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线回答问题

问:马书记,疾控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在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访谈时间:2024年5月30日

主题嘉宾: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 马海

访谈内容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线回答问题

问:马书记,疾控体系建设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在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近年来,荣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以维护人民健康为中心,补短板精准发力、强弱项再提质效,持续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高标准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达标建设,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一是突出硬件功能保障完备。2021年以来,我们以全面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扎实开展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在业务用房、仪器装备等方面下大力夯基提质,全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启动了卫生应急作业中心和实验室改、扩建项目建设,实现理化、微生物实验室分层分设、合理布局,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前达标,内涵建设不断增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卫生应急响应水平显著提升。积极利用各级奖励扶持政策资金,配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质谱仪等专业仪器设备380余台(套),设备资产总值达2795万元,能够独立开展各类传染病多病原检测和食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承担食品中毒、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验监测工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是强化能力素质提升。在硬件基础提档升级的同时,我们不断强化综合管理、人才队伍等软件能力提质增效,2023年,我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启动“管理规范型、人才复合型、医防融合型、防研衔接型”“四型”疾控创建。对内,我们以加强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依托“6S”管理要素,强化制度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现有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全面健全中心内部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规范科室技术操作流程,建立了“精一岗、会两岗、通三岗”“专业技术人员交叉兼职”“年轻干部导师帮带”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周五大讲堂”“季度岗位技能练兵大比武”“干部轮岗交流”等载体,构建起“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向内涵化提升延伸。对外,我们以业务能力提升为着力点,积极靠大联强、借势发展、借智作为,2023年12月与山东省疾控中心建立精准对口帮扶机制,积极争取省疾控业务技术帮扶助力,今年以来已派出2批业务骨干赴省疾控开展进修学习,全面提升核心业务能力;今年5月,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在荣成市疾控中心挂牌成立,双方将在公卫人才培养、教学基地建设、科研平台共建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培育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加快推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实业务工作质效。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始终遵循“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两大主线,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内涵发展,传染病防控稳扎稳打、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持续发力,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突破,疾病预防控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先后在威海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能竞赛、结核病防治工作岗位技能竞赛分别获得团体一等奖、团体二等奖,荣获“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报告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十三五期间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各项业务开展成绩显著,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2024年中心慢防科、检验科获评威海市首批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问:马书记,立夏后,天气渐暖,居民户外活动随之增多,但出现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的人群也明显增多,严重者需到医院就医。请问,居民在预防夏季传染病方面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进入夏季后,有两类传染病需要居民注意防范。

一类是消化道传染病。随着气温的升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将逐渐减少,但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会明显增多,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重点做好预防工作。所谓消化道传染病就是病从口入,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手部卫生,可以有效地降低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要避免食用腐败不洁的食物、防止饮用污染的水源、少食生冷的食品,这些都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另一类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进入夏季后,各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也进入高发季节。对于我市来说,主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和布鲁氏菌病等,预防的措施也各不相同。比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蜱虫病,近年来比较多见,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户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蜱虫叮咬;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老鼠传播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的预防措施是灭鼠和防鼠,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通过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消费由感染动物制成的食品传播至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或饮用未经煮沸的生鲜乳,容易罹患此病,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和消费其制成的食品,对于所有的牛羊肉和生鲜乳都要煮熟、煮沸后食用或饮用。

问:马书记,您刚才提到,近年来蜱虫病比较多见。我注意到,近期一些社区也在广播传染病防控知识,提示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进入了高发季节。我市哪些地方有蜱虫?主要易感人群有哪些?发现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办?请马书记给我们普及下这方面的知识。

答:发热伴也叫“蜱虫病”,顾名思义是由蜱虫叮咬引起

的疾病,蜱虫就是我们土话说的“草爬子”“狗爬子”,家里养狗、养羊、养牛的可能都见过,一般是趴在这些动物的耳朵、脖子处,好像“疙瘩豆”一样的虫子。这种虫子咬了人以后,人就容易得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蜱虫病”。该病多发生于4-10月份,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村居,呈高度散发,我市属丘陵地带,各镇街都是易发地。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目前报道该病死亡率达10%,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有野外劳作或蜱虫接触史的人员,以及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人员,一旦感觉不舒服,有发烧、恶心、呕吐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有野外劳作或可能的蜱虫接触史以及患者接触史。

