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市海洋发展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请您向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海洋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好吗?答:好的。市海洋发展局贯彻党中央关于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威海市委、荣成市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加强党对海洋与渔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能包含十个方面:1.贯彻执行海洋与渔业方面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规范性文件,拟订海洋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访谈时间:2024年4月23日

主题嘉宾:党组成员、副局长 唐志强 党组成员、副局长 楚海军

访谈内容

市海洋发展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请您向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海洋发展局的主要职能,好吗?

答:好的。市海洋发展局贯彻党中央关于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威海市委、荣成市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加强党对海洋与渔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能包含十个方面:

1.贯彻执行海洋与渔业方面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有关规范性文件,拟订海洋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协调海洋事务,拟订全市海洋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海洋资源高效利用规划。

3.负责海域使用和海岛保护利用管理。拟定全市海域使用和海岛保护利用政策和技术规范,监督管理海域海岛开发利用活动。

4.拟订全市渔业生产发展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渔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监督管理渔业捕捞生产相关工作,指导水产健康养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洋牧场建设。

5.指导全市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发展工作。提出水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培育、保护和发展渔业品牌。

6.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海洋与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海洋基础与综合调查。

7.负责组织开展对外海洋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按照规定承担多边对外交流合作和有关海洋公约、条约以及协定履约工作。

8.指导、监督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和执法队伍建设,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9.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发展研究和招商引资促进工作。

10.负责研究制定海洋产业发展人才支持政策,围绕海洋重点领域和重大海洋工程的人才需求,加强高层次海洋人才引进。


问:渔业是我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市的重要支撑,请楚局长介绍一下,第一季度我市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答: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决策部署,聚焦聚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锚定“八个质量更高”,立标突破,担当实干,全力推动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建设!

一季度,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25.8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收入134.3亿元。其中,养殖产量9.4万吨、增长4.0%,近海捕捞产量11.6万吨、增长4.76%;远洋渔业产量4.8万吨,产值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63亿元的17个海洋产业重点储备项目已全部开工,投资金额7.04亿元,完成率48.13%。举办了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应用牵引基地暨唐启升院士工作站揭(授)牌仪式;指导石岛慧谷孵化器的海洋生物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完成2021年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项目验收;推动长青海科与中国海洋大学、海之宝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围绕贝类育种及养殖、海带精深加工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推动海之宝申报的省级人才项目通过验收并达到优秀等次。海洋文旅方面。赴南京举办“山东之东 自在荣成”文化和旅游交流推介会,加快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动西霞口“东东带你游动物园”玩偶文创获评“2023山东省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问:海水养殖产业一直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请楚局长介绍一下今年海水养殖产业情况和下步打算?

楚局长:

答:我市是全国重要的“海上粮仓”之一,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59.7万亩,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海参、鲍鱼、扇贝、裙带菜等10多个品种,且这些品种的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首位。一季度,我们的牡蛎、扇贝、裙带等产品大获丰收,牡蛎产量达到1.6万吨,裙带菜产量也达到4万多吨。目前,海参正进入春季采捕期,在南方越冬的鲍鱼也陆续返回渡夏,海带也开始了部分收割。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育苗方式、养殖机械等方面改革,提升海水养殖发展质效。一是推进首家政府主导的海带种质资源库实质性运作,保存优质海带种质资源500个以上;实施总投资4000余万元的好当家刺参、长青海科皱纹盘鲍与海带、西霞口海胆3个种业扶优项目,力争全市海洋种业育苗能力突破200亿单位。二是试点开展海带离岸养殖,推广海带标准化养殖,推进机械化养殖,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三是依托荣成渔业机械仪器创新研究院,深入开展黄渤海深远海养殖品种筛选及舱养技术与系统装备研发,打造全国首个科研型海洋牧场;推进西霞口智能养殖平台建设,与旅游产业结合,打造集“养捕钓、吃住游”于一体的深远海特色产业。


问:远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唐局长介绍一下我市在推动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情况。

答:我市远洋渔业起步于1992年,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龙头集聚、装备优良、配套完善的远洋渔业产业体系,全市专业远洋渔船307艘,约占全省65%、全国11%,远洋渔业产量占全省的50%、全国的10%以上。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远洋渔业捕捞、运输、加工等全链条,不断深化渔场开拓、运输能力保障、产业竞争力增强等方面改革,构建远洋渔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快远洋渔场开拓。去年,引导支持我市鑫发集团购买2艘大型拖网渔船,并争取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白令海鳕鱼作业项目,圆满完成1.8万吨鳕鱼捕捞配额。连海渔业有限公司购置3艘围网渔船赴阿曼渔场作业,年综合捕捞量达5000吨,产值5000万元。

