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公告公示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482U/2024-06799
    • 发布单位: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 内容分类:公告公示
    • 成文日期:2024-08-02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荣成市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2024年08月02日 10:58 来源: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一、荣成市基本情况

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493公里,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距韩国94海里,是山东半岛离韩国最近的区域。设荣成经济开发区、威海海高园(石岛管理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辖12个镇、10个街道、778个行政村、55个居委会,户籍人口数63.7万人。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全市现有耕地68.8万亩,2023年小麦种植面积31.68万亩,玉米32.6万亩,粮食总产30.13万吨,其中,小麦12.56万吨、玉米17.57万吨。花生种植面积18.4万亩,总产5.28万吨。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抓手,出台《关于推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暂行意见》,以土地流转和特色农业为引领,加大农业招商和品牌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威海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龙头化企业72家,在威海市占比36.18%,国家级9家,省级31家,数量在威海居首位;品牌农业建设方面,全市获批“荣成苹果”“荣成绿茶”“荣成草莓”“荣成西洋参”等农产品地理标志19个,截至2023年底,有效期内有机产品47个产品,场所面积6.4247万亩;绿色食品37个产品,场所面积4.4178万亩。拥有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6个,威海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27个;农安监管方面,按照“四个最严”标准,建设“十大体系”,打造“三道防线”,全面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农产品定性抽检样品2万多个,定量抽检样品300多个,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8.5%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社,目前共有合作社1717家,家庭农场645家。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全市22个镇街全部设立农技推广部门,履行农技推广职能,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二)水产渔业基本情况:海水养殖基础优势明显,全市海水养殖面积59.7万亩,涵盖鲍鱼、海胆、海带、裙带菜、海参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95.2万吨,形成了鱼、虾、贝、藻、参为主体的多品种、立体化的养殖格局。拥有省级海洋牧场16处,国家级海洋牧场12处。拥有荣成海带、荣成鲍鱼、荣成海参、荣成裙带菜、荣成魁蚶、荣成牡蛎、西霞口刺参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荣成裙带、荣成海带2个地理标志商标。

(三)畜牧业基本情况:2023年畜牧业生产平稳向好,生猪存栏12.5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01万头;家禽存栏332.46万只;牛存栏0.87万头(其中奶牛0.65万头);羊存栏0.88万只;毛皮动物存栏3.3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为9.02万吨,能够满足全市居民生活需求。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争创1家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成功创建1家山东省标准化示范场。打造了5家威海级精致牧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养殖场流转匹配的土地消纳粪污,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成功创建威海农牧循环一体化养殖场1家。强化饲料兽药监管,全年共抽检饲料343批次、兽药232批次;指导恒大和星日2家养殖场成功创建“省级兽用抗菌药减量达标养殖场”;10月11日省畜牧兽医局发布了2022年度全省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先进县名单,我市名列其中,是威海唯一入选单位。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共抽检畜产品335批次,已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21.2万张,带证上市畜禽产品5500余吨。促进畜产品品牌提升,博海禽业、桃园种禽在山东首届优质品牌鸡蛋品鉴大赛决赛中均获得银奖;组织嘉盛乳业、纯家乳业、宝竹肉食、宝达清真食品、桃园种禽、博海禽业、淼海禽业、老公社生态养殖场、恒丰养鸡场等9家知名畜产品品牌企业参加2023年威海知名农产品展,提高我市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年共免疫畜禽838.9万头只,其中鸡809.42万只次、鸭5.36万只次、鹅6.09万只次、猪14.33万头次、牛1.5万头次、羊2.2万头只次。全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共计7.1415万头、其它动物及动物产品共计127.90648吨。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聚力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水平

1.加快农业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落地应用。结合省里发布的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和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求,遴选推介我市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通过政府网站公示发布,做到家喻户晓。

1)种植业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按照省厅发布主推技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主推技术为:小麦单产提升技术、玉米耐密栽培单产提升技术、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绿色发展核心技术、荣成市大花生绿色高产标准化种植技术、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导品种为:玉米品种主要有立原296、京科999;小麦品种主要有烟农1212、中麦6032、中麦578。