为做好发热伴的防控工作,我市每年在五月份都会进行一次为期两周的发热伴防治宣传周活动,将老百姓通俗易懂的“土味防蜱”广播稿,分发各镇街和医疗单位,落实村委和村医通过村广播,向村民进行发热伴防控知识普及,提高其防护和就诊意识,尤其对于有新发病例所在村居,强化宣传落地。

同时,在这里也提醒大家,野外活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处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除了蜱虫叮咬,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也存在被感染风险,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如果不慎被蜱虫叮咬,应尽快就医,或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慢慢取出;一定不能直接用手拉,活的蜱虫越拉越往里钻,还可能拉断,导致蜱虫的头留在体内,毒液渗进人体,加大感染的风险。

问:马书记,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百日咳这种疾病,您能不能给我们科普一下什么是百日咳,它是怎样的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答: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根据《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有的可达21天。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出现症状后2至3周传染性最强。

百日咳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如果不加干预,3个阶段加起来通常要持续100天左右。卡他期主要表现为流涕、打喷嚏、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痉咳期通常从第2周开始,标志性症状为痉挛性咳嗽,即一连串、严重剧烈的咳嗽,在痉挛性咳嗽后伴有深长吸气,高调鸡鸣样声音,俗称“回勾”,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恢复期一般持续1至2周,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降低。

预防百日咳,主要是接种疫苗和良好卫生习惯。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降低百日咳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有较高的保护效果。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完成接种的儿童应尽快查漏补种。

百日咳通过自然感染康复或疫苗免疫获得的保护性抗体并不能持续终生,随着时间延长抗体的保护效果会衰减,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见百日咳发病,其中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对于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主要传染源,有孩子的家庭要加强防护。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在照顾婴幼儿时,成人出现咳嗽等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避免传染给孩子。

问:马书记,荣成市现在的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跟随父母来荣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数是省内其他地市甚至是外省的,那么这部分儿童该去哪里接种疫苗?又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答:省内其他地市或外省来荣暂住的儿童,享受和荣成当地儿童同样的预防接种权利,可以在现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家长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辖区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预约接种,具体的门诊信息、接种时间等可以通过“荣成疾控”公众号-服务指南-疫苗接种门诊进行查询。

儿童前往接种门诊接种疫苗时,需要携带预防接种证,山东省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是绿色的,俗称“小绿本”,各省的预防接种证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接种疫苗时均需携带此证。

接种疫苗前需要确认儿童近期疫苗接种史、是否使用免疫制剂等情况,如果近期接种了其他疫苗或者使用了免疫制剂,建议满足接种间隔要求之后再接种。还需确认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果存在发热、过敏、严重疾病等,建议痊愈后再接种。了解接种后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不适症状时过于惊慌。此外,接种前要做好个人卫生,穿宽松的上衣,方便接种疫苗。口服脊灰、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前后半小时不要喂奶或进食温热食物、饮品。

问:马书记,我市2020年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即将迎接5年一次的复审工作,目前工作进展如何? 

答:荣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市慢性病与地方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均召开工作会议,部署、调度示范建设工作。成员单位强化部门协作,提升示范建设工作合力。

全方位推进“一二三四 奔健康”专项行动。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全市累计建有11大类4000多个健康支持环境;自主开发“全民健促行动”微信小程序、创新组织“精致荣成·健康先行”荣成市全民健康促进激励活动,引导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拓展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全市组织开展死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恶性肿瘤、住院伤害和心绞痛监测,每5年实施一次“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承接国家慢阻肺筛查干预项目、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及现状调查项目和山东省餐饮单位三减干预项目;探索实施“四高达标减残健康专项行动”,着力提升辖区慢性病筛查能力和防控效果。

