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今天节目我们邀请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刚做客直播间。刘局长,您好。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刘局长介绍一下我市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答: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年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
访谈时间:2024年9月10日
主题嘉宾: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志刚
问:今天节目我们邀请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刚做客直播间。刘局长,您好。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刘局长介绍一下我市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年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改革措施,健全管理制度,打造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推动荣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教体局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师德。建立师德建设工作提示机制。每月针对师德风险点、师德舆情事件等开展专题提醒,提升师德师风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扎实开展师德整治活动。通过组织一次全面自查、为党员教师上一次党课、开展一次专题法制教育、签订一份规范执教承诺书,开展师德失范行为排查整治,引导教师主动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防范整治措施。让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按照省市要求组织参加“山东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宣讲团队,引领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二是抓均衡。严格落实市委“定编、定岗、定责”原则,开展了三轮“县管校聘”改革,常态化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引导教师有序流动。采取联盟交流、学区走教、空岗招考等方式交流轮岗教师365人,进一步均衡了师资配备,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抓业务。实施全员精准培训,邀请全国顶级教育专家定期提供专家课程,将80余名省内外教育领域一线名家作为授课资源库的骨干力量,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依托威海市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名课程团队人选组建了292个名家工作室,学员可以自主点单参训,教体局将继续聚焦基层学校,组建好县域内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立好常态化的校际交流和跨区域联合教研机制,以试点校为龙头,开展好常态化研修活动,提升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荣成的教师是特别讲奉献,特别有素质,所以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教师手中,请大家放心,我们的教师会努力教好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个别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多与学校沟通,我们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师很努力、很辛苦、很有情怀,也请大家多多支持教师的工作,共同培育好孩子。
问:刘局长,新学期刚开学,尤其是今年刚入学的新生往往会有初入学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答:为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我们各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通过教体局、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看到,学校为迎接新生入学准备了仪式感满满的入学活动,许多学校将教室装扮一新,让学生入校后就能有强烈的归属感。同时,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学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引领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快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二是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特色活动,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提升学生在学校、班级和宿舍中的团体归属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新生活。三是积极与家长做好沟通。开学前后,通过家长会、班级群、一对一沟通等形式,指导家长以和谐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适应新学期的新变化、新挑战。四是指导学校做好起始年级(一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心理测评工作,对筛查出的适应不良的学生,及时进行重点跟进和干预,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快速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
问:主持人:刘局长,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中小学的课后服务政策为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带来了福音,新学期我们在课后服务方面有哪些变化?
答: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按上级通知要求,继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扩展资源渠道,进一步完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引进机制。9月1日在家长与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做好托管学生的报名工作。9月2日继续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另外,根据《威海市教育局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时间和内容。二是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参与人员和流程。三是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经费的收取和发放。四是不断加强课后服务督导检查和优化。市局对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和内容、参与人员的过程性记录、课后服务经费的收取和发放、课程超市项目、家长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年终督导、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切实将课后服务工作抓细抓实,将好事办好。
问:近几年,我市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许多来我市创业和工作的群众将子女迁入我市就读,请问,我们教育部门在招生政策上做哪些安排?
答: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打破户口性质限制,按照实际居住地划片招生,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一是坚持免试入学原则,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分班考试或测试。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对公办幼儿园和正规社会力量办园同等对待;在界定出生年月、居住证明等方面,对招生区域内的适龄儿童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三是打破户口限制,按居住地划片招生,就近或相对就近安排入学,不能择校。四是保障外来人员子女权益,妥善安排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在入校入籍、入队入团、评优选模等方面,给予同等对待。五是全面推行“均衡编班”、“阳光分班”,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六是通过网上招生平台招生,家长在家中足不出户就可实现网上报名,不需到学校实地进行证件审核,免去了排队时间等候长的问题。七是线上办理转学。按《山东省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因住址搬迁等原因,需要办理转学的,由家长持户口本、房权证等材料到学生所在学校和申请转入的学校进行联系,双方学校网上提交,教体局审批后即可完成转学手续。
问:主持人:刘局长,许多家长非常关心学生在校就餐情况,那么新学期学生的饭菜方面有哪些变化,如何确保学生能够吃饱吃好?
