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商务局将紧扣经济新形势,创新招商新模式,全力抓牢指标、引进项目,扩大投资、稳促发展。
一、创新招商引资路径,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
1.抓“机制完善+措施优化”。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措施意见》,紧扣“招前介入、招中服务、招后问效”全链条,建立健全投资线索共享、项目研判评估、项目落地服务、项目调度评价四项机制,实时梳理优质招商线索并精准推送相关单位,对重要线索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协同研判、精准分析,绘制项目从谈判对接到签约落地的全流程图,突出项目关键阶段、重点环节,明确责任人、节点任务,强化服务保障,切实提高项目洽谈、签约、落地成效。
2.抓“图谱叠加+清单推进”。进一步更新完善和研究绘制“5+2”产业链图谱、国内重点招商区域、重点产业分布“三本图谱”,制定荣成产业招商优势、国内招商目标区域、“五位一体”储备项目“三张清单”,实现招商资源、人脉、信息等系统化、数字化,建立系统完善的招商资源数据库。
3.抓“精准推介+统筹调度”。深入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在对客户资源按照国企央企、500强、行业龙头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梳理荣成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客户、国内外关联机构,采取“内外结合、招推联动”的方式,以“项目落地、成效第一”为原则,与产业链牵头部门、工作专班共同谋划,举办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同步以小分队、小组团的形式,有针对性外出推介,激活招商推介“能量棒”,用好统筹调度“指挥棒”,刷新项目招引“进度条”。
4.构建“链主企业+配套产业”融合发展、一体招商模式。聚焦碳纤维、核电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优势产业,依托永成新材、华能、歌尔、康派斯等链主企业,与三区共同研究、协同联动,掌握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产业链目标客商、产业领域应用场景等关键信息和需求导向,加快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抢占碳纤维军工产品、同位素及高通量堆配套等核能衍生应用、智能化海工装备制造等高端赛道,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
5.探索“应用场景+产业赋能”协同发展、错位招商路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新质生产力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引导全市各级发力AI大模型、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元宇宙、数据处理、低空经济等项目招引。坚持招商与引贸相结合,依托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行业展会,借助产品上下游产业链、贸易业态全流程开展以商招商、供应链招商,以业态创新促进产业强链。
6.构建全市“一盘棋”招商格局。坚持条块结合、内外协同,统筹三区“主战场”、专业招商部门“主力军”、国企“突击队”、飞地招商和商会招商“战略同盟”作用,整体优化布局全市招商力量。建立“五位一体”项目台账,对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坚持“月调度、季盘点、半年观摩、全年评价”,积极与项目招引部门、要素保障单位、落地区镇街协作联动,高效做好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从落地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
二、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推动外资外贸稳中提质。
7.挖潜传统贸易存量。开展外贸主体“破零倍增”行动,精准锁定产品适合外贸、“出海”意愿较强的有生产无贸易、有资质无业务的中小制造企业,逐个走访、孵化培育,组织好欧洲水产展、中国国际房车展、俄罗斯轮胎展等成效好、影响力大的重点展会,联合举办RCEP、欧盟碳关税等政策宣讲活动。
8.提升发展跨境电商。抓好房车零部件、海洋食品等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引导企业拓展用好阿里国际站、亚马逊、Tiktok等外贸平台,组织哈理工、海洋职业学院与省外贸职业学院、星商等省级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对接合作,联合开展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孵化培育活动。
9.谋划新模式贸易变量。重点抓好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围绕工业互联网、船舶修造及软件信息、文化产品等领域,组织企业借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国家级展会,进一步拓展市场、拓宽合作渠道,重点推动房车设计服务和定制化改装、船舶维修维护和环保设备定制化改装等我市优势服务贸易业态。
三、持续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10.持续抓好各类促消费活动。深入实施提振消费行动,继续发挥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最大乘数效应,持续开展以旧换新“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政企、进平台、进展会),针对成山、赤山等大型企业开展汽车和家电销售进企业活动,组织市内商超依托重要节日举办促消费主题活动,组织鑫通汽车城运营方举办车展。
11.抓好电商线上消费。落实好《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6大行动13项措施,积极培育供应链龙头,培育做响“鲜荣记”品牌,联合海发集团对接海之宝、蓝润等企业定制新品、开展促销,组织荣成暖暖、渔民老海等本地电商主播举办电商选品会和“探厂直播”活动。
四、守牢底线红线,切实抓好行业管理。
12.抓实行业安全生产。针对商超、餐饮、成品油、汽车、家政、再生资源、仓储等商贸领域细分行业,进一步梳理行业管理职责,摸清行业底数,修订完善安全生产任务分工,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检查计划,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采取常态检查、专项整治等方式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每月与燃气专班、消防、公安、文旅、属地镇街等单位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回头看”,严抓严查,闭环管理,提升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13.提高诉求办理质量。聚焦商超服务、汽车购置保养、预付消费等领域,建立前端监管机制,抓好常态长效管理,对不满意办件每月进行“回头看”、集中分析研判,及时跟进化解群众诉求的热点、难点,全力提升民生诉求办理质效。特别针对商业预付消费问题,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建立发卡企业台账,实现动态分类监管,对接威海商务局研究建立资金监管平台,抓好已备案发卡企业监督检查,营造商务领域良好发展环境。
五、聚焦干部队伍锻造,培育过硬干部队伍。
14.统筹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建品牌创建、党群联动共建,激发机关党支部和党员队伍新生活力,推动党的建设与商务中心工作互融共促。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质量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1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加强对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的监督指导,层层压实责任。打造“清廉商务”品牌,将作风建设作为党组会、党风廉政会、全体干部会的常设内容,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及时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做到与商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
16.持之以恒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扎实落实商务局“12346”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和模范机关建设,聚焦高质量招商引资、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内需三大核心任务,守正创新,争先领先。完善机关干部日常考核办法,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实行周总结、月通报、季度评议,强化执行力,全面促落实,推动全市商务工作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