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190273/2024-01428
    • 发布单位:荣成市发改局
    • 内容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成文日期:2024-03-20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关于荣成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时间:2024年03月20日 11:29 来源:荣成市发改局 浏览次数: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历次全会和市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聚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奋力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

——经济发展稳步向好。集中优势资源建设“5+2”七大产业链,谋划规划建设提升8个专业园区,积极探索“园中园”建设,加快培育区域块状经济,以产业组团、园区集聚和飞地经济的理念,支持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入选全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区域试点、“晨星工厂”示范县,获评全省工业强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榜单”,高质量发展“稳”的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攀高跃升,先进制造业基础支撑作用明显,海洋经济抢占新赛道,海洋食品加工“产业大脑”入围全省首批“产业大脑”,预制菜产业入选全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全省唯一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建成作业。服务业发展活力彰显,策划推出一桌最海鲜、一个房车梦、一池天鹅舞、一腔故里情、一城仁爱风“五个一”系列主题活动,举办那香海旅游文化节等100余场文旅活动,打造布鲁维斯号等30处网红打卡地,来荣游客突破1800万人。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122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16%。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速释放发展活力,华能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获得国务院核准。国家电投Q场址海上风电项目获得省能源局路条,上玻院风电叶片生产项目列入全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成山储能电站项目列入全省首批新型储能项目。莱荣高铁全线通车,我市从“动车”时代迈进“高铁”时代。完成碳纤维、神飞造船等资产盘活,创造闲置资产盘活新速度。成功引进实施永成新材料、朗盛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储备过亿元招商引资项目62个,同比增加13个,新落地实施过亿元招商引资项目30个,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62%。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启动实施12项“双试点”综合改革事项、61项改革攻坚任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获批国家级试点,在全省率先推行“镇办林场”管理模式。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开通石岛——海参崴首条对俄商运航线,康派斯美国工厂启动建设,沙窝岛中心渔港成为全省首个正式开放的专业化渔港码头,石岛至韩国群山、仁川客运航线在全省率先复航。深入实施“荣归故里”计划,谋划“山东之东·沪见荣成”等23场推介活动,在成山海景阁和城投琥珀湖畔建成2处“荣归故里城”,搭建19处“荣归故里”会客厅,兑现人才政策资金3993万元,提振发展信心,“向东向海向荣成、创新创业创未来”城市品牌深入人心。

——创新潜能加速释放。康派斯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和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众泰电机等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骏户外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70家。达因制药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之宝获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名骏房车、宇翔实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5家。设立海洋可持续与碳中和(威海)研究院,入选省级近零碳城市示范创建名单,联合阿里巴巴集团蚂蚁森林实施海洋增汇行动,推动海洋资源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城乡加快融合发展。启动新一轮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省规委会审议。加快城市有机更新,S203改建工程列入“十四五”全省综合交通中期调整规划,滨海公园东拓、桑干河植物园改造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以“两清零、一提标”雨污分流改造为主线,完成23条道路、18个小区雨污管线改造工作,21个老旧小区完成更新,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乡村振兴建设成效巩固提升,启动8个省级、3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新增省级清洁村庄79个,省级清洁村庄总数达到351个,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一体联动,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19项民生实事、188件“微实事”,举办春风行动、海工装备等线上线下招聘会59场,开展“送岗下乡”活动19场,发放就业补贴、社会救助等各类补助2.8亿元。设立“满天星”救助基金,“荣易办”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标准实施10个教育设施综合提升项目,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获批全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创建通过国家评估实地核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成人民医院、石岛人民医院心衰中心建设,通过心衰中心联盟评审,6处医辅中心建成投用,惠及3000余人次。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精准靶向抓好今年经济社会工作意义重大。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稳定增长压力较大,工业、出口等指标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产业发展层级不高,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不够,中低端产业产能过剩,亟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社会预期偏弱,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拉动投资保障发展后劲的支撑作用不强,通过内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堵点。城乡发展有待进一步融合,财政收支形势严峻,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民生保障还有薄弱环节等等。尽管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但是我市经济体量大、产业基础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特别是省里将我市确定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区域试点,为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市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荣成实践”的崭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发展现状,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及政策措施

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态势,奋力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县域范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荣成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坚持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行动,加快海洋产业和服务业扩容增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

