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市农村农业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林局长请问今年咱们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都做了哪些工作?本月底我市陆续启动“三秋”生产,农业农村部门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答: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保障粮食安全,从保面积、挖存量、提单产、减损耗、稳总产等方面入手,全环节跟进、全过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一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访谈时间:2024年9月19日

主题嘉宾:党组书记、局长 林宏健 党组成员、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鞠东

访谈内容

市农村农业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林局长请问今年咱们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都做了哪些工作?本月底我市陆续启动“三秋”生产,农业农村部门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答: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保障粮食安全,从保面积、挖存量、提单产、减损耗、稳总产等方面入手,全环节跟进、全过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一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把粮食安全纳入镇街目标责任制考核,将55.7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到村,压实镇街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目前看全市粮食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没有问题,今年夏粮面积23.2万亩、亩均单产390.23公斤、总产9.05万吨,实现“三增长”,目前秋粮整体长势较好,初步形成稳产丰产基础。

二是狠抓撂荒地整治。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工作,建立“事前部署、事中调度、事后复核”闭环机制,事前将撂荒地整治工作列入2024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不出现10亩以上成方连片撂荒地;事中建立撂荒地工作台账,明确撂荒地块位置、面积、撂荒原因、整改进度,定期更新调度、加快整改进度;事后采取“第三方抽查+部门工作人员抽查”模式,对撂荒地整治开展复核,截至目前全市排查发现的936.88亩撂荒地全部完成整治。

三是实施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为发挥规模种粮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在全市实施了8700亩小麦单产提升和1.38万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指导项目实施主体因地制宜组装配套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综合技术模式,选用耐密品种,推广单产提升技术集成体系,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比如小麦单产提升项目,安排专家组对4个镇14个单产提升项目示范点进行现场测产,项目区亩均产量553公斤,最高达到684公斤,单产平均增幅达到17%。

四是强化农技服务指导。与气象、水文部门合作,建立农业气象水文联合会商制度,强化气象预警预报,重点抓好预防工作,减少灾情造成的不良影响。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部门已发布农业气象水文服务17期、土壤墒情简报12期、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17期,开展“百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发放技术明白纸10万余份,同时发动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做好“农技帮包”服务,秋收前完成220个规模种植经营主体帮包服务,指导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秋粮增产丰收。精准指导农户科学生产,为粮食稳产丰收保驾护航。

五是提升节粮减损成效。统筹谋划“农机减损”和“烘干减损”两篇文章,支持重点镇街规模种粮合作社联合体农机设施提档升级,优化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布局,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新建烘干塔、烘干库等粮食烘干设施,目前全市拥有粮食烘干场所28处、烘干设备49台,日烘干能力从2020年的1500吨增加至现在6170吨,已基本满足全市规模种植小麦、玉米的晾晒烘干需求,有效防止强降雨、阴雨天气粮食发芽、霉变风险,真正将“丰产在望”变为“丰收在手”。同时,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今年全市小麦、玉米参保率均达到96%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周日就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也是我国第七个农民丰收节,也拉开了我市“三秋”生产序幕。秋粮生产是我市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年秋粮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60%左右,为打好秋粮生产主动仗,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提前抓好农机检修。对接农机中心做好农机具维修保养工作,引导8家农机经销公司及49家维修网点提前备足备齐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各类机具及零配件,确保上阵机械以良好状态参与秋收秋种作业,目前全市检修各类大型农机具9000余台套,能够确保“三秋”生产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农资供应保障。今年全市秋种预计小麦需种量在700万余斤,商品种、农户自留种各占50%左右,麦种供应比较充足;预计全市秋种用肥1.46万吨,目前市场储备量约1.06万吨,能够满足“三秋”生产需求。

三是加强气象预警提醒。与气象局建立“三秋”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天气监测和预警,特别是转折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村村响等渠道,向农民群众做好预警提示与指导服务,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四是落实日调度机制。认真落实“三秋”生产日调度制度,建立班子成员分包镇街机制,及时掌握“三秋”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秋收秋种顺利推进。

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把粮食安全摆到了“国之大者”的战略层面和政治高度,近几年我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但作为农户和经营主体更关心种粮政策,请问我市粮食生产方面都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目前,我市种粮支持政策主要有三方面。

政策性补贴方面。主要有2项,一项是耕地地力补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小麦补贴,是以小麦种植面积为补贴依据,补贴对象为种植小麦的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贴标准根据切块资金规模和本地区小麦种植面积等因素确定,比如今年我市小麦补贴金额为每亩120元,经种植主体自报告、村级初核、镇街审核、镇村两级公示、市农业农村局复核后,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局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发放到户。另一项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亩以上成方连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亩250元补贴,通过与经营主体签订种植协议,将任务压实,落实到户,市农业农村局在春播夏播期间定期调度播种进展,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监测系统”录入地块信息,实现“图片影像、位置面积、应用品种”等信息集成统一,确保完成复合种植任务指标,补贴资金也通过财政“一本通”进行发放。

