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新兴产业,盯紧需求打造“金专业”。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对接域内重点企业和项目,深入了解人才需求,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课程设置,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2024年以来,共淘汰整合农机使用维修等落后专业7个,新增水环境智能检测与治理等紧缺专业18个,打造海水生态养殖等省级特色专业2个、海洋预制菜与营养膳食等省级品牌专业5个。
二是聚焦行业前沿,校企合作上好“金课程”。围绕海水养殖、海洋制药等7个专业,与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康派斯房车等高校、企业合作对接,实施五年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泰祥、鑫发等预制菜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乡村振兴教科研基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工作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2024年以来,合作招生培养制药、汽修等专业人才454名,开展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活动80余场次。
三是聚焦师能提升,进阶培养锻造“金师资”。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先后对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电子商务、海水养殖等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24年以来,开展专题培训50余场,覆盖职业教师1600余人次。组织发动骨干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课程研发和实践教学,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截至目前,累计申报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劳动育人类”国家级教材2本,打造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