2)水产业主推技术与主导品种:根据省实施方案要求,为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的名优品种,结合荣成市海水养殖生产实际,确定牡蛎新品种养殖技术为主推技术,海参、牡蛎、海蜇、虾、贝类为主导品种。

3)畜牧业主推技术:畜禽源头减量与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2.持续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整合县、乡二级农技推广人员,组织技术力量广泛深入一线,全面强化技术支撑,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促进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助推“万人下乡·稳粮保供”高效开展。

3.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抓好跟踪精准技术指导。每名县乡农技人员联系对接2个家庭农场或农业科技示范场所,项目期内联系对接单位展开2次以上技术指导,并在中国农技推广APP发布服务日志。

4.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

1)按照示范推广到位、培训指导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采取企业自愿报名、专家组审核,进行筛选并予以公示。依托示范展示场所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将示范展示场所打造成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的展示窗和辐射源。规范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运行管理,明确年度任务和考核指标,建立技术示范展示档案,并进行考核验收;农业部门与示范展示场所签订技术示范协议。示范展示场所要统一竖立标牌,标明示范内容、技术负责人、实施单位等信息。按照任务安排,全市共建立2个种植业、2个水产渔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选派农技人员对其开展指导服务,使其成为集示范展示、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

2)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打造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和考核激励机制,立足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选派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和关键环节,对示范主体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把配套集成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给示范主体,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项目计划培育示范主体126个(其中种植业100个,畜牧业6个,水产20个)

(二)聚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5.按照年度任务安排,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协调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按照发布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评审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等全程公开透明程序共聘任5人为特聘农技员。

6.在全市在职在编农技人员中公开遴选1/3以上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通过异地研修、聘请专家、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培育知识全面、技能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引导基层农技人员普遍注册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信息平台在线开展业务培训、问题解答、互动交流等技术服务,发挥信息平台在管理决策和快速精准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履行,充分调动各级农技推广力量,全面支撑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三)聚力打造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

7.推动农技推广服务力量下沉。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力量为主,涉农经营主体为辅,建立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安排县、乡技术人员组成不同专家指导小组,包示范场所、包示范主体,积极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场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到田入户,加大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模式。

8.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支持荣成市上庄大李家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荣成市大疃镇大泥沟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虎山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荣成市东滩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通过荣成市2024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优先扶持、开展“田间学校”等措施,开展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任务,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其在粮油生产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9.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发挥信息服务高效便捷、覆盖面广等优势,推动专家教授、农技人员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等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活动,为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实时的指导服务。通过切实措施,提高中国农技推广APP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安排专人及时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场所建设、示范主体培育等补助项目实施情况填报信息平台,全程线上动态展示,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务线上应用,作为农技人员培训的基本课程。

三、进度安排

(一)项目准备阶段:(2024年6月-8月)

1.编制报送《荣成市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准备工作。

2.将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在网上公示,同时在荣成政府网发布公告,公开征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场所3个,遴选1/3以上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与脱产培训;推荐遴选126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5名特聘农技员,将结果在荣成政府网上公示后签订协议。

(二)项目任务落实阶段(2024年9月-11月)

1.按照实施方案加强试验示范展示场所建设,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落实科技示范展示场所各项技术措施及基本建设任务,指导使用新技术、新品种、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做好技术推广、技术信息采集等工作。

2.组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观摩等。

3.加强对示范展示场所、示范户、特聘农技员的考核管理,发放补助资金和物化补助。

(三)项目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12月)

项目自查和验收总结,并形成总结验收报告。

四、经费使用途径与概算

该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农技推广服务补助、农技骨干人才培训观摩学习差旅补助、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场所开展试验示范、示范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以及示范主体观摩培训学习交流补助等。

(一)种植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8万元,补助内容:

