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民声”定“民生”,集中力量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打造更有温度、更有内涵、更有质感的幸福城市。
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坚持稳岗、减负、扩就业并举,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乡公益岗1600个、城镇就业6500人。抓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面向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开展专业培训,打造职业技能培训新标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徐武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人社领域改革创新试点和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加强就业岗位供给,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积极构建“政府+院校+企业”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要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扎实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加强大额医疗支出困难对象救助帮扶。创设慈善“爱基金”,开展“救助+慈善”帮扶项目60个以上,让更多困难群体得到社会关爱。完善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托育服务扩容提质行动,年内实现每千名老年人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55个、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个,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愿景照进现实。
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副主任刘芳表示,扎实推进“社保服务进万家”扩面提质行动,严格落实各项社保惠企惠民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持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推进“退休一件事”“社保卡一件事”高效落实,实现更多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要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教育“五大提升工程”,争创全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引领园、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标准化实验区,支持威海水产学校争创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开展第四轮“县管校聘”,完善城乡教师岗位双向交流机制,推动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稳妥推进小规模学校撤并整合,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扩大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抓好研学基地运营和项目开展,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副书记江洪波表示,深化全市教育和体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学段协调创优、队伍专业提升、育人模式优化和体教融合惠民等工作中守正创新,实干笃行。
要扎实推进健康荣成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1+3+X+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切实提升诊疗服务水平。成立市域内转诊中心,开展“点单式”救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域外优质诊疗服务。争创威海市级重点专科3个,25个基层卫生院完成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3个重点在建项目全部完工。大力发展中医适宜技术,打造3处省级中医特色卫生室,基层医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
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健表示,我们将锚定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压实责任落实,制定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及转诊转介标准,优化双向转诊流程。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石岛人民医院,三家牵头医院成立转诊中心,与省内外专家对接,根据患者需求开展“点单式”手术,减少患者奔波和就医负担。
要发展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开展“讲好时代故事、唱响主题旋律、办好特色展览、演活英模人物、探寻荣成足迹”等五大主题活动,举办“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专题展览,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标准举办马拉松等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打响“合家欢乐向前冲”体育节目品牌,争创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吴韶朋表示,策划主题文艺精品创作10个以上,举办红色歌曲及小品原创征集、红色主题画展等主题活动10场次以上,创作作品150件以上。同时,做好“荣马”等大型体育赛事城市文旅宣传推介工作,为“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建设贡献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