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其他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482U/2024-03942
    • 发布单位: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 内容分类: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2024-07-2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2024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思路

时间:2024年07月26日 16:30 来源:荣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将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系统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区域块状经济模式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深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荣成范例” 。

一、北部区域重点打造现代甘薯产业集聚区。坚持用产业链思维推动甘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实现年总产值1.5亿元以上。①深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甘薯产业研究中心,邀请省农科院专家驻荣指导、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新建扩建甘薯育苗繁育基地100亩,年繁育“蜂蜜罐”“烟薯25”等优质脱毒种苗1.1亿株,产值突破2000万元。②夯实甘薯产业规模基础,深化“产业联盟+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通过紫藤苑、沃隆食品、伟德山绿色食品3家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周边村集体和农户种植鲜食甘薯,年内培育500亩以上种植村、种植大户5家以上,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面积达到2万亩。③依托崖西、埠柳甘薯特色发展示范区块,举办第二届甘薯产业发展大会,开发休闲农业新业态,打造甘薯文化体验、甘薯研学等业态,打造胶东地区最大、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甘薯特色示范区。

二、中部区域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综合提升示范带。按照“巩固粮仓地位、辅以休闲康养、拓展特色种植”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粮食提升、休闲康养、加工仓储、特色农业4大板块。其中①①粮食提升板块,重点以滕家、上庄为中心,抓好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和规模种粮单产提升,争取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等项目支持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在鲁供田发、东滩农机、大军农业等现有社会化服务组织基础上,再培育广农乾元、鲁庆隆丰等6家千亩以上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组织,年内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5万亩,建设8700亩单产提升示范基地,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升,确保小麦、玉米亩均产量达到390公斤、500公斤,打造粮食稳产高产的金谷小镇。②休闲康养板块,重点以上庄和大疃为中心,依托威石辅路、大疃高速口区位优势,重点培育樱桃、蓝莓、葡萄、草莓4大休闲采摘业态,实现一年四季“皆”有果,实施大疃西徐家“九里溪”“和园”康养中心等5个民宿康养项目,抓好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引流,打造乡村康养微度假目的地。③特色农业板块,重点以城西和大疃为中心,立足现代苹果产业基础和郑商所苹果期货交割库优势,探索苹果期货交易模式,拓展苹果销售渠道,苹果期货交易量达到5000吨,解决“卖果难”“果贱伤农”等问题。④加工仓储板块,重点以城西和滕家为中心,依托毗邻市区、开发区地域优势,实施盛和春预制菜产业园、苹果智慧分选、粮食中转中心、金瑞源预制菜生产加工、田又田预制菜加工配送车间、盛凯商贸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及商务酒店项目等加工仓储项目8个以上,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聚集,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

三、南部区域提级打造石岛渔家风情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坚持以生态农业、海洋牧场为基础,以渔家文化、生态采摘为触点,以观光渔业、红色旅游为依托,投资1.24亿元,实施桑沟湾工旅融合、北合春茶文化园提升、东楮岛海底海草床修复、东墩红色文旅综合体提升等项目12个,集中打造十里古乡、风情海岛2个片区,东墩红色文化、东楮岛风情海岛、留村民俗文化3个组团、全面展现胶东半岛渔家民俗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年内实现项目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达到60%,精深加工占比达到50%,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4亿元以上,1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50万元。

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①优品种推良技抓示范,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引领带动”思路,建设3处良种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90个以上,年内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5%。②巩固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耕地资源利用能级、产出效益。③整合村庄清洁行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乡风文明创建等工作,制定《2024年农村环境管护工作考核办法》,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综合治理行动,持续优化“全域化验收+差异化考核+常态化抽查”机制,年内完成1轮全域化验收检查,2轮差异化检查,在荣成电视台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曝光台》,常态化抽查率达到15%以上;创新“月月评”活动,每月晾晒评比3个“人居环境最美村”、2个“人居环境最差村”,每季度公布1个“人居环境最差镇”,推深做实村庄清洁行动,年内新增省级清洁村庄40个以上,总数达到390个,覆盖率达到50%。④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为重点,分期分批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人以上,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五、实施地标品牌提升战略。深化“地标品牌+企业品牌”双创行动,加强荣成苹果、荣成无花果、荣成甘薯、荣成大花生4个地标农产品品牌宣传和推广工作,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发力,不断提升“荣成农产”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①举办首届地标农产品摄影大赛,面向全国职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征集摄影作品,择优筛选100张“最美基地”“最美农产品”照片,号召社会各界参与评选工作,营造“荣成农产”宣传热潮。②建立农产品线下展销矩阵,依托我市千万级旅游流量,计划与土发集团合作,在那香海、西霞口等网红景区试点建设2家“荣成农产”直营店,主营鲜果、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文创产品,现场展示推介荣成地标农产品,实现荣成农产“小窗口”打进全国市场。③培育一批农产品经纪人,带头组建电商运营团队,在田间地头支起直播架,面对手机镜头开展电商直播,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线上宣传、销售荣成农产品,年内农产品经纪人10人以上。④引导企业发展品牌营销。筹办农民丰收节、甘薯节、无花果节等系列活动,同步举办“荣成农产”地标品牌宣传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外出参加绿色有机博览会、亚果会、农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大型展会5次以上,培育省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带动产业品牌提质增值,加快推动从“卖产品”到“卖品牌”转变。