二是积极开发极地渔业。我市新建的、全省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于去年12月22日建成并首航南极作业,今年2月份抵达南极后已捕捞南极磷虾6000吨,预计全年捕捞磷虾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配套建造的冷藏辅助运输船“华祥6”号已于4月19日正式投产,预计6月初抵达南极海域从事转载运输服务,这艘船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冷藏运输船,载货量可达19000多吨,将有力保障我市远洋水产品回运。

三是加大远洋渔船更新改造。近年来,我市先后争取上级资金3亿多元,更新改造远洋渔船160余艘。2023年,靖海集团荣远渔业有限公司完成12艘围网渔船的更新改造,已全部赴印度洋海域作业。今年我市将再更新改造远洋渔船7艘,进一步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水平。目前,全市远洋渔船船龄在10年以内的达到90%以上,捕捞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保障。


问:接着刚才的话题,我市有300多艘远洋渔船常年在大洋作业,那么,请唐局长再为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是如何加强远洋渔业安全管理的?

答:为保障远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市严格按照《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全面加强远洋渔船和船员监管,规范远洋捕捞秩序,确保生产安全,主要做好了3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三渔管理”,压实管控责任。远洋企业管理方面,组织19家远洋企业签订《远洋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所属渔船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规范捕捞,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远洋渔船管理方面,要配齐消防救生、渔船通导等设施设备,配足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自2021年起,在原有远洋安全和定位设备的基础上,为所有更新改造渔船安装北斗系统,实行“双定位”管理。目前,远洋渔船视频监控安装率超过75%,电子渔捞日志安装率达到100%,远洋渔业履约能力不断提升。远洋船员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远洋渔业船员执证上岗制度,严禁未取得职务船员证书或专业训练合格证的船员出境从事渔业生产,并加大合同签订、保险购买等检查,强化船员安全生产、外事纪律、国际管理规则和环保知识等教育考评,提升船员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风险防范技能。

二是发挥“三个作用”,提升国际履约能力。发挥监控平台作用,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全天候观测远洋渔船船位和生产作业动态,及时督促距离敏感水域缓冲区较近的渔船远离警戒线,防止发生违规行为。发挥远洋协会作用,做好远洋渔业调查研究,科学指导渔业企业和作业渔船生产,并为入渔谈判、海外投资等提供决策、法律等支持。发挥考核评价作用,加大远洋渔船国际履约考核,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远洋渔业综合监管能力提升。

三是创新“三个机制”,保障生产安全。创新了远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远洋渔船国际履约现场检查制度,并将日常检查与年终履约评分结合起来,解决隐患排查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创新船员常态化培训机制。依托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远洋渔业人才培训中心,加大船员培训,提升安全生产的履约能力,2023年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及远洋船员500余人次。创新国际履约监管机制。我市积极响应部局关于接收国家观察员的有关要求,号召企业主动申请接收观察员,强化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和安全生产有效监管,并形成长效机制。近几年,我市远洋渔业企业接收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数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为促进远洋渔业安全生产和维护我国海洋渔业权益发挥了独特作用。


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荣归故里”“荣聚英才”等计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奏响了“向东向海向荣成,创新创业创未来”的时代强音,请楚局长介绍一下,海洋发展局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答:近年来,市海洋发展局不断增强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市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为民解忧办实事。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落实“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2023年,累计完成政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管理系统中政务6+1事项30项,完成梳理填报行政许可事项18项,政企服务平台关于咨询解答服务满意度达100%。二是创新“双证同办”机制。会同市行政审批局,创新推行《海域使用权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双证同办”改革,由“串联”办理变为同步申请“并联”办理模式,缩短养殖证办理时间1个月以上。三是实行班子成员督导中队机制。组织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督导6个渔业执法中队,亲自参与辖区渔船欠薪等诉求化解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2023年开海以来,累计调处欠薪案件216起,纠纷率下降50%以上。

