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其他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431K/2024-01144
    • 发布单位:荣成市海洋发展局
    • 内容分类: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2024-03-0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荣成市海洋发展局2023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4年03月06日 16:54 来源:荣成市海洋发展局 浏览次数:

2023年,市海洋发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各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发扬“唯旗誓夺、事争一流”的奋斗精神,突出抓好海洋经济发展、渔船管控和海上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海洋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跨越。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78.4万吨,增长3.06%,产量指标连续42年居全国县级首位。

一、以党建为引领,锤炼过硬作风,打造政治坚定、奋发有为、忠实可靠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始终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落实“三重一大”和“合议制度”,全年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60次,召开“三重一大”48次,对205个重要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决策,为海洋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先后开展理论宣讲6次、理论学习60余次、志愿活动70余次,通过红色教育现场学、理论中心组专题学、“灯塔大课堂”集中学等形式累计培训干部职工2000余人次,队伍素质状态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充分发挥局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能力,集聚全市海洋资源、远洋渔业等优势,精准对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先后赴北京、浙江、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0余次,促成韩国三进株式会社在港西镇投资建设巧克力棒生产工厂项目,以及明泰食品、超汇海洋食品对日出口鱿鱼产品订单3个,总额超1.2亿元。召开荣成海洋经济暨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专题推介会3次,签订合作协议15份。先后落地实物工作量过1000万项目4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达5.9亿元,盘活闲置厂房10000平方米,增创了海洋经济发展动能,荣获荣成市“2023年度招商引资及服务项目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产业推介成效显著。全市召开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推介大会等涉海招商推介活动12场,引进实施国惠海洋鱼油全产业链等项目20余个。海洋经济增加值预计达到480亿,增长6%左右。

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制定《荣成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荣成市海洋经济突破发展实施意见》,一体推进总投资36.6亿元、当年投资12.46亿元的14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2.81亿元,超出年度计划2.8个百分点。统筹推进总投资9.1亿元的30多个重点渔业项目,朝阳港和石岛湾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烟墩角水产现代渔业园区等23个项目完成验收,成功争取总投资4.53亿元、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的桑沟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为近年来全市获得奖补资金最大的单体公益性工程项目。

海水养殖绿色健康发展。全国首家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海带种质资源库建成投用,全国首个深远海封闭式养殖试验平台在我市北部海域布放,成功开发“坛紫菜—条斑紫菜—长石莼”新型接力养殖模式,新创建海带、皱纹盘鲍和刺参3个国家级良种场,苏山岛桃园牧场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12处,长青海科、好当家和西霞口3家公司获批山东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海洋渔业产业的优势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海洋捕捞规范提升。鱿鱼专项捕捞成果显著,新增鱿鱼专项捕捞渔船指标17艘,作业时间由15天延长到25天,作业海区由6个增加到8个,共完成鱿鱼捕捞产量7100余吨,同比增长358.7%。涉韩入渔圆满实施,产量突破14000吨。

远洋渔业突破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发北太平洋西白令海和阿曼2个远洋作业新渔场,圆满完成西白令海1.8万吨鳕鱼捕捞配额;阿曼渔场派出3艘围网渔船作业,年产值5000万元。全省首艘自主建造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华祥9”首航南极作业;全国最大远洋运输船“华祥6”下水舾装,预计2024年4月建成投产,将赴南极从事运输作业;沙窝岛中心渔港获批全省首个正式对外启用的渔港码头,全市开放渔业泊位达到19个,靖海集团更新改造围网渔船12艘,赴印度洋海域作业,远洋渔业产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先后组织上百家企业参加SIAL2023国际食品展(上海)、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展会19场次,获评“中国海洋预制菜之乡”“中国海参之乡”,全市特色渔业品牌达到4个。成功举办“渔夫垂钓”第十届“西霞口杯”全国俱乐部海钓精英邀请赛(矶钓)、第九届全国“放鱼日”山东主会场、全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暨斑海豹野外放生、中国海带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5场次。“荣成海带”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人和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全市全国文明渔港达到4处;以我市靖海集团为原型的记录电影《大洋追鱼记》入选“中国电影走出去”精品项目,荣成海洋渔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以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目标,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监管质效

