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张局长,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于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意义重大,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咱们农业农村部门围绕春季农业生产都做了哪些工作?答: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夺取全年粮油丰收打牢基础、掌握主动,意义十分重大。我市冬小麦种植面积35.7万亩、今年春播计划种植面积26.5万亩(种植花生、春玉米、甘薯、蔬菜等作物),均与去年基本持平。
访谈时间:
主题嘉宾: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张国华 党组成员、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鞠东
问:张局长,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于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意义重大,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咱们农业农村部门围绕春季农业生产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夺取全年粮油丰收打牢基础、掌握主动,意义十分重大。我市冬小麦种植面积35.7万亩、今年春播计划种植面积26.5万亩(种植花生、春玉米、甘薯、蔬菜等作物),均与去年基本持平。当前蔬菜播种面积3000亩,其他作物暂未开始播种,预计再有一个多星期我市粮油作物将开启大面积春播作业。今年以来,我们聚焦保障春耕备播顺利进行,早谋划、早着手、早落实,全力抓好春管、春耕备播等工作,为夏粮稳产丰产打好基础。
一是做好春耕备播物资储备。春耕备耕,农资先行。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农资批发商、农资经营户,提前抓好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储备化肥、种子、农药分别达到8600吨、1860吨、184吨,各类农资储备数量充足、品种齐全,可以满足全市春播需求;同时农机方面,目前全市备有拖拉机、深耕机等1.9万余台(套),检修农机具7000余台(套),基本完成农机准备及检修工作。
二是加大农资打假检查力度。农资打假是农业农村部门春耕备播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3月农业农村局制定了《荣成市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春耕备播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需求,对全市256家农资店及农村集贸市场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经营资质、种子备案、农资产品标签、进销台账记录等情况,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违规经营农资等行为,有效保障了我市农资的安全有效供给。目前已检查农资店98家、农村集贸市场20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8份,查处农资违法行为2起。
三是开展田间管理农技指导服务。3月以来,农业农村局针对小麦田间管理组织开展农技专题培训、安排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制定印发《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服务》《植物病虫害防治》《土壤墒情简报》等各类农事服务简报,根据苗情加强精细管理,通过小麦追肥、“一喷三防”等农技指导,分类抓好小麦控旺促弱稳壮,先后组织开展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等专题培训5次,完成小麦镇压10万亩、病虫害防治33万亩,全市35.7万亩冬小麦苗情长势与往年持平。
四是狠抓撂荒地整治。农业农村局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守牢粮食安全的底线工作,每年3—8月都会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行动。3月20日,我们已启动撂荒地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各镇街利用当前春播空档期,将撂荒地整治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优先序,加大摸排整治力度,完成撂荒地摸排整治,5月下旬将组织开展核查。在此,我们向全市广大农民朋友发出倡议,要珍惜手头宝贵的耕地资源,做到应种尽种、不撂荒,特别是趁着今年春耕农时宽裕,气象条件平稳,农资供应充足等有利条件,抢抓农时春耕春播,对部分群众无力耕种造成的耕地撂荒,建议委托近亲属代耕代种,或者与村集体沟通,由村集体托管种植,确保耕地不撂荒。
问: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安全,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鼓励老百姓种粮,想了解现在我市都有哪些种粮补贴政策?
答:目前我市相关政策主要有两种:
一是种粮补贴政策。第一个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麦补贴,根据省厅安排,今年按照每亩120元标准进行补贴,按照往年情况,一般在6月份发放到农户账户中。第二个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主要是为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任务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和个人发放补贴,预计每亩补贴金额大约是250元。
二是农业保险政策。今年,我市继续推行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不变,保费由各级财政补贴80%,即农户小麦每亩自缴6.4元,玉米自缴8.4元,小麦保额每亩1000元,玉米保额每亩950元。目前,我市小麦完全成本保险投保工作已结束,投保面积达到37万亩;玉米投保工作将于7月份启动,在此建议广大农民朋友抓住这一利好政策,积极报名投保,为自己种粮买一份保障。除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外,继续实施的还有花生、苹果政策性保险,其中花生政策性保险保费每亩24元,农户每亩自缴4.8元,每亩保额600元;苹果政策性保险继续实行每亩保费200元,农户每亩自缴80元,每亩保额4000元。
问:目前全国各地农资造假、虚假宣传等事件层出不穷,不断有不法商贩打着“高科技产品”“超高产”等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还要请鞠主任介绍一下,对于农民朋友群体来说,购买农资时有哪些事项应该重点关注?
