入挖掘潜力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全方位做好纳统前辅导。对未达到纳统标准的企业,建立培育企业台账,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做好跟踪培育,提升企业纳统积极性,扩增一批高质量的服务业企业,拉动行业有效增长。今年2月月度新增纳统企业7家。
三是强化项目指引。根据服务业行业分类和发展趋势,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服务指导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压茬推进、有效接续、滚动发展,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强大支撑。今年,组织投资总额3000万元以上、手续齐全的服务业项目纳入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通过指导企业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我市申报的荣成观山海农文旅综合体-新建酒店、威海瑾年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祥福家园二期-芳华颐养健康城项目、荣成比博斯特房车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制动控制研发平台项目3个项目均已入库。
问:荣成市在2023年制定了《荣成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5年是荣成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间,请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积累了哪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答:近年来,我市坚持高位谋划、统筹实施,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获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2个(其中,综合性区域试点1个、企业试点1个)、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14个。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市深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相关市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各相关部门担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定期通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推动各项工作按期完成目标。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引领。制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建立“四张清单”,同时结合我市特色,围绕海洋经济、生态价值、能源体系确定3项重点试点任务,明确创新路径、预期成效、完成时限,形成路线图、任务书,确保工作有落实、试点有成效。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2025年,我市共14个项目纳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涵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平台支撑、社会民生四大类,其中实施类13个、储备类1个,总投资70.28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24.73亿元,运用好政务通报、重点项目专报“指挥棒”,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