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其他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271C/2025-00211
    • 发布单位:荣成市司法局
    • 内容分类: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2025-01-1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荣成市司法局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年01月13日 15:53 来源:荣成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市司法局将紧紧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完善依法行政机制,探索基层治理举措,为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聚焦行政和经济类诉讼案件逐年增多、行政执法水平不高、合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体制机制着手,推动政府行为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升。

(一)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坚持事前预防、事中分析、事后改进相结合,全力解决债务纠纷类诉讼案件多发、信息公开和履职申请类案件被纠错等常见争议焦点问题。向各镇街、部门一把手发送工作提示单,指导摸排化解有风险的未成讼案件,有效降低败诉率和纠错率。②综合运用案例研讨会、案件通报、庭审观摩、执法人员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始和前端。③持依法办案和诉源治理相结合,通过个案剖析及类案研判,找准执法问题症结,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出现。④强化府院联动,运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风险案件情况,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妥善处置。

(二)完善合同管理举措。抓紧抓实合同闭环管理,有效防范合同风险。①严格审核程序。积极与政府办及有关部门对接,进一步规范政府合同审查流程,避免突击送审,保证审查时效和质量。②实行以查促改。抽查部门、镇街签订的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产出租等重大、重点合同,提出全面审查建议,督促提升合同管理水平。③强化事前监管。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联动,共享部门合同的审查、签订及备案等信息,避免违法违规情况发生。

(三)做实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审查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文件,均纳入规范性文件管理,及时指导起草部门严格按规定流程制定文件。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能力,规范涉企执法,营造优质法治环境。

(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创新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执法乱作为、不作为问题。①提升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效能。严格执行年度检查计划备案公示、涉企检查月报备等制度,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涉企联合行政检查,采取网上核查、实地检查、“伴随式”执法监督等方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减轻企业迎检负担。②建立重大执法案卷评查倒查机制。汇集、分析、评查行政处罚案件,重点关注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线索,及时反馈问题并开展“回头看”,提升行政执法办案质效。③建立重点领域专项监督检查机制。联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分析研判推送的数据信息,对涉群众诉求较多执法领域及复议被纠错较多执法部门开展专项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二)推进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试点。指导各行政执法部门在办理重大涉企行政执法案件过程中对涉案企业可能受到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做出有效防范和处置,有效降低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三)法治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摸清企业法治需求。通过挂包企业、问卷调查、“下午茶”畅聊、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等途径,详细了解企业对普法宣传、执法监督、行政处罚、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针对性开展工作,精准提升服务效果。②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设立行政复议惠企联系点,建立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容缺办理制度,允许申请人在手续、材料不全的情况下先行受理,‌后续予以补全,‌加快案件办理。加大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的调解和解力度,对于有瑕疵或违法的行政行为,引导行政机关主动纠错后当事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做到案结事了。③对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草案,建立快速审查绿色通道,优先进行合法性审查,推动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尽快见效。

三、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筑牢维护社会稳定防线

充分发挥普法宣传、人民调解、人员管控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职能作用,筑牢基层治理法治“底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社会安全稳定。

(一)激活基层“法治动能”。推行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精准普法,孵化打造法治镇村典型,以法治切口做实社会治理“大文章”。①突出普法宣传重点。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企业群众法治需求以及12345民生热线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域,确定“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信访法治化”等主题,组织普法责任单位开展联合普法“十项行动”,形成广泛参与、共同行动的大普法格局。②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强化“信用+普法”宣传,统筹运用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村居大讲堂等平台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发挥“荣律师说法”视频号、政法广播等新媒体作用,引导在村居、社区微信群转发,扩大普法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③打造基层法治镇村建设示范典型。加强对镇街、村居三资合同管理、行政复议与应诉、矛盾纠纷化解等业务的指导,培育打造俚岛镇等镇村先进典型,引导镇村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解决矛盾,擦亮荣成基层治理“法治名片”。

(二)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坚持预防在前,运用调解和法治手段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从源头上消除隐患。①指导镇街成立由律师、法官、民警、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调解力量,对调解难度大的纠纷“点对点”服务,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力度。②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基层调解员聘用、学习、培训、考评、奖惩等全链条管理制度,持续强化日常管理。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加大镇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考核力度,将调解工作成效与12345收件、信访收件、诉讼收案数占比纳入考核,倒逼镇街树立调解优先理念,推动基层矛盾实质性化解。

(三)规范“两类人员”管控排查。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持续优化工作举措,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①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收到预释放信息后,第一时间与监狱对接,详细了解服刑表现、有无再犯罪风险等,与镇街、派出所、村居、家属共同制定衔接及安置帮教方案,确保人员平安融入社会。②严格落实“一人一档”档案管理,及时更新工作台账,掌握人员动态,杜绝失联、脱漏管等情况。强化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对重点人员实行“一人一策”管控措施,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介入处置。③积极帮扶救助困难人员。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向生活困难、患病的社区矫正对象捐助生活物资,加强与宣传部、民政、人社等部门沟通协作,举办爱心捐款、志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活动,让“两类”人员切实感受到政府、社会的温暖与关怀,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