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其他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347377/2025-00880
    • 发布单位:荣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内容分类: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2025-02-2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荣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5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5年02月24日 08:46 来源:荣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浏览次数:

2025年,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系统观念和源头治理相结合,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实施“七抓七服务”21条措施,全力推动精致城市能级提升,助推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

一、抓好信用共建机制,融合互促,服务城市综合治理

1.推动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网格融合。2024年11月省住建厅发文推广我局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融合互促的经验做法,2025年将继续深化,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①持续深化“城管进社区”,3月底前联合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崖头街道开展1次城市社区市容秩序问题大排查,建立台账,销号整治。②每月第三周周三开展“城管进社区”集中活动,参加社区“红色物业大家谈”,听取各方意见,研判整治措施。③5月、10月分别举办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网格提升专题培训班。

2.推动“城市管理+社区治理”信用共建。我局“城市管理+信用”相关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刊发推介,2025年将在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信用融合上下功夫,更好助推城市管理效能提升。①深化资源共享、问题联处等机制,3月底前交互设立社区指导员和城市管理监督员100名。②用好社区内问题信用调解、温情提示、文明劝导、柔性执法、行政处罚“五步走”工作机制,年内开展4次信法联动宣讲活动,提升社区居民信用意识、法治理念。③打造信用示范街区,6月底前在崖头街道完成试点,年内至少建成5处信用街区,通过“信用+”推动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同步提升。

3.统筹用好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服务城市。①落实“诉求+志愿”工作机制,组建8支服务社区志愿分队,每月开展1次“居民诉求我来办”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解决具体问题。②重新理顺街长招募及考核机制,5月底前发展城市管理领域街长50名以上,协助执法队员劝导不文明行为。③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互促”专题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清雪除冰、摆放非机动车等主题,每季度开展1次专题志愿服务活动。

二、抓好城市容貌提升,常态长效,服务城市旅游品牌

4.严密市容环境巡查管护网格。①将建筑物外立面、公益广告、市政设施等14个方面问题纳入到城市管理网格日常巡查范围,避免出现管理“留白”。②强化与住建、公安等15个部门的联动,每周推送问题清单,每月进行回头看,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抓好市容环境。③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动,对城市墙绘、街头文艺等新兴事项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解决城市“成长中的烦恼”。④抽调精干执法力量支援好运角等重点区域旅游旺季管理,服务市容环境秩序,维护良好旅游体验。

5.规范户外广告设置。①结合精致城市建设,立足各商圈、街巷特点,对屋顶广告、墙面广告等12种广告类型制定管控细则。②对新建投用的商圈和街区在开业前主动介入服务,年内打造2条户外广告精品示范街区,优先指导做好好运角、市区海滨公园等海岸线户外广告规划设计和整治工作,提升城市“颜值”。③5月份组织广告公司开展1次业务培训,通过新媒体平台对户外广告设置要求进行宣传,扩大公众知晓率。④常态巡查管护,对于破损、褪色、违规设置的督促产权人进行修复整改,3月底前完成户外公益广告集中整治。

6.绘制城市便民服务地图。探索用“地图思维”管理服务城市,提升服务效能。①对城市生活圈片区地图进行更新,结合地图加强对重要商圈、特色街区、地标性点位动态监管,更好服务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②4月底前完成绘制崖头中心城区便民服务“一张图”,将便民摊点群、潮汐小市场、早夜市等便民服务全部纳入其中。③结合时令果蔬上市季节,及时编制推送无花果、西瓜等专项水果进城地图,方便果农和市民;会同崖头街道各社区搭建农产品进城直供社区居民网络,将农产品信息推送给市民特别是外地游客,既提升城市容貌,又有效服务游客。

三、抓好城市秩序运行,细致耐心,服务城市“生活圈“

7.规范提升设摊经营活动。坚持守正创新,落实好优化城市管理八条措施,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温度。①严格落实设摊经营活动全链条管理机制,4月底前完成市区18处占道摊点群规范管理工作。②针对夏季及果蔬大量上市的时节,5月底前在城区合适点位设置24处果蔬临时摊点群,严格落实“人、摊、车、物”四要素管理制度,维持设摊经营活动与城市秩序的良性平衡。

8.管好管活城市活力区域。坚持宽严相济和疏堵结合进行城市管理,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城市风光和休闲体验。①对于10个商圈、7条特色街区,适时适当调整外摆经营和临时促销管理政策,支持特色业态发展,4月底前建立审批备案及重点监管机制,搞活商业氛围。②对于东方广场、高铁站、樱花湖公园等8个地标性区域,每天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重点巡查,严控影响城市容貌和城市品质的低端摆摊经营活动。

9.全力做好清雪除冰工作。参照防汛工作标准谋划和抓好冬季清雪除冰工作,保障正常生产生活。①规范理顺清雪除冰工作整套机制和流程,既强化各方联动,又明细单体责任,形成齐抓善成的良好体系。②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清雪除冰复盘报告,10月底前完成本年度清雪除冰准备工作,当好指挥调度员,协调组织各方力量做好清雪除冰工作。③重组扩展清雪除冰力量,会同市委组织部,发动党组织、“两新组织”力量积极参加清雪除冰;健全工作机制,发动机关事业单位既做好责任区清雪,又主动帮助社区清雪。④通过信用激励、媒体宣传等方式,发动商户商铺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主动认领“门前责任区”清雪志愿活动,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四、抓好违法建设治理,消存控增,服务城市有机更新