政策性保险方面。主要是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各级财政负担80%,农户承担20%,其中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费由去年的36元调整为32元/亩,下调4元,农户每亩自缴费用由去年7.2元下调至6.4元,保险金额由每亩950元提高到1000元;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保额不变,农户每亩自缴8.4元,每亩保额仍为950元。

单产提升项目方面。今年我市承担了小麦和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支持规模种植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麦单产提升方面,上级拨付我市补贴资金87万元,对播种面积成方连片不小于100亩,落实使用包衣良种、秸秆还田等6项关键提单产技术措施的规模种植主体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为100元。玉米单产提升方面,上级拨付资金129.7万元,对落实种子包衣密植、单粒精播、使用缓控释肥等5项关键技术的经营主体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为100元,单个主体最多奖补10万元。

问:国庆假期将至,我市无花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也大量上市,请问农业部门是如何保障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答:为切实保障“双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健康菜”“放心果”,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严紧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威海市禁用农药名单等宣传材料,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从源头上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法律责任。截至目前,共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指导生产经营主体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400余人次。

二是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查,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深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对产地环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查看农业投入品库内是否存有国家禁限用农药,同时就农产品生产记录进行详细检查,促进生产经营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自我质量控制。9月份以来,共出动人员120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56家次。

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关。制定中秋国庆“双节”专项抽检计划,加大对上市葡萄、无花果等当季果蔬的抽检力度,双节期间计划抽检果蔬定量样品30批次。同时利用胶体金快速检测卡对我市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检测,9月计划抽检果蔬速测样品150余批次,全方位保障我市农产品双节期间质量安全。

四是深化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使用,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关。结合基地巡查和抽样检测,现场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加大对小农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开具使用,逐步建立完善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的农产品追溯机制。截至目前,共指导生产经营主体200余人次,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1万余张。

问:进入10月份,我市陆续进入小麦集中播种期,从我们农业技术角度看,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小麦的产量与播种质量息息相关,良好的播种质量能够提高小麦的出苗率,确保苗齐苗壮,为高产创造有利条件。反之,播种质量差则可能导致小麦的出苗率下降,苗期出现黄弱情况,最终影响产量。在小麦播种的过程中,从整地开始,经过选种、底肥,到播种技巧等,都有一些关键要点和技巧需要注意。

一是要适期播种。在兼顾玉米晚收的同时,做好小麦适期播种。小麦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即平均气温13—15℃时播种为宜。我市小麦适宜播期一般为10月5日至10月15日。对于往年小麦根腐病、黄花叶病毒病等发生较重的地块建议适期晚播,一般霜降前播种不影响小麦产量。如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吻合。

二是要适墒播种。小麦播种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由于我市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较多,要在适播期内趁墒播种。对于部分地区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墒情饱和地块要及时开沟散墒,切实做到足墒下种,实现一播全苗。

三是要适量播种。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18万,亩播种量7.5—10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3—16万,亩播种量6.5—8公斤。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2万。

四是适深播种。建议使用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苗带宽度7—1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切忌过深过浅。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以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培育冬前壮苗。

五是播前播后双镇压。小麦播前镇压可确保耕地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度一致。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建议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对于秸秆还田地块,建议在小麦播种后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1—2遍,提高镇压效果,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问:这两年经常听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个词,想请问一下什么是“和美乡村”,我市都开展哪些工作?

答: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个领域,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包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稳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机制等7方面重点任务。

近年来,我市以“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按照“统一规划、设施配套、产业支撑、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思路,根据村庄特色和资源禀赋,结合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和千里山海乡村振兴路建设规划,选择村级组织带动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建设成效好的村庄创建省市级和美乡村,截至目前,共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59个、威海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50个,打造了石岛渔家风情、伟德山·花果里、海牧蓝乡、桃源里、美丽田园、人和铁槎山滨海旅游等6个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快和美乡村由“统一”向“特色”演进。

下步,我市将全面对标“千万工程”,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风土人情,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科学规划设计,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加快产业发展,强化乡村治理,坚持全域全要素打造,打造一批彰显地方特色的和美乡村示范村。

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面向全体农村人口的一项重要帮扶措施。请您介绍一下我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答:我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的认定条件是一套综合体系,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识别认定,重点关注农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同时关注就医、就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统筹考虑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农户自主应对能力,进行综合研判。

申请成为监测帮扶对象应为农村户籍,且至少存在以下返贫致贫风险之一:①住建部门认定的家庭唯一住房出现安全问题,家庭无力解决;②家里吃水遇到困难,家庭无力解决,包括断水超过1个月、水质有问题、取水距离较远等;③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长期慢性病等,医药费较高,家庭无力负担;④家里学生上学开支较大,家庭无力负担;⑤家里因灾、因意外事故等造成收入大幅减少或支出大幅增加,影响基本生活;⑥其他影响基本生活符合纳入监测帮扶对象的情形。

符合以上条件,但家庭成员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能认定为监测帮扶对象:①拥有并经常使用高档乘用车辆的;②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③注册公司、企业并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性活动且收益较高的;④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不依法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到位的;⑤出现暂时性困难但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克服的;⑥户内共同居住人数模糊不清的;⑦户内存在大额存款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