推动海洋产业突破发展。实施当年投资14.63亿元的17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推动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海洋一产,推进首家政府主导的海带种质资源库实质性运作,实施种业扶优工程,年内育苗能力突破200亿单位;加大鳗草移植和海草床修复力度,打造全国最大的鳗草繁育基地;推进西霞口智能养殖平台建设,争创全国首个科研型海洋牧场。海洋二产,抓好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细分产业培育壮大,推进海汁味海带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规上预制菜企业达到120家以上;支持石岛集团利用南极磷虾捕捞和运输优势,打造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南极磷虾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海和生物等项目建设进度,年内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产值增长6%。海洋三产,探索开展游艇海钓俱乐部试点,推行“海洋牧场+景点+民宿”及“海洋牧场+垂钓基地”等联票运营模式,实现“一个牧场、一种品牌、一番体验”。

推动先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巩固海工装备、机械制造和电机等传统产业优势,增强产业发展创新力。海工装备产业,抓好黄海造船船舶订单产能扩张,推动三星重工增资扩产,支持鑫弘重工新建LNG船、双燃料船维修车间,年内产值增长15%。房车产业,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康度金属表面处理项目,建设房车产业园,打造房车配套零部件“共享工厂”,年内产值增长15%。轮胎产业,推动浦林成山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建设,浦林成山争创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年内产值增长6%。电机产业,实施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华力电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立体库、恒力电机数据交互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电机产业联合实验室,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年内产值增长6%。

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技术领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歌尔VR/AR终端研发、房车云联等智能制造优势,探索开展元宇宙新业态应用布局,年内新增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个以上。新材料领域,锚定碳纤维材料、医疗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复合材料等潜力细分行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年内永成新材料一期、有研金属表面处理园建成投用,新增在谈项目5个以上。新能源领域,“国和一号”示范工程2台机组建成投运,“华龙一号”2台机组开工建设,推动清华大学宽能谱超高通量堆落地实施;做好国家电投海上风电Q场址开工准备工作,用好“单30”政策,论证周围海域海上风电可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朝阳港、林家流、好当家渔光互补项目,争取集中式光伏市场化项目并网指标;加快成山共享储能电站建成并网,年内新增省级储能入库项目1个;编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超前规划氢能产业。

推动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实。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载体,聚焦现代物流供应链和运输链,重点推进港航能源、山乡集团等投资的10个物流产业项目,推动成山通用机场、国际海事综合服务区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服务全产业链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扎实推进33个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围绕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配套发展“文化+”休闲业态,举办大型文旅活动30场以上,全年游客接待量争取突破2000万人次。

(二)坚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强化稳增长关键支撑。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创新要素保障机制,集聚优质增量,提升发展质效。

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实施谋划储备、落地投运、激活提升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围绕“5+2”七大产业补链延链,力争年内重点项目实现三提升一翻倍,产业项目数量突破100个,省市县项目总量突破150个,省级重点项目超过15个,同比提升均超过20%,省级重点项目纳统额度超过60亿元、较2023年再翻一倍。健全项目全流程管理服务模式,强化督导、考核和晾晒评价,争取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0%以上,年内投产投用重点项目100个以上。

加快招商引资攻坚步伐。突出招大引强,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日韩等7个目标区域,开展全方位、多元化、跨领域的招商引资,年内落地实施招商项目总数达到100个,其中过20亿元重大项目6个,过亿元项目45个。突出靶向招商,完善闲置资产动态数据库,紧盯天久碳纤维、龙眼港等优质资产,分类制定盘活方案,年内力争盘活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以上。突出推介招商,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开展“走出去”招商推介和“请进来”考察对接,年内组织开展推介活动20次以上。