海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应用示范基地,与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完成2季桑沟湾全要素调查;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合作,开展桑沟湾养殖容量评估调查;圆满完成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及预警监测工作,累计取得监测数据15000余个,编写各类报告、报表、记录1100余份。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发的“海葵”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在我市海域成功布放,海洋监测减灾能力迈上新台阶。同时,创新建立藻类养殖风力指数政策保险,健全了“政府、保险、养殖户”三位一体的保险长效机制,覆盖率达86%,促进了海水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用海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有序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做好浒苔、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出台《海岸海岛海域监管巡查管理意见》,创新市、镇、村三级包保机制,将千里海岸线切块划转到19个单位176人,每周一巡查、半月一调度、每月一考核,及时发现并查处非法围填海、非法采挖海砂等行为,保护海洋自然生态。制定《荣成市养殖用海规范整治工作意见》,分四个阶段,整治提升养殖用海秩序。同时,将岸线巡查同渔船管控、非法围填海查处、反走私反偷渡等工作有机结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四、以规范渔业管理秩序为目标,统筹抓好渔船管控和安全生产监管,全力维护渔区和谐稳定

伏季休渔秩序维持有力。在继续执行定港休渔、驻港巡查、三级包保等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实行“4个依”管控工作机制和“10套”伏季休渔管理体系,创新推行渔业执法中队无人机巡航、船东船长谈心谈话等机制,坚决维护休渔秩序稳定。5月1日,2023年全国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同步启动活动(黄渤海区)主会场在我市举办。休渔期间,先后开展2轮渔船身份核验,圈港点船240余次,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清网净海”等行动20余次,见面谈心谈话渔船1958艘、船东船长3106名,清理违禁网具625套、约5万米,拆解涉渔“三无”船舶22艘。执法查处的“某渔港公司为违法渔业船舶提供港口服务案”被评为“2023年全省渔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安全生产监管扎实有力。定期开展安全专题工作会议,部署强调安全生产目标,先后制定《渔港渔船管控承诺书》《守法经营承诺书》等,压紧压实渔港、渔船、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在32家渔港服务公司创新推行渔港护轮墩和安全护栏安装工作,更新功能区划分、警示标识等基础设施,引导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强化渔港安全设备设施完善提升。部署开展通导设施、消防救生设备配备、商渔船防碰撞、有限空间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71期,立案各类违规行为489起,督导整改违规问题56个。组织开展2场次威海市级以上渔业安全生产实战演练,举办规模、演练科目安排,参演人数、船艇数量等都是“历年之最”,渔港、渔企突发险情应急处置能力、综合协调调度水平以及实际救助效果全面提升。全年组织各类应急演练81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55次,参训人员达6000余人,组织开办船员证培训班70期,培训各类船员3241名。开展海上救援14次,帮助渔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260万元。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提升一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执法频次,重点检查企业“三项记录”(生产、用药、销售)、食用水产品合格证使用情况及违禁用药行为,全年检查养殖育苗企业、个体养殖户101家,组织开展各级抽检共307批次;推广水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全年开具合格证700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水产品5950.5吨,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持续深入推进。

养殖渔船管理规范有力。制定《养殖渔船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对全市摸排的5024艘“双编”渔船、3870艘在册养殖渔船、163艘未纳入镇街编号管理渔船进行分类管理,压实镇街、村居、渔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在宁津、东山街道探索推行养殖渔船定位终端安装,为44.1千瓦以下渔船、养殖渔船和休闲垂钓船安装小型定位终端,实现实时、有效监管。目前已累计安装1600余套。

自然灾害预警防范有力。指挥中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实行异常天气分区分期预警机制,全年发布大风预警、禁渔禁航等信息53万余条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减少“一刀切”式避风管理造成的经济损失,又增加了捕捞收入。创新水产养殖服务专报机制,与气象局开展合作,定期下发《荣成市气象与水产养殖服务专报》,指导养殖户做好异常天气预警处置,有效防范了高温、台风、强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对我市水产养殖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创新海洋牧场预警管理模式,精准预测、综合研判、“点穴式”推送海洋气象信息,改变以往“有预警就停业”的经营方式。台风“杜苏芮”期间,通过研判仅对1个海洋牧场进行暂时关停,其他牧场均正常营业,既保障了游客游览体验,又增加了企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