10.落实好违建即建即查机制。①1月底前制定出台《违法建设网格化即建即查管控机制》,通过前置服务、源头管控、末端执法,构建违建治理“微循环”,快速有效解决新增违建。②4月底前完成对中心城区26个城市社区、208个社区网格的新增在建违建摸排工作,分解到所属中队进行处置,每月调度通报进展,有效遏制新增违法建设。③分别于5月底和10月底之前,会同市融媒体中心集中选取一批违建查处警示案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治违浓厚氛围。

11.落实好违建源头管控机制。围绕城市社区“五位一体”治理体系要求,结合“城管进社区”工作,强化违建源头管控。①社区固定联系人每周对负责社区进行1次自主巡查,每月和社区进行1次联合巡查,及时制止小区内新增私搭乱建。②打造违建“零报告”社区,每月由社区统计后报所属镇街确认汇总,及时掌握新增在建违建数量,实现违建“零增长”。

12.落实好海岸线违建巡查机制。①积极参与市级海岸带文旅设施项目会商,对相关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常态化抓好巡查管控,严防海岸带新增违法建设。②3月底前组建1支海岸带执法分队,坚持每月使用无人机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动态定点航拍,严防业态设施无序扩张,督促运营商对未批先建设施尽快办理审批手续。

五、抓好环保责任落实,数字赋能,服务城市生态韧性

13.强化餐饮油烟全链条监管。①加强源头管控,2月底前完善与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属地镇街的信息共享,抓好联管联动,对新申请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进行事前指导。②每月常态化开展执法巡查,全年累计检查餐饮油烟商户不少于2800家次,全年油烟检测次数不少于60次。③强化数字赋能,依托餐饮油烟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市区450家重点餐饮单位油烟排放情况,督促业户及时清理维护净化设施。

14.持续抓好建筑噪声整治工作。①3月底前联合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摸排开工建筑工地,每季度开展1次实地走访,督促落实建筑噪声污染防治责任。②严控重点时段,5月至7月中高考期间开展“绿色护考”行动,严禁夜间施工;6月至10月投诉高发期,夜间全覆盖巡查,及时制止超时施工。③严把夜间施工备案关,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不予备案,倒逼施工方合理安排工期。

15.加大建筑垃圾查处力度。①每周开展1次建筑垃圾大排查,发现涉嫌违规行为,立即联合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处置,确保违规行为及时制止。②4月底前,加强与住建、属地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落实建筑垃圾全链条处置机制,全年开展联合执法不少于20次。4月底前对外集中公示一批警示案例,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六、抓好风险隐患化解,精细精准,服务城市安全建设

16.做好城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①2月底前重新明确城市管理领域安全底线事项清单,逐项制定防治方案。②3月底前完成摊点燃气摸排,年内开展摊点燃气安全检查不少于50次,确保摊点燃气设施安全有效。③每半年联合相关部门对摊点群安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1次,重点检查涉汽临水以及防碰撞等设施,压实第三方管理公司主体责任,确保摊点群安全经营。④6月底前完成4000余家商户户外广告安全承诺书签订,10月底前完成166处大型户外广告安全鉴定,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17.高质量办理民生诉求。用好群众工作“望闻问切”法,做好群众诉求办理工作,满意度同比再提升2个百分点。①每季度调整一次回复模板,提高案件回复质量。每月形成分析汇总,比对查找问题变化、新增工作漏点及各条块类型化问题满意度变化,有针对性抓好整治。②持续开展城市管理“小问题”整治行动,每季度确定3项“小问题”进行整治,耐住性子、反复进行、巩固成效。

18.强化城管领域舆情管控。坚持“治未病”理念,常态长效抓好城管领域舆情工作。①3月底前举行专题培训活动,重新规范城市管理领域媒体接待和舆情应对机制,指导执法人员适应在媒体监督下开展执法行为。②常态化开展执法规范化培训,3月底前建立执法记录仪使用规范意见和执法记录仪资料定期录存、查阅使用机制。③联合市委网信办建立城管舆情线索联动排查机制,动态开展城管领域舆情排查,及时有效应对。

七、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党建统领,服务城管质效提升

19.夯实党的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城管姓党”政治属性,严格落实“1123”工作体系,以党建统领全面工作。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和主题党日,学习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统战等内容不少于24次。②持续深化机关模范化建设,争创新一轮模范机关单位,严格落实“月督促、季抽查、年度考核、不定期通报”督导考核机制,将“强化执行力、全面促提升”要求落实到位。③年内发展正式党员1-2名,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2名;8月底前完成3个党支部的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

20.深化执法技能提升。用好“一研究就具体、一具体就简单”方法论,全面提升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的能力。①执法培训常态化,以每周五集中学习、“工作法大讨论”等为载体,确保每名执法人员参训时长达到60小时。②年内开展2次业务素质外出学习,每半年举办1次专题培训班,邀请上级和外地行业专家授课,拓宽城市管理新思路。③开展“岗位大练兵”,每季度1次知识竞赛、模拟办案,每半年1次案卷评查、案例研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21.深化干部队伍建设。①严肃用好执纪监督“第一种形态”,对干部职工严管厚爱,对不规范履职尽责的追责问责,使整支队伍始终保持“严”的基调。②年内选派3-5名未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乡镇执法一线锻炼,对新入职人员优先安排到基层一线工作。③将群团、老干部工作纳入党组工作要点,围绕三八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团建活动6次,动员青年、妇女各个群体积极投身城市管理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