六、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依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热度,加快游客向农业农村引流,让文旅“流量”成为乡村发展“增量”。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按照“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引领出示范”原则,立足现有169个省市级和美乡村基础,再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7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3个,加快推动和美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俚岛—成山“峒之恋·海牧蓝田”、宁津—斥山—港湾“渔家风情”等6个和美乡村片区组团,加快“和美乡村+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同时用好西霞口、那香海、百合湾等旅游景区流量资源,创新构建“景区+村庄”联合机制,引导周边村培育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年内打造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5个。②拓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全年活动,围绕渔民节、成山头吃会、赤山庙会、滨海马拉松等传统节庆和活动,规划春季草莓游、樱桃采摘季、和美乡村行、葡萄有约、苹果自然红等四季旅游路线10条以上,开发农耕农俗、亲子游玩、“土”味美食等10余项体验活动,吸引游客“二次消费”,实现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年内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收入1000万元以上。

七、加快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风土人情等不同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产权股份、领办合作社、能人带动、村校联动等10种模式,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年底全市78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稳定超过10万元,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增长10%,其中内陆镇增长8%以上,沿海镇街增长15%以上。

八、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补贴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年内实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产量22万吨以上。①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抓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坚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结合春季农业生产、“三夏”“三秋”生产,持续抓好撂荒地整治,建立调度、通报机制,对于落实不力的镇街进行通报约谈,严禁出现10亩以上成方连片撂荒地。②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作物,完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6000亩,提升粮油产能和综合效益。③全面推行完全成本保险,小麦、玉米完全成本险投保率达到80%以上,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及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实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保驾护航。

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①抓好帮扶政策落实。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协调行业主管部门持续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及民生兜底等11类41项帮扶救助政策,确保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维持在2000户左右。②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坚持线上部门数据筛查和线下基层干部摸排相结合,以新增低保户、特困户、重残户、大额医疗支出户为重点,实现21万农户排查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帮尽帮。③推进特殊群体增收。抓好往期产业项目管护,落实月度督查机制,确保项目正常运营,年度收益突破1100万元;用好用活产业项目收益,确保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全省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实现“双增长”。

十、严守农村“三资”管理底线。①加强镇街代管村集体资金管理。重新修订托管资金管理办法,对现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村居为单位开设独立账户,完善监管机制,对镇街财务托管中心、村居、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村办企业开展全面审计,防范和严格制止非法侵占、挪用、转移集体资金等行为。②规范提升农村产权交易模式。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协议,将标的额50万元以上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并逐步完成与威海、省级交易平台对接,探索市镇村一网运行、三级联动“集体决策+平台服务”的农村集体公共资源交易新模式,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效率效益。③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土地流转分级备案和准入审查制度,对单次流转50亩以上的土地进行资格审查,探索建立工商资本通过土地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风险保障金制度,引导经营主体缴纳土地流转保障金,由镇街财政专户管理,规避地租逾期、经营主体跑路风险。

十一、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落地衔接,在无花果、草莓等特色种植区域新建承诺达标合格证云打印点5处,以带动周边果蔬种植散户开具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年内开具合格证2万张。加大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年内完成农产品定性检测1万个、定量检测300个、省级风险和监督抽检150个以上,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切实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

十二、守牢农业安全生产底线。建立“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聚焦大型沼气、果蔬冷风库、农产品初加工等重点领域,开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端午、中秋国庆4次专项整治行动,对督促企业完善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做好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步向好,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