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旅游市场形势火爆,但成绩与挑战并存。文旅局深入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在业态精致化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争创省级文旅强县,站稳全省文旅行业第一方阵,为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贡献文旅力量。
2024年文旅工作总体思路是:明确“一个发展定位”,强化“两项保障措施”,聚焦北部优化提升、中南部稳步崛起、全域服务升级“三大工作重点”,破解文旅发展瓶颈问题,推动游客流量实现“四个转化”。争取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以上。
一、谋长远,明确发展定位,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不动摇,加快推进荣成旅游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型。
一是进一步优化“三区三线”产业发展思路。短期,以北部优化提升、中南部稳步崛起为重点,加快滨海休闲、海上观光、乡村旅游三条游线建设,打通南北产业通道,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旅游发展长廊。长期,利用3到5年时间,加快沿海五大湾区建设,打造以“三区三线五湾”为框架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五湾为:北部片区那香海、马栏湾;中部桑沟湾;南部石岛湾、月亮湾)。
二是按照错位互补原则明确三区发展定位。北部持续抓好全方位优化提升,打造四季型精致滨海风情旅游区。中部抓住荣莱高铁开通的有利时机,加快新业态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承载力充分的旅游集散地。南部围绕石岛湾、月亮湾两大湾区,加快休闲度假项目招商和建设,打造浪漫休闲渔港旅游度假区;突出特色差异,串联南部乡村游、民宿、渔港码头、预制菜、特色美食等项目,定制旅游产品实现精准引流。
三是打造一批湾区型休闲度假目的地。国内外知名的滨海度假城市大多发展海湾型度假,如三亚海棠湾、亚龙湾。未来几年,按照“一湾一主题、一湾一特色”的原则,抓好五大湾区整体设计,与现有产业基础结合,新招商实施一批高端酒店、民宿项目,布局一批滨海休闲度假业态,逐步形成以住宿为核心、要素完善的滨海休闲度假产业带。
四是稳步推进招商和项目建设。加大18个滨海重点地块和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跟踪调度总投资46.46亿元的33个文旅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当年完工15个。
二、抓提升,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流量有效转化。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优供给、扩消费、提服务、强品牌四项措施,推动旅游提档升级。
(一)针对荣成文旅产品层次不高这一突出问题,实施“三项硬件提升工程”,增强荣成旅游吸引力,把流量变“留量”。
一是滨海业态提升工程。①滨海业态重新布局。学习借鉴三亚、蓬莱两地沙滩管理经验,抓好北部那香海区域、马兰湾区域、成山海景观光路区域,中部爱连湾区域、滨海公园区域,南部石岛湾区域、东楮岛区域、人和月亮湾区域已有沙滩游乐项目提升和新业态项目落地,引进一批冲浪滑板、帆船帆板、摩托艇、潜水等水上运动及游轮观光、沙滩游乐类项目,配套引进一批咖啡、酒吧等年轻态休闲项目。②开发海上游线。北线,对接威海文旅集团,推进刘公岛—鸡鸣岛—海驴岛跳岛游项目,研究开发马兰湾—成山头等海上航线;中线,尽快完成中心城区“海上观光游”码头选址、航线规划方案;南线,探索发展赤山海景丽呈酒店—镆铘岛、和兴船业—大小王岛海上游航线,全面拓展滨海旅游海上空间。③加快海洋牧场升级。引导4处海洋牧场增上互动体验、科普研学、休闲娱乐类项目,重视海洋知识、渔家文化传播,提升牧场旅游观赏性、趣味性和文化价值。