1.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补助。主要用于展示场所开展试验示范、观摩培训活动补助,购买农药、化肥、种子、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投入补助;组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效、重大农技推广示范展示活动补助;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补助。聚焦农业粮油作物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布公告,采取企业自愿报名、专家组审核筛选,公开征选2个科技示范展示场所,明确技术实施方案,签订示范服务协议,以科技示范展示场所为实训平台,示范推广农业主推技术、主导品种开展现场实训。按照先建后补,定向购买服务方式原则,对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场所予以补贴,每个展示场所补助5万元。

2.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补助。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机制。精心遴选农技骨干人才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适时开展实效性强的农技培训班等支出,包括(参加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研讨会、行业展会、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通讯、会议、聘请专家授课等费用)。共计28万元。

3.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补助。包括组织100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参加培训,提升科技应用和服务能力,投资2万元。为激励科技示范主体积极开展指导服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集成技术应用展示示范,以奖代补形式,按照每人补助800元标准,对种植业示范主体发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农户误工费、应用或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购买新品种、新材料投入等)。

4.5个特聘农技员补助。主要用于特聘农技员劳务补贴2.5万元(每人5000元标准)。

5.其他支出约7.5万元。主要用于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宣传推广资料印刷、开会、田间课堂、下乡服务差旅等5.0万元;场所标志牌、胸牌、门牌与品种标志牌制作2.5万元。

6.补助项目经费可在项目内调剂使用。

(二)水产渔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3.4万元,用途安排如下:

1.农技推广服务费用2万元

基层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的租船费、印刷宣传资料、示范主体门牌等2万。

2.渔业科技示范补助14万元。

(1)建设渔业科技示范场所,开展试验示范、观摩培训等活动的补助8万元,采取企业自愿报名、专家组审核筛选,补贴标准按照不高于建设总投资50%,主要用于场所购买苗种、繁育生产或养殖生产等方面。资金的补助方式可采取以奖代补。

(2)对渔业科技示范主体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补助6万元,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渔业科技示范主体在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过程中购置的养殖生产物资进行补助。

3.培训、咨询费7.4万元。用于开展相关培训及项目实施、验收专家指导费用等。

4、补助项目经费可在项目内调剂使用。

(三)畜牧业:2024年项目中央财政分配补助资金35万元,补助内容:

1.畜牧兽医科技示范补助

补助资金24万元。主要用于6个科技试验示范主体示范“畜禽源头减量与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奖励资金。

2.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

补助资金7万元。主要用于畜牧系统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包括参加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外出考察、聘请专家授课等),以及参加省内外培训班、研讨会、畜牧行业展会等费用(包括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通讯、会议等)。

3.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补助资金4万元,用于技术推广资料印刷、示范主体标牌制作。

为充分高效地利用资金,以上三项补助资金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相互调剂。

荣成市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行业

建设内容

数量

(单位)

投资

(万元)

总投资

(万元)


农业科技示范场所补助

(2)(个)

10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以奖代补

(100)(个*800)

8



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费

(100)(个)

2


特聘农技员

5(个)

2.5

58


县、乡农技推广骨干培训费

(人)

28


宣传、培训资料印刷、信息化建设、差旅费、交通费等


5



其他支出:场所标志牌、胸牌、门牌制作等


2.5



畜牧兽医科技示范主体补助

6(个)

24


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

(人)

7

35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补助(标识牌、印刷费)


4



租船费、资料印刷、门牌制作等费用


2

23.4


渔业科技示范补助

科技示范场所补助

2

8

海洋渔业

渔业科技示范主体补助

20

6


培训费、咨询费


7.4

计 


116.4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分别由市农业农村局、荣成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荣成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组织实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负责方案实施、各种制度及管理办法的拟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开展项目建设工作。

(二)加强项目管理

1.严格资金管理。认真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跟进督导,保证资金合规使用,及时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

2.严格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月历(台账)制度,强化日常动态管理,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公示公开、补助资金和资料发放、协议等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长期保存,以备查询和检查。

(三)加强交流宣传。总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和补助项目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宣传推介,全方位展示农技推广体系良好形象和作用发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