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促进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鲁教师函〔2024〕26号文件和威海市教育局《关于转发鲁教师函〔2024〕26号文件 做好2024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现将我市实施2024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以提升中小学教师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幼儿园教师主题课程设计能力与实施为重点,以教师研修线上线下相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为路径,支持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24学时的自主选学任务,推动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迁移和应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转变育人方式,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二、参训人员
全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职专任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指教研中心、少年宫、综合实践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等。
三、工程安排及实施
(一)参训网址
参训教师通过“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PC端)或手机APP“老师圈”开展选课和课程学习。
(二)时间安排
市、县级专家、学员报名:6月20日(具体工作流程见附件);
教师选课程时间:6月26日—6月28日;
课程学习时间:6月29日—11月15日;
县级优秀课例提交时间:9月30日前;
省级观评课时间:11月16日至11月30日。
(三)专业指导
由齐鲁名师、威海名师(含工程人选)、省特级教师、教研员、教科研骨干等组成市级指导专家团队,市县级教学能手、名师、骨干教师组成县级指导专家团队,采取团队与个体相结合、异步在线与同步混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业指导。各参训学校要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开展专业指导。
四、省级“优课”推荐数量和标准
(一)推荐省级优课的数量
根据省教育厅名额分配,威海市2024年共需推荐省级优课105项,每项包括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文本与视频、3个典型课例视频与配套资源和研修团队对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反思文本与视频等(详见省通知附件)。由威海市教研院根据省厅通知要求和2024年市级优课学段学科获奖情况,在市、县级各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省级优课创建。
(二)推荐省级优课的创建标准
参训学校要结合研修任务,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建创课团队。原则上,每个团队成员不超过10人,要兼顾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的结构比例,包括主持人1名、核心成员2-3名和团队成员若干名。参训教师须参加研修报名学科的创课团队,同一教师不得兼跨多个创课团队。对于小规模学校个别学科教师不足3人的,可结合平常的跨校教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就近跨校组建创课团队,该团队需结合所在学校的校本研修实际协同做好团队的常态化研讨和研修活动,跨校组建的团队,相关学科教研员要协调做好统筹和组织管理工作。同一学科教师人数3人及以上者,不得跨校组建创课团队。创课团队要根据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官网 《2024年大单元教学优课创建目录汇总》和《教学标准》、《技术标准》等要求创建优课,其中主持人和核心成员须执教典型课例。如有因创建资源包不符合省厅标准而导致不能上传的情况,不予推荐。
五、管理要求
1.我市教育和体育局成立由市教研中心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教体局和教研中心有关科室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管理我市2024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设在教研中心教师发展研究室,负责工程实施的具体督导、管理、协调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过程管理,为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中小学校长(园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等要以提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为目标,结合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教师统一集中研修时间,提供学习场所和网络条件,抓好线下研讨和晒课赛课活动的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和研讨任务。各学校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建创课团队。各学校根据《2024年优课创建目录》发动全体参训教师参加大单元整体项目的优课的创建、晒课和赛课活动,以此作为学校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省级优课创建标准与要求提前开发,压茬推进,拉长周期,提高质量。本工程结束后,教育厅将遴选一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示范校,推广其典型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此项工程的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师参加网络课程学习考核,由研修平台自动记录完成,并根据实际登记继续教育学分。参训学校负责对教师个人和创课团队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登记相应的校本培训学分。省项目办负责对各市工程实施的成效进行考核,各市对参训县区、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考核评价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
4.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工作。管理员要相对固定,管理员账户要妥善保管,密码要定期修改。网络研修发表评论要理性客观,符合法律法规,文明用语,弘扬正能量,如发生教师信息泄漏或网络舆情事故,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培训工程结束后,各学校要将本校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形成报告提交至荣成教研中心教师发展研究室。
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联系人:于昌信,电话:7563504。
附件:2024年山东省“互联网_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docx
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