答:土话说“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农资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作物收成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购买农资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看农资经营门店的资质。正规农资经营门店除《营业执照》外,还应当具备本行业的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农户在购买农资时一定要到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正规经营门店,不要从无证照经营者和流动进村商贩处购买农药。要警惕农资“忽悠团”流窜、以“专家讲课”为名兜售假劣农资产品,更不要盲目通过网络、促销活动等途径购买农资。同时,不要购买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相差较大的农资,不要贪图便宜和小礼品等小恩小惠,以防上当受骗。
二、看农资产品的标签信息。①选购种子时要仔细查看包装袋有无拆封,标签上是否标注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质量指标、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等信息。要查看标签的适宜种植区域是否适宜在本地种植,不要购买未经审定和来路不明的种子,不要购买开包、散装种子。②选购农药要认真查看包装和标签上的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质量标准证号、产品名称及有效成分含量、生产厂家、厂址、质量合格证、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信息,不可购买缺少以上信息的和未标注有效成分中文名称、含量和剂型的农药产品。③购买肥料时要识别包装上肥料名称、养分含量、净含量、执行标准等信息,要查看有无肥料登记证号或备案号,有无注册商标;生产、销售企业名称、地址与联系方式是否真实。对农资产品信息有不清楚事项的,应向农资经营者或者电话致电我局的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电话:7571668)进行咨询。
三、看农资产品的外观质量。种子产品要观察种子大小、色泽、颗粒、粒色等性状是否均匀,不要有霉变、虫蛀等情况。农药产品出现结块、变色、沉淀、分层等现象,说明农药已变质或者失效,不能购买和使用。
四、索取购货凭证清单。购买农资产品一定要索取购货凭证清单。购货凭证要注明购买者姓名、联系方式及农药的名称、数量、价格及使用方法并加盖销售单位印章。产品包装、标签等要妥善保存,以备出现问题时可作为证据,必要时可以保留一定数量的样品。
最后,也请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农资市场的监督,积极投诉举报农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共同维护我市农资市场秩序。
问: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拔节期,想问问现阶段麦田管理的注意事项,重点讲解一下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
答:我主要讲三点注意事项,重点讲一下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重点事项。
一是起身拔节期肥水管理方面。拔节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应及时浇水,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促进生长,以便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促进穗分化。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要在起身拔节期追肥;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偏大的麦田,要在拔节后期追肥。在浇水上,切忌长时间大水漫灌,否则易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容易发生病害,不利于小麦生长。在追肥上,要以氮肥为主,适量配合施用速效磷钾肥,促进根系下扎,健壮茎秆,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二是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方面。“倒春寒”是我市春季麦田常发灾害,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低温冻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预防“倒春寒”可在降温之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轻“倒春寒”对麦田的影响。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早发,及时浇水,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同时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增加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三是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治。现阶段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蚜虫、麦蜘蛛等,应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科学选用已登记的高效药剂进行防治,并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下面我分门别类地为大家介绍防治措施:
针对赤霉病防治,应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的原则,若遇阴雨、结露、大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应及时全面开展喷药预防,可选用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等,兑水均匀喷雾防治;也可选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枯草芽孢杆菌等,要用足药量。施药后6小时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应间隔5—7天再轮换用药防治1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针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病,可以结合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等进行兼治。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叶锈病病叶率达5%时,可用三唑酮、烯唑醇或丙环唑,兑水均匀喷雾;也可选用环丙唑醇、腈菌唑、氟环唑等三唑类药剂及时防治,严重发生田块,应间隔7-10天再轮换用药防治1次。