加大项目要素保障服务力度。高标准构建块状经济发展体系,推动关键要素、优势资源、优质服务向块状经济重点项目聚集,加快打造产业突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区域块状经济集群。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聚焦资金、用能、土地等资源要素,精准保障项目推进。紧盯中央政策性资金、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方向,力争获批各类资金31亿元以上,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建立健全项目规划选址、节约集约用地、规划核实等机制,提前开展项目用地、规划合规性审查,在立项、用地规划、工程规划、土地证、施工许可证等主要前期建设手续上压缩时限,优先保障大项目用能需求,前置介入指导能评、环评手续办理,确保项目前期论证的科学性、可行性。科学编制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年内报批建设用地2000亩、供应国有土地4000亩以上。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活创新内生动力。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改革提升工作效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首接负责、容缺受理、一次告知”三项制度,推进规范窗口服务“六公开”,推动工程规划类许可“五证合一”,实施建设项目“一码集成”服务,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优化市属国企平台资产结构。抢抓威海市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契机,从组织体系、融资模式、服务方式和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先行先试,打造绿色金融“荣成模式”。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药械统一集采制度,争创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深化教体领域综合改革,争创国家级基层教育调研试点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事项10个以上。聚焦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50家。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需求,深入实施“核动未来”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开展核电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房车、预制菜等领域“揭榜制”科技项目实施进度,引进领军人才,申报高层次人才项目20个。

深入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持续开展“荣成造·全球行”优质产品出海行动,引导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打造“电子信息+保税加工”双百亿进出口样本,组织参加广交会、渔博会等专业展会30个以上。创建跨境电商前置仓与海外仓“双仓联动”发展模式,实现境内货物通过前置仓集货功能与海外仓快速联运,打通进出口双向通道,推动跨境电商平台集运项目尽快落地,助力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源头保护和修复治理相结合、政府投入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着力落实绿色低碳重大战略。统筹抓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落地实施,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创建工作,力争申报成功。重点推进13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管理,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探索碳汇经济发展,依托海洋可持续与碳中和(威海)研究院,启动“我在威海有片海”项目,推动我市碳汇交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争创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市。

着力开展生态保护治理。坚持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防治保卫战。抓好扬尘管控和移动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涉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升,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加强海洋文化生态保护治理,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坚守水资源安全底线,推动市控以上三条河流水质逐月达标,沽河目标水质由Ⅳ类提升至III类,全市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目标水质要求。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确保全市土壤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土壤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100%。

着力筑牢生态修复屏障。探索多元化废弃矿山治理方式,重点加强伯家岛区域、废弃矿山和在产矿山治理,做好残余资源利用与耕地占补平衡文章。深入推进“镇办林场”,坚决遏制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数量“双下降”,实现“动态清零”,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重点做好森林资源扩面增量和提质增效,修复退化林1273亩,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五)坚持推进城乡融合,着力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全面优化城市发展布局。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大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布局交通路网、产业园区,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产业之城、活力之城。深化精致城市顶层设计,对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进行全面完善,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魅力之城。

统筹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实施当年投资23.4亿元的23项城建重点工程,推动城市功能配套提档升级。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南山路中段、邹泰街等7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新建改造道路6.2公里。聚焦公益设施更新,实施明珠广场改造、十里河公园改造等工程,敷设核能供热、蒸汽管网17.4公里。聚焦改善人居环境,对1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7116户居民,增设儿童活动场地、运动场地、健身广场、房车营地及服务配套设施,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坚持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实施当年投资16.2亿元的32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深入挖掘乡村产业发展潜力,争创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立足现有省市级和美乡村发展基础,再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7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3个,推动和美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深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突出抓好海草房修缮、基础设施提升等传统村落微更新、微改造。实施村庄全域清洁提升行动,年内新增省级清洁村庄40个以上,总数达到390个,覆盖率达到50%。

(六)坚持促进共同富裕,着力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发展,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持续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聚焦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深入实施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争取全年新创设公益性岗位1900个以上,切实兜牢困难人员就业民生底线。深入推进就业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荣成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帮扶,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直通车等具有荣成特色的技能培训品牌。

持续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蜊江小学、第一实验幼儿园和世纪小学、府新小学教学楼续建工程建设,实施智慧校园信息化三年提升工程,推进全市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办公电脑和录播教室设备等信息化教学设施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智慧校园示范校。

持续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推动眼科医院综合楼、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斥山卫生院业务用房扩建,年内计划做优10个威海市级重点专科,推广肿瘤微创治疗等22项新技术。

持续守住重点领域安全底线。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一体化集成式应急指挥会商系统。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行动,全力排查化解信访积案。健全房地产监管体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金融风险预警,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持续协调发展各类社会事业。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和人民防空、海防建设,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退役军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打击走私、民族宗教、红十字、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仲裁、邮政通信、新闻出版广电、史志档案、地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外事侨务、台港澳、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