我市的慢性病防控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推广。“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作为国家卫健委“慢性病防控能力提升暨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培训班”首次现场推广内容,在全国推广;慢性病防控案例入选中国疾控中心及山东省卫健委的优秀案例汇编;“荣成慢性病防治模式”在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进行重点推介。

目前,我市已按复审工作推进需要,修订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及职责分工;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通报了目前示范区建设任务推进情况和短板,对复审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资金保障,强化工作调度、督导,推进示范区复审工作任务落实。收集示范区建设资料,培育、总结示范区创新、特色案例,初步完成《荣成市2023年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工作报告》《示范区建设工作报告》,并适时进行公开发布。

问:马书记,今年3月起,山东省对在家死亡居民《死亡证》签发、使用政策进行了调整,您能介绍一下吗?

答:今年1月份,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公安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在家死亡人员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签发使用工作的通知》,对在家死亡居民《死亡证》的签发、使用工作进行了优化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属地原则,负责在家正常死亡人员的死亡调查、《死亡证》签发、信息上报工作。

(二)如家属对死因初步判定为疾病、生理性死亡以外的死因时,家属应当及时报警。经调查,若排除非正常死亡的,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签发《死亡证》。公安部门依法处置的非正常死亡案(事)件(经医疗卫生机构救治的除外)需要开具证明的,公安派出所应当依据相关公安部门调查和检验鉴定结果出具。

(三)在家正常死亡居民,由家属(法定监护人)携带相关材料到死亡地点所属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死亡,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四大类:

1.人口死亡申报单(由签发机构或其下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空白单);

2.死者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3.申办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同时,家属应尽量提供死者生前病历、健康体检报告等材料的复印件,便于医务人员对死因进行推断。

(四)全市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处镇(街道)卫生院均能24小时出具《死亡证》,且出具流程均已在各村、居委会公示。

(五)在家正常死亡居民的户籍注销、殡葬等工作应依据医疗卫生机构签发的《死亡证》,分别持第二、四联办理,第三联是家属存根联,需妥善保管。

(六)本办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2月28日。自施行之日起,村(居)委会不得出具《死亡证》和证明居民死亡的相关材料。此前相关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问:马书记,随着天气气温升高,旅游聚会等人员聚餐增多,发生食源性疾病及事件的风险也相应加大。请问夏季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答:好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夏季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所以经常会发生食源性的中毒事件。

食源性疾患往往通过进食带有致病因子的食物而发病,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呕吐等。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源头上避免病从口入。

首先,选择食材很重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及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包装食品应在保质期内,更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一些在感官性状上发生改变的食品。

其次,要合理的处理剩余的饭菜。原则上最好不吃剩余的饭菜,做的菜肴最好能够一次性吃完。当然,这可能很难做到,那么对于剩余的食物应晾透后再放入冰箱内存放,而在吃隔夜食物的时候,在食用前应再次充分加热,对于一些豆角类的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

第三,要保持清洁、干净。在烹饪食物之前和备制食物的过程中要记得洗手;并且用于备制食物的器具比如砧板、菜刀、存放食物的盆或者碗等都要保持清洁干净。

第四,要生熟分开。厨房用的砧板和刀具,在加工生菜、熟食、生肉时如果不注意生熟分开会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

第五,要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无论是冰箱还在外界,5摄氏度至60摄氏度都是危险范围,保存食物要么在5摄氏度以下,要么在60摄氏度以上是最佳的温度,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保存在冰箱里是最方便的选择。

最后,要注意使用安全的水和烹饪原料。家中净水器要定期地更换滤芯,食物要洗净煮透,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劣质的食品也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都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预防这类疾病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倡导合理饮食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进而有效地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问:马书记,我们荣成属于碘缺乏地区吗?居民还需要补碘吗?

答:碘缺乏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生活的外环境缺碘,要想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碘缺乏地区,主要看这个地区的饮用水中碘的含量,我市村居饮用水调查结果显示我市饮用水中含碘量整体偏低,我们荣成也属于碘缺乏地区。很多人误认为我们荣成属于沿海地区,我们不缺碘,事实上,海产品中除了海带、紫菜含碘量较高,其他海产品的含碘量并不高。有调查结果表明,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每周食用2-3次以上的家庭仅占32.17%,所以,我市居民也需要额外补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常用的补碘方法以食盐加碘为主,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长期食用碘盐,做好科学补碘。

问:马书记,在大家的印象中,旧社会的结核病比较多,新中国成立后,结核病就越来越少见了。据我所了解,结核病实际上并未消失,我市每年仍有不少的确诊患者;在这里我想问一下马书记,我市在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哪些政策?

