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工作在强基固本中融合提升。加强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召开了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落实局党组、基层党组织书记廉政谈话制度、季度党风廉政建设汇报制度,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积极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威海清廉学校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市蜊江中学创建为省级,府新小学、青山小学、石岛凤凰学校创建为威海市级,实验中学、荣成三中、石岛实验中学、幸福街小学、9中、15中等11所学校创建为荣成市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学校。组织45所基层党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宣讲活动,市第35中学、寻山完小分别斩获威海市理论类一、二等奖;扎实推进“双培养”工程,纳新党员22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283人。推荐评选威海级优秀党员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荣成级优秀党员12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和保密工作责任制。
二、坚持争先创优,特色发展在锐意改革中铸就品牌。学前教育聚焦普及普惠,开展游戏课程设置、幼小衔接等培训活动160多场、3200多人次,市第一、第二实验幼儿园创建为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园,我市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均衡,深化联盟化办学机制,市蜊江中学创建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27中、好运角中学被确定为省乡村温馨学校,特校被确定为首批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达标学校,我市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高中教育聚焦特色多元,3所普通高中创建了2处省级、1处市级特色高中,3处省级、5处市级学科基地。职业教育聚焦产教融合,威海水产学校新开设7个初中后五年制专业,我市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2024年,荣成先后承办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调研会、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等多场高水平会议;《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推介我市县域高中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等多项改革经验,打造了“省内知名、全国闻名”的区域教育品牌。
三、坚持以人为本,队伍建设在优化提升中彰显活力。结合庆祝第40个教师节,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600多人;开展师德师风宣讲、案例警示教育等活动200多场,倡树了教育正能量。荣成一中迟万波同志获评齐鲁最美教师,荣成二中连培惠老师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荣成三中于慧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坚持从源头上提升队伍素质,新招聘优秀毕业生58人,安置公费师范生27人;稳步推动15名校长、364名教师交流轮岗,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师资配置;稳妥推进职称改革优秀教师“统筹推荐”计划、青年教师“特岗计划”、临近退休教师“春蚕计划”,推荐评审高级教师128人、中级281人;颁发奖励“永怀教育奖”197人、“永怀乡村教师奖”20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我市教师队伍改革经验在教育部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上做交流推广。
四、坚持主责主业,教学质量在持续领先中再攀新高。聚焦高效课堂、项目化数字化学习,推荐威海市级优质课优课320多节、名师辅导课堂课例300多节,居威海各区市首位。扎实推进“五个一”项目工程建设,打造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科教研培育基地98个;培育荣成“四名”教师151人、名师工作室130个,引领教科研高质量发展。深化小革小新答辩活动,评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30项。举办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跨区域联合教研视导活动12场,落实全员精准培训98期、8000多人次,提升了教师综合素养。2024年高考,全市一本上线率57.2%,本科上线率95.1%,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数37、47个百分点;清北生录取4人,创近年来最好成绩,985、211高校录取再创新高。
五、坚持改革创新,素质教育在培根铸魂中开花结果。坚持德育为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举办全市思政课“同城大讲堂”12期,《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防报》刊发我市“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经验,实验中学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坚持体育为基,组织开展“体育技能比武月”“游泳进课堂”及篮足排等六项体育赛事1200多场、2万多人次;获全国无人机大赛一等奖34个、二等奖22个,总成绩全国第一。实验小学被确定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坚持美育为要,获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28个、二等奖30个。坚持劳育为根,联合融媒体中心开展“天生我才”心灵手巧类、科创攻关类等5大类劳动素养现场展示活动120多场、6000多人次,评选劳动小达人、小标兵1.1万人。坚持心育为重,开展“新时代·新父母”家庭教育宣讲活动160多期,服务家长2万多人次。二中、世纪小学、青山小学、蜊江中学、第二实验小学美德案例入选省美德教育优秀案例资源库。
六、坚持体育惠民,体育事业在融合赋能中蓬勃发展。以精品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年内承办荣成马拉松赛、省古典式摔跤锦标赛等系列精品赛事20多场;同步举办海洋美食节、房车露营、特色民俗文化等大众休闲配套活动,拉动赛事经济增长。以特色活动提升城市美誉度,成立首个篮球主题公园,开展“i运动”训练营项目30多期;与山东广播电视台成立文体产业合作公司,引入“合家欢乐向前冲”城市IP亲海品牌娱乐活动,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以体育惠民提升城市幸福感,组织第十四届市民运动会、镇村体育惠民活动4500多场、10余万人次;理顺规范体育协会19个,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788人,积极推进全国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成功承办全国体育产业基地大会,获评年度省体育工作先进县、省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