针对麦蜘蛛,平均33厘米行长有螨量200头或每株有螨6头时,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防治;防治蚜虫,田间百穗蚜量达500头以上,可用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氟啶虫胺腈,兑水均匀喷雾。
对于种植大户现阶段推荐采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高效植保机械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严格掌握飞防作业气象条件和环境要求。作业时,应确保无雨、少露,风力3级以内,气温5—35℃,相对湿度40%以上;同时确定作业区域在有关部门规定的禁飞区域之外,评估对周围区域,如人居环境、水产养殖、养蜂(蚕)等影响风险,设置适宜的隔离带。
二是科学选配农药。优先选用植保无人机专用剂型,其次是微乳剂、可溶液剂、悬浮剂、干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油剂等剂型,或高分散度的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所选择的药剂低稀释倍数情况下均匀分散悬浮或乳化,不出现絮凝、沉淀等现象。施药前应预先进行桶混兼容性试验,现混现用,一般混配不超过3种农药,混配后的药液放置不能超过3小时。
问:近几年我市一直在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但是了解到现在市面上有机肥的种类五花八门,请问如何鉴别有机肥,有机肥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我这里教给大家鉴别商品有机肥的几个小技巧,总结为“两看、一闻、一试验”。两看:一是看包装:看正规标识是否具备,有公司名称、工厂厂址、电话、肥料登记证、有效期、生产日期、合格证等;二是看颜色:优质的有机肥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发酵腐熟,颜色应该为深褐色至黑色;劣质的通常颜色较浅;一闻就是闻气味:仔细闻一下肥料是否有氨味、粪便味或是淤泥味,一般来说优质有机肥由于彻底腐熟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一试验:就是手捻法试验判断,取有机肥用大拇指和食指来回碾压,如果有硌手的感觉,则里面有沙粒或其他杂质,很可能为劣质肥料。
再分别介绍几种有机肥使用的注意事项:一是粪肥:必须经发酵腐熟后施用,同时应根据土质等情况,选择性施用,如黏性土应施用有机质含量高而矿质元素含量少的粪肥,如羊粪、牛粪等。二是厩肥:同样要腐熟,新鲜厩肥含难分解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碳氮比较大,而氮大部分呈有机态,如直接用新鲜厩肥,会因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而与作物争肥。三是饼肥:追肥要腐熟后才能使用,直接施用要将饼肥充分粉碎后开沟施入,并稍离根系,以免发酵时发热灼伤根系。四是绿肥:主要注意绿肥的品种特性、播种时间、翻压时期等,还有一点是绿肥是需要适当施肥的,以达到小肥养大肥的效果。此外,在施用有机肥时还应注意与无机肥、生物菌肥、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等的配合使用,以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在土壤问题严重及作物关键生长期,可配合使用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来壮大根系,改良土壤,增强作物营养。
问:近年来,常有农户因生产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受到行政处罚的新闻报道,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农户应如何有效规避此类问题?
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将农户纳入监管范围,并且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实际生产条件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结合实际处罚执行难度等情况,将农户与其他主体的法律责任合理区分,对农户生产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违法行为作出如下规定:
罚款1000至10000元、拘留。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合物的农产品。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罚款500至5000元。销售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销售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罚款300至3000元。不按标准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包装材料。
以上是关于农户生产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农户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牢固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生产经营农户应详细了解新农安法有关规定,作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一种类型,农户也必须承担对所有生产经营者都普遍适用的法律责任,明确自身法定义务和违法后果,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二是正规渠道购买农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农户应当到有农药经营许可资质的门店购买农药等投入品,购买时仔细查看农药“三证”号、生产日期及追溯电子码等信息,索要并妥善保管购货小票、收据等凭证。慎重选择网购农药产品。
三是规范农药使用环节。生产经营农户应杜绝购买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范围、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使用,不得扩大使用范围、超剂量用药或改变用药方法,在农产品收获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未过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产品不能采收销售。
四是开具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新农安法鼓励和支持农户销售农产品时主动开具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生产经营农户可自我承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可将产品送到所在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站进行质量检测,待产品检测合格后带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