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以“有解思维”破难题,以“金牌服务”优生态,从项目落地到创新赋能,从打通“堵点”到精准“滴灌”,以主动靠前、协同发力的担当,打出助企惠企的“组合拳”,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疃镇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紧盯企业发展中的生产要素保障、审批流程简化等难点,通过专项服务、部门协同等举措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在化仟新材料有限公司纤维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整体框架结构已基本搭设完成,施工人员与机械紧密配合,全力推动项目完工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汽车内饰材料和塑料改性原材料,预计年产5000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
化仟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承龙告诉记者,每当企业遇到困难,大疃镇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协调解决,过去有些手续办理需要耗时一年,现在半年时间就可以解决,项目推进效率大幅提升。
企业难题的快速解决,得益于大疃镇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大疃镇通过建立“一企一策”问题台账,安排专人提供全程帮办服务,从问题对接到落地解决全程跟踪,快速扫清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各类梗阻。
在正宇农场现代果园项目规划建设初期,大疃镇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筹备阶段,我们与原业主在果园面积、原有附属设施认定等方面存在分歧,大疃镇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协调中介机构重新进行丈量,化解争议。如今我们的项目已经顺利完工并投入生产。”正宇农场大疃片区负责人王勇说道。
近年来,大疃镇通过组建专项服务小组、建立部门协同机制等举措,全力打通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服务机制改革,通过前置服务端口、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全流程闭环管理,旨在实现营商环境的‘简流程、高效率、优服务’,最终达成助推企业发展、提升镇域经济质效的双重目标,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大疃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埠柳镇锚定“数字赋能产业振兴”目标,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数字化、品牌化转型,组织开展“一企一策”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支持与服务,以“办事省心、经营舒心”的优质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位于埠柳镇东初家村的甘薯产业数字化应用推广服务中心项目,由紫藤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按照“数据+物联网”思路,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覆盖育苗、种植、存储、加工等全环节的数字化甘薯产业链条。
公司负责人孙战胜告诉记者,公司计划投资建设该服务中心时,需盘活村内一处大院,埠柳镇主动牵头与村“两委”沟通协商,顺利推动场地租赁改造;项目面临用工短缺时,埠柳镇工作人员又通过各村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并协调解决工人通勤问题,保障了项目建设及后期投产运营等顺利推进。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服务意识贯穿于埠柳镇企业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作为埠柳镇代表性企业之一,威海正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受益匪浅。该公司的无花果精深加工项目,采用智能化设备,可对无花果、苹果、甘薯等农产品进行分选、预处理、烘干、冻干,将农产品加工成果干,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果蔬制品200吨。
“项目启动前,埠柳镇安排工作人员协助完成立项备案、许可审批等手续,让企业‘少跑腿’;开工后,又帮我们协调解决水电配套、手续衔接等施工难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项目推进非常顺利,让我们投资更有底气,也更有信心把项目做好。”威海正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邵名光说道。
今年以来,埠柳镇围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领域,谋划实施了2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7000万元,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围绕苹果、无花果和甘薯三大农业产业项目,充分发扬政策精准滴灌,服务精准对接和难题精准破解的工作作风,打造企业安心,投资放心和服务舒心的营商环境。”埠柳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上庄镇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瞄准企业在审批办事、诉求响应中的痛点难点,通过政策“精准滴灌”、项目“全程陪跑”破解难题,着力打造企业“办事更省心、经营更安心、发展更有信心”的优质营商环境。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与营商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由上庄镇招商的威海毓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汉庭酒店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开工,预计年底建成集住宿、会议于一体的连锁酒店。目前,项目外部框架主体已建设完成,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内部装修。
项目负责人张清表示,从立项开始,上庄镇从材料准备到流程跟踪都实行精细化指导,将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压缩了30%,从施工许可到水电配套等保障环节,工作人员都及时响应、协调解决各类梗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鸿运粮食烘干塔二期项目同样在上庄镇的高效服务中受益。据了解,该项目对原有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新建2000平方米生产车间,5000吨级智能分拣粮仓,项目于今年3月开始建设,仅3个月便投入使用,日烘干能力达到1300吨,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扩建初期,我们面临土地性质变更等多项手续难题。上庄镇指派专人通过电话沟通、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前核对材料完整性、填写规范性,建立绿色通道和联审机制,为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加快了项目落地进度,今年夏季麦收时扩建的项目已经投入使用。”鸿运粮食烘干中心负责人孙旭东说道。
上庄镇通过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建立起“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今年以来,已成功推动宇翔实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等3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以更系统的政策落实机制,推动惠企举措精准落地,通过常态化政企对接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及时回应并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各类需求,为辖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坚实保障。”上庄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东山街道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重要抓手,精准对接需求、靠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位于东山街道的威海维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生产,企业主攻高端市场,但是稳定的订单和销售渠道,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作为一家外来企业,缺乏有效渠道和平台资源来打开市场。东山街道帮我们与朗盛新能源、中材科技、远景房车等企业洽谈合作,促成累计5.3亿元的大额订单,有效突破市场瓶颈。”公司负责人龚海笑说道。
山东中船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各类特种电线电缆为主的专业化工厂,拥有近30年的船用电缆研发历史。今年,企业准备新上装备生产项目,但生产车间空间不足、功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却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东山街道立即成立专班,帮助企业协调车间改造等问题。
今年以来,东山街道还聚力“腾笼换鸟”,高效盘活聚鲜谷等9处闲置资产,并引进沃达人才基地等项目,强化园区配套,为项目落地拓展空间、夯实基础。
东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山街道将锚定“园区经济”主攻方向,立足企业发展需求,强化要素统筹保障,确保“企有所呼、政有所应”,以更优作风、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推动辖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更好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升级“个转企”集成服务,将变更登记、涉税办理、印章刻制等业务整合为“一次提交、并联办理”,实现核心信息延续、全程“一次办结”,为商户从“小作坊”迈向“正规军”铺就高效便捷的进阶通道。
日前,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一件事”窗口,市民张帅正在办理“个转企”相关业务,经过窗口工作人员的一次性材料收取、同步信息核验和并联审批,原本需要多部门、多趟跑的手续,如今仅用半天时间就全部完成。
“我现在需要成立一个公司,本来以为需要办理很多手续,但今天向工作人员咨询时才得知,由于保留了以前的信息,所需的资料都帮我们准备好了,直接就可以办理,实在太方便了。”张帅说道。
“个转企”带来的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转型后的企业在市场信用、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拓展发展空间。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强化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切实为个体工商户减轻转型负担。截至目前,通过“个转企”一件事方式转型企业已达43户。
“为方便群众办事,我市将‘个转企’登记及社保、医保、公积金、印章刻制、税务、银行预约开户等事项纳入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的服务范畴,极大降低了商户转型门槛和业务成本。”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持续完善“个转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大政策宣传和帮扶力度,帮助更多个体工商户实现转型升级,共同绘就荣成经济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