答:我市对痰涂片、胸片、分子生物学等肺结核主要检查项目实施减免政策,减免金额累计近500元;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免费提供6-8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药品。由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结核病科)负责执行和发放。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流动人口在我市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也都可以享受上述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 

因为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程较长,即使正规治疗,至少也必须经过6-8个月,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但经过正规用药1-2个月后,多数病人会感到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好转,有的人就自认为好了,常常自动中止治疗,其实这种过早自动停药,治疗极不彻底,不仅日后复发的机会很高,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再次治疗很难治愈。所以为了防止此情况的产生,一是国家规定所有的结核病人都必须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登记备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负责督导、落实病人的每一次服药治疗、定期复查,直至全疗程结束、病人治愈。二是国家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免费政策落实在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而人民医院作为我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所以只有到市人民医院结核科就诊的病人才能享受到此政策。市人民医院结核病科咨询电话:0631-7513833。

问:马书记,艾滋病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居民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艾滋病应该如何科学预防?

答: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需要强调的是,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的预防主要是切断上述三大传播途径,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要预防经性接触传播: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二要预防经血液传播:远离毒品、抵制毒品、打击贩毒;对吸毒成瘾者美沙酮替代或针具交换;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安全用血和血液制品;严格消毒措施,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三要预防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问:马书记,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慎发生了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大家应该怎么做?

答:如果发生了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应主动寻求暴露后预防用药及艾滋病检测,在医生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来进行阻断。目前威海市暴露后阻断定点医院为威海市胸科医院。 

早发现早治疗,艾滋病感染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工作、生活。我市目前具有5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29处艾滋病检测点,均可提供艾滋病检测服务。其中荣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与性病防制科为大众提供专业、免费、保密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咨询电话:0631-7525186。

如果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疾控机构会提供专业、保密的咨询和随访,并转介到定点医疗机构——荣成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只要坚持抗病毒治疗,HIV阳性患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

问:马书记,职业病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目前我市职业病监测的重点行业主要有哪些,涉及哪些职业病病种?劳动者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

答:目前我市职业病监测的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和重点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矿山开采与石材加工行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矽尘和噪声,制造业中金属压延、焊接喷漆过程中产生的电焊尘、苯和噪声,家具制造业、箱包制鞋业等行业可能接触到的苯和噪声,水产加工行业中的冷冻、高温、氨等。高发的职业病主要有三种,包括:矽肺、电焊工尘肺、噪声聋,其中矽肺、电焊工尘肺占我市现有职业病的90%以上。

这些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申请职业病诊断需携带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证明,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提供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如果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鉴定。

威海市的职业病诊断机构为威海市妇幼保健院,电话0631-5271335,山东省的职业病诊断机构为山东省职业病医院,电话0531-82595607。

问:马书记,关注职业健康,预防十分重要,那么在职业健康保护方面,劳动者应该如何行动?

答:劳动者要树立职业健康意识,尽量采纳健康的职业工作方式,上岗前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作业时坚持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或其它安全规程。积极参加用人单位开展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或通过媒体、网络搜索职业病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按时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检查,按体检机构要求进行复查相关职业异常项目。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可能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或异常,及时到定点专业机构进行检查或咨询。

我市有两家有资质的职业病检查机构,分别是荣成市人民医院、石岛人民医院。

问:马书记,伴随高温天气来临,易引起蚊虫滋生,为防止蚊虫孳生、预防夏季登革热等蚊虫传染病的传播,请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蚊媒消杀?

答:一是要防蚊灭蚊,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使用国家认证的卫生杀虫剂烟熏或喷洒灭蚊。二是要消灭蚊虫孳生地,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清除小容器垃圾,如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