答:新学期,为满足不同孩子需求,在原先全市小学4选3、初中5选4的基础上,增加了各个学段营养餐菜品种类,小学升级为6选3,初中升级为8选4,改变以往菜品单一、选择较少的问题。
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原有加餐点的基础上,学校食堂继续增添免费加餐点位数量,配备足量炒菜、面食,不限次数向学生供应,满足不同食量学生的需求。同时指导学校优化就餐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餐,通过班会、国旗下讲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领取加餐,主动跟加餐工作人员反映自己的就餐需求,确保每餐都能吃饱吃到自己心仪的美食。
新学期,我市学校将继续开展家长代表入校陪餐活动,邀请不同年级家长通过“明厨亮灶+互联网”平台观摩食堂制餐过程,品尝学生饭菜,根据学生身体营养需求、口味喜欢等方面征求家长建议,不断进行改善,家校同心携手做好营养餐质量提升工作。
问: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底线、红线,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那么我们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安全防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市教体局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务实举措,全力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保障全市校园安全稳定。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梳理校园安全包括隐患排查、消防、校车、饮食、安保等40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现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全员安全责任制,建立了校园安全责任三级“网格化”管控机制,制定按照责任清单,从局分管科室、校分管干部到学校岗位专管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全员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定考核”制度,确保校园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二是加强风险防控。据山东省教育厅《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市教体局制定《学校安全操作手册》。建立《学校防控清单》,包含涉及学校安全的41个风控点,199个风险源,并对每个风险源提出了预防及防控标准、巡查周期以及风险化解和事故处理等相关要求,划分风险等级,设置警示告知牌等标识。三是加强三防建设。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强化校园“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在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场所、重点部位设置安装电子监控系统、一键报警装置、人脸识别系统等科技设备,确保一旦有警情能够快速反应。目前,我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近370多名名;配备了防护叉、橡胶棒、头盔、防护盾牌等安保设备共达2600余件,安装防冲撞设施300多个。同时,不断建立健全门卫管理、外来人员审查、通报、登记等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危禁品进入校园。四是落实护学岗。在学生、幼儿上下学(园)等重要时段,安排学校领导、教职工和保安一起看护、疏导学生进出校门,防止出现拥堵现象,积极协调公安部门,设置“护学岗”,实现校园门口“三见警”,校园临近公路设立交通安全标识和斑马线,以维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组建60多个校园教师防暴巡逻队,参与人员500余人,购置防暴设备500多件,实行每天不少于5次的校内及周边的巡逻;协同公安部门,每学期每个学校至少开展一次校园防暴恐应急演练活动。五是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学校严格执行落实“1530”安全制度,充分利用“威海安全教育平台”资源,开足开齐开好安全教育课,通过开展“3.25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4.15全国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开学第一课”、“平安暑假”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线上线下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六是加强督导检查。实施部门联动。全面联动公安、消防、市场监管、住建、交通等部门,定期研判安全工作形势,每年组织开展2次联合大检查行动,推动行业部门主动认领责任,形成全员联动合力。
问:刘局长,二十大指出“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我们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五育并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德育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构建“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网络教育为补充、心理教育为支撑”的全环境育人新格局。去年,我们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环境立德树人试点县”“全环境育人实验区”。一是创新推动五育融合。着力探索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工程。组织9大文化学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细化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开发了“德育+学科”示范课60多节,有40节在威海推广,打造了“科科融德育,课课讲德育”的学科德育新模式。围绕奥运会、世锦赛等经典赛事,将中国体育发展史、拼搏精神等纳入教学内容,开展了“我心中的体育明星”分享会等兴趣活动,开发了花样跳绳、轮滑等16项特色课程,组织开展校级邀请赛、年级对抗赛、班级联赛500多场次,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德育素养。全市中小学每周增设1节艺术课、1节鉴赏课,每年组织校园艺术进村居,开展艺术展演活动,提高学生个人艺术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指导各学校开辟养殖园、蔬菜园等160多处,对接镇街开设校外劳动基地98处,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养成尊崇、参与、探究劳动的好习惯,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二是夯实家庭德育“主阵地”。我市外工子女占在校生总数37%,我们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发挥出“1+1>2”的叠加效应。从全市精选100名心理教师组成“百名家庭教育讲师团”,围绕亲子关系、学习心理等问题,开展咨询服务、家庭教育讲座100多场;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精选骨干与其家庭“结对共建”,有效缓解孩子学习焦虑、心情抑郁等问题,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别被省教育厅、中国教育报推广。围绕“美德城市”建设,组织“让心灵浸润书香”阅读体验活动,开放学校图书馆及城市书房200多处,投放红色经典图书1.8万册,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书香家庭”评选等实践活动120 多场,带动学生、家长共同提升文化素养,涵养家庭美德,滋养城市文明。成立“荣教师”志愿服务总队,下设45支分队,组织开展“倾听心灵的呼声”“雏鹰关爱计划”等特色志愿活动300多场,关心特殊家庭260多个,引领学生、家长厚植道德情怀,带动文明新风。“荣教师”志愿服务总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三是深入开展主题行动。积极创新渠道,吸引社会资源参与,推动德育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开展爱国宣讲“千人千语行动”,依托全市红色资源,协同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培植了“解语花”“红色印迹·童讲”等35支专家型宣讲团队,开展爱国主义宣讲40多场。组织1000名道德模范、诚信典范、五老人员等入校开展道德宣讲、红色传承2100多场,引领青少年学习身边榜样,争做新时代有为好学生。联合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启动“点亮星星”“明天计划”等20多个公益项目,打造“希望小屋”“金秋助学”等16个公益品牌,共募捐助学资金600多万元,救助残疾学生、困难学生等2800余人。开展课后服务“护苗行动”,组织400多名体育、艺术和科技人才,利用社区场地资源开展好课后服务。依托4个省级、12个市级、25个县级研学基地,每年组织开展研学活动120多场,吸引孩子参与课外实践,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问:据了解,我市体育场馆的开放给广大市民及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条件,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刘局长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体育馆具体的开放时间是如何规定的,广大市民进馆运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我市体育中心外场地及体育馆是免费对年满8周岁且身体健康的市民开放。体育中心外场地是全天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市民可以随时健身锻炼。体育馆是分时段向市民进行开放的,在没有比赛活动时,白天开放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2:00-4:30、晚上6:30-9:00。寒暑假、节假日会根据大多数市民需求,适时调整开放时间,以满足大多数群众的健身需求。体育馆作为一个公共健身运动场地需要广大市民的共同维护,市民进入体育馆锻炼禁止吸烟,禁止穿高跟鞋、携带宠物进入;杜绝光膀子、赤脚及穿拖鞋等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