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山镇锚定市委市政府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决策部署不放松,聚焦干部作风大改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等工作,持续加压奋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文旅延伸、民生保障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压力感,全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共完成工商税收1.28亿元,同比增长34.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2亿元;完成规上企业总产值13.88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00万美元。
回顾2023年全年工作,我们:
一是大抓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坚实。结合成山实际,充分发挥荣归故里政策优势,在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全线发力,全年总投资15亿元的11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按期开工,产业结构持续完善。从工作成效来看,2023年全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以“荣归故里”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抓手,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招引落地好运角加迪纳国际酒店、马栏湾文旅片区等项目8个,储备中耀云海旅游度假酒店、马栏山居等在谈项目9个。在龙眼港出口加工区引进北京能源投资9亿元,盘活40亩闲置土地,建设锂电池储能项目。引进梁山水泊胶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盘活原天鹅湖胶带3.2万平方米厂房,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支持百合生物实施增资扩产工程,保障总占地60亩、投资2亿元的科研中心、智能仓储中心顺利推进。全环节服务新锦成文旅上市,积极协助解决景区涉及的220亩土地合规性问题,全面打开发展空间。夯实招商储备强后劲。以实施“荣归故里”计划为总抓手,依托新建的“荣归故里会客厅”,常态化举办“下午茶”畅聊、“金点子”献策活动150多场次,促成春风海岸精英业主与世代海洋、西霞口集团等本土骨干企业联姻抱团发展,形成了外来人才与本土企业良性互动局面。同时,梳理全镇闲置资产,开展精准招商,今年以来,组织外出招商45批次,招引落地项目8个,吸引资金8.3亿元。
二是培育港口优势业态,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利用好龙眼港优势资源,进一步激发港口经济活力。围绕港口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拓展港口业务。改造龙眼港现有车间库房,开展对韩跨境电商业务,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出口货值13.8亿元。引进威海浩坤集团,实施的进口矿渣粉项目顺利投产,自建成投用后,累计完成水泥、矿渣粉交易12.95万吨,龙眼港内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区域发展优势持续增强。立足龙眼港区位优势,推进综合海事服务建设。与省港口集团合作,落地东北亚国际船舶交易中心,并组织相关部门先后赴舟山考察学习国际海事综合服务区域建设经验,与山东交通学院、上海“海运圈”等专业机构合作,完成保税油锚地初步选址、成山角国际主航道产业数据模型构建,为后续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围绕东港区优质资源盘活,丰富拓展修造船业务。新霞修船厂1-12月份完成营业额1.71亿元,斯通达公司6月底完成增资200万美元拓展修造船业务,发展信心充足。今年5月,通过了干船坞围填海生态评估和生态修复保护方案,对外招商条件更加成熟,目前,正在紧盯浙江枫叶海运集团,争取尽早完成东港区2个干船坞的资产盘活。
三是聚焦区域块状经济,文旅业态持续拓展。今年,成山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产业基础,将发展文旅产业,作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区域块状经济的指示要求的主抓手,制定“天之尽头·天鹅海岸”的区域文旅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全域全时全产业链的旅游发展格局,全镇累计接待游客30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7亿元,较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110%、103%,文旅产业发展强势回暖。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我们一是坚持全域谋划。针对游客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依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在环海路打造老码头、海岸咖啡屋、海风驿站等20处打卡景点,拓展全域全时全产业链文旅业态,逐步构建了产业集聚、带动力强的文旅产业生态,高标准打造了滨海旅游镇域发展示范样板。二是抓好景区景点提档升级,破除门票依赖。西霞口等主要景区持续增资建设,打造野生动物散养区、长颈鹿互动餐厅,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互动感。同时,在海驴岛区域增上客运船,全天运力达到1.4万人,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高游客体验。三是加快推进环海酒店民宿集群建设,住宿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固链延链强链,坚持靠大联强,引进省港口集团、德百集团、青岛三梦季等实力强企,省港口马栏湾文旅综合体、云帆水驿游艇俱乐部等总投资5亿元的3个高端酒店项目,旺季期间全部投用,有效激活区域文旅经济活力。四是打造“黄金海岸”,做活流量经济。将沿海一线作为培植“网红经济”、“流量经济”等新业态的主阵地,利用渔民节、布鲁维斯号打卡地带来的流量风口,通过抖音等媒体宣传推广,叫响“天之尽头·天鹅海岸”文旅品牌。7月份,邀请《极限挑战》现场录制,带动游客爆发式增长,吸引15批次客户投资谈判,环海一线沙滩业态全面提升,旅游承载力持续增强。