围绕为企纾困解难题。一是开展挂包走访送服务。成立挂包工作小组,安排14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挂包重点渔企,定期走访,精准推送政策服务,为企业解决问题症结,助力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累计走访40余次,解决企业反映的土地审批手续、蒸汽费用、用工需求等问题30余个。二是拓展渠道争试点。自2021年起,针对鱿鱼属一年生洄游性种类的特点,邀请专家论证,并积极向部局争取,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休渔期鱿鱼专项捕捞试点,每年休渔期有100多艘渔船可开展专项捕捞,拓展了渔民收入渠道。三是助推发展争政策。充分发挥我市远洋渔业优势,争取省厅出台《关于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远洋渔业基地建设、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等给予扶持,有效促进了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为产赋能促发展。一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等合作,成立全国首个自然资源调查与应用示范基地、荣成渔业机械仪器创新研究院、远洋渔业人才培训中心等创新性平台5个,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二是完善机制强产业。联合科技、工信、市场、商务、财政等部门共同出台《关于推动海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苗种繁育、海域监测、海带机械化、海带加工、渠道营销等多方面发力,逐项破解当前产业发展中的梗阻问题,推动海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抓好招商推介和运营合作,2023年先后赴北京、浙江、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0余次,促成韩国三进株式会社在港西镇设厂,新增对日出口鱿鱼产品订单3个,召开荣成海洋经济暨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专题推介会3次,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0余份,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能。


问: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石。请唐局长介绍一下我市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今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严格按照省市各级对安全生产的系列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隐患即事故”的理念,强化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扎实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力抓好海上安全监管,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维护全市渔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企业层面,节后,组织渔企、渔港及渔船船员召开各类安全生产会议10多次,培训人员7538人次,保障复工复产安全。捕捞船员层面,举办各类船员培训班15期,有效提升了船员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保障渔船航行和海上作业安全。同时,联合海事部门举办商渔船长面对面交流培训活动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份,参加人数600余人,提升船东、船长的安全意识,加强海上值班瞭望,落实航行避碰规则,防止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

二是强化执法检查,整治“顽瘴痼疾”。针对我市渔港多、渔船多、渔民多、海岸线长、离朝韩近的特点,持续加大涉渔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结合渔业“春雷”、“百日攻坚”和有限空间安全、燃气安全检查等执法行动,组织执法队伍每天对渔企、渔港、渔船、岸线等重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检查,督促养殖渔船严格落实“双编”管理,发现问题隐患狠抓整改落实,确保不出问题。一季度以来,累计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8项次,检查渔船663艘次,开展隐患排查1710次,整改安全隐患问题290个,全部落实“回头看”,做到闭环管理。

三是强化应急预警,提升防范救援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依托市海洋与渔业安全应急指挥保障中心等技防平台,及时做好极端天气海况信息发布和应急防范。一季度以来,发布大风等预警信息38次,约9.5万余条,通报定线制水域内通航渔船132艘次。同时,为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督导渔港渔船开展消防应急演练41场次,进一步提升了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问:渔船是我市渔船管控重点工作之一,再请楚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全市渔船管控具体情况。

答:海洋发展局严格按照省、市各级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人防、技防并举,打造渔船管控组合拳,全力营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稳定环境。

人防方面,一是做好“巡”的文章。以32家渔港服务公司为依托,严格落实“重点渔港驻港管理、周边渔港巡港管理”机制,安排99名执法人员,加大巡港力度和频次,白天巡港不少于4次,夜间巡港不少于2次,形成覆盖式、突击式检查体系,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行为。二是加大“查”的力度。组织渔业执法中队加大进出港渔船检查,扎实开展渔业“春雷”、百日攻坚等行动,彻底整治“三无”、“套号”等渔船,查改事故隐患,保障生产安全。今年以来,查办各类案件47起,形成了有力震慑。三是强化“督”的效果。发挥市海上安全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加大对相关部门及镇街工作情况的检查督导,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查整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同时,深化班子成员督导中队机制,将原来的“1对1”督包模式,升级为1名班子带队、1名副科级调度、8名以上机关干部共同参与的“1+1+N”督导小组,每周现场检查督导不少于1次,及时发现并查改渔业管理短板漏洞,提升一线执法监管质效。

技防方面,一是推动监管平台集成化。依托海洋与渔业安全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在加强“双斗同显”平台监控的基础上,发挥电子围栏、小目标雷达、插卡式AIS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1+1>2”的管控效果,目前全市渔船北斗故障率低于1%,1—3月,渔船违规案件下降50%以上。二是推进定位终端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全市养殖渔船安全生产监管和服务保障能力,争取上级补贴资金840多万元,为全市3405艘在册养殖渔船安装兼具渔船身份识别、定位、避碰等功能的插卡式AIS自动识别终端,建设管控平台,跟进渔船保险购买等措施,解决镇街对养殖渔船管理无抓手、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目前,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程序,计划5月份开始设备安装调试,8月底完成。三是注重防控手段实操化。探索渔业执法“空中巡查”新模式,为6个渔业执法中队配备6架无人机,并聘请专业人员培训,拓展检查视角,与人防措施互为补充,严厉打击违规出海及涉嫌走私、偷渡的可疑船只,渔船管控质效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