四是紧盯共富要求,乡村振兴探索新出路。对标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紧盯强村富民、环境提升关键环节,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打造乡村振兴文旅样板,建设特色民宿集群。引入山东农旅投资5000万元,利用礼村81栋民房打造规模化、特色化的滨海民宿群,同时,通过打造礼村民宿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区域巨大的旅游客源优势,通过与山东农旅深化合作、引进山东映华文旅集团等方式,在卧龙、小石家泊、小西等村盘活村民闲置房屋近200栋,打造特色民宿样板片区,预计明年旺季前可全部建成投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围绕重点任务落实,高效推进5个行政村污水改造工程,辖区内基本实现污水改造全覆盖。主动加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同步启动市政管网周边23个村的规模化供水工程,饮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党员教育新模式。完善党员联户机制,确定每月11日为“集中走访日”,由党委确定走访清单,由支部书记带头,组织党员入户走访,全年收集化解群众诉求426条,将党员联户、志愿服务工作纳入量化积分考核,按照“月通报、季公示、年考评”的工作要求,增强党员身份意识。高标准开展“赛马打擂”活动。全年4次组织村支部书记观摩学习,就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经验交流,通过组织走村观摩、现场述职、党委书记点评等方式,激发村支部书记干事热情、推动比学赶超工作开展。高标准打造镇级党校。利用沈秀芹事迹陈列馆、“五七”干校等,创新开展“五同”教育,开发“五个一”沉浸式体验特色课程。聘请20余名常态化师资的基础上,将其他镇街党校师资力量纳入教师库,目前储备400余名师资力量,实行“学院点单+党校派单”的教学模式,精准开展党员培训。同威海党校共同合作“两山论”研学基地,聚焦红色教育、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主题,打造“五色”现场教学路线,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0多期,培训学员2万余人次,先后迎接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等多次专题调研,被评为“威海市规范化镇街党校”,获评“省级党员教育培训阵地”。
六是聚焦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立足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引进数字化信息平台,不断改进提升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社会治理“由散向齐”“由乱向治”加快发展。拓展“云安访”智慧信访平台用途,建立信访人员信息、诉求数据库,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将全市重点人员照片导入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比对,精准识别在外重点人员,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增强维稳“硬实力”,同时,集成镇情、村情地图,直观、具体的展示各村、各领域相关的重点人员情况,为研判分析信访维稳隐患提供大数据支持,打造智慧信访成山试点。探索居民自治新途径,打造社区治理样板。以天鹅湖周边小区为试点,结合“荣归故里”工作,在湖畔林居小区筛选1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按户籍将小区居民划分为4个网格,分别推选网格长管理同户籍居民事务,通过举办下午茶、老乡会、主题晚会等方式营造“友邻”氛围,同时以信用建设为抓手,引导社区党员、老干部成立便民维修、矛盾化解等自治组织,推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乡情乡音”推动小区居民达成思想共识,根治了小区垃圾分类、毁绿种菜等民生问题。同时,梳理全镇小区房屋漏水、道路破损等基础设施维修需求,按“从急到缓、由易及难”的原则,总投资2000万元对亚太海上庄园、老28中小区实行道路硬化、管网改造,让小区改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不断提升群众认可度,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形成干群一心的工作合力,逐步在全镇小区推开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信用融合、物业协同、网格支撑、乡情互促的“1+5”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打造社区治理“成山样板”。
同志们,征途漫漫,唯有行而不辍,方能万里可期!2024年,我们要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标突破、全面提升,主动融入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的工作大局,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荣成的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