二是景区焕新工程。景区内部,①西霞口景区,启动猛兽区、猴山区、研学区改造提升,散养区改造“五一”前完工,海驴岛自造船舶争取旅游旺季前投入使用。②那香海景区,加快推进滨海风情商业街、环海路过街人行天桥、鸡鸣岛码头入口道路拓宽和停车场扩容项目,暑期前全面完工。③赤山景区,积极开发森林康养旅游,做好森林民宿等项目招商,增上网红打卡、旅拍、夜游、露营等新业态,增强核心吸引力。④青啤项目,紧盯青啤体验中心广场内部装修进度,结合车间参观通道、展览馆等,布置景观地标、啤酒标识等,确保广场今年年底前完工,加快促成“青啤伴侣”与荣成海洋食品、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合作。景区外部,⑤优化景区对外交通,在北部环海路等热点路段增上道路引导标识设施,加快推进北环海路过街天桥、停车场扩容等项目建设,及时更新各大导航软件中的停车场信息,提高旅游车辆通行效率。⑥打通交通微循环。联合公交集团优化旅游公交线路,增上“环山亲海”之旅观光专线,开通主题定制预约公交;研判在成山头—摩天岭—海驴岛—动物园、那香海—鸡鸣岛—小五队—成山头沿线增上区间接驳观光车系列方案;加强城市绿道、骑行道、郊野公园等微循环休闲设施推广应用。⑦全域布局充电桩。适应自驾旅游需求,在重点区域停车场,规划建设一批充电桩设施,明年争取新增充电桩500个以上。
三是住宿业扩张工程。①加快高端酒店建设。重点围绕五大湾区,招商建设一批高端品牌酒店,规划布局滨海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加快推进温德姆花园、玥儿湾、赤山海景丽呈大酒店改造等项目,争取旺季之前全市新投用星级标准酒店8家,新增床位6000张以上,届时全市星级标准酒店总数达到40家以上。②增上青年旅舍。聚焦自驾游及学生群体消费习惯,北部在成山头、西霞口那香海等热门景区周边村居,南部在东楮岛、留村、十里古乡等地,利用已有闲置厂房、民居,布局发展一批青年旅社,鼓励青年创业者投资。③大力发展特色民宿。按照“沿海镇街带状延伸、城区周边点状突破、景区外围组团发展”的思路,发挥成山、宁津两个省级民宿集聚区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俚岛省级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推进天鹅湖度假基地、海草湾民宿、吉祥火生态民宿等6个重点民宿项目建设。借鉴西安袁家村民宿发展经验,培育小西、卧龙、礼村、渠隔4个特色民宿村落,对鸡鸣岛、东楮岛、东墩等民宿资源进行整村统筹,鼓励规模化投资经营。对非星级民宿,按照星级标准引导提升软硬件设施,年内争取申报星级民宿3家以上。④发展宿营经济。聚焦“一个房车梦”这一主题,持续完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年内新建自驾驿站、房车营地、露营地5处以上;引导我市房车生产企业参与房车营地项目的投资运营,把产能优势转化为房车旅游资源;吸引3家以上汽车租赁企业落户荣成,增加在荣可租房车投放,在高铁站、飞机场等游客入境地点增加5处以上租赁门店,让游客落地就能开上房车游荣成。
(二)针对我市文旅消费不振这一突出问题,持续延伸文旅消费链条,实施“四项消费升级工程”,把流量变效益。
一是旅游消费链条全面延伸。①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室内场景方面,参考大唐不夜城、印象丽江模式,打造沉浸式场景,引进多频次、多主题、沉浸式主题演绎;中部重点抓好滨海公园和少年宫、樱花湖区域的提升工作,加快沿线标识布局和整体IP设计,抓紧推进滨海公园配套、少年宫科技馆、青啤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各点位的联动。夜游夜娱方面,在滨海公园、樱花湖、那香海、马兰湾、石岛湾等处探索引入沙滩灯光秀,在赤山等景区增上夜游项目,在滨海公园增上摩天轮项目,满足多样化消费。②完善旅游商品体系。深度挖掘特色海产品、农产品和非遗等元素,设计推出一批风景丝巾、天鹅家族、海鲜礼盒等旅游伴手礼50种以上。线下,在重点景区、网红打卡地、特色街区等,布设“荣成好礼”专柜和专卖店,引入海鲜和预制菜产品加工售卖,丰富海洋预制菜消费场景;线上,邀请网红达人集中推广,推出门票+伴手礼套餐,打造旅游产品线上直销渠道。
二是研学旅游打造特色品牌。①发挥文旅集团平台作用,统筹我市海洋资源、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红色文化资源,打造5条以上精品研学线路,加大对毕业生旅游宣传力度,打造全国知名的“蓝色荣耀”研学品牌。②盘活改造、招商建设一批研学食宿和教学设施,加强与上海、北京、济南、西安等地专业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开拓全年龄段研学旅游市场。③重视写生市场培育,抓好俚岛镇烟墩角、天鹅湾、中我岛写生基地建设,解决好写生需求和资源权属不匹配问题,同步将写生产业向石岛、人和区域延伸,形成滨海旅游特色产品。④加快蜊江港水上运动中心项目建设,对接国家体育总局,争创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借机突破我市高端水上运动项目空白。
三是科技旅游抢占行业前沿。①依托歌尔创客数字技术优势,探索发展元宇宙旅游业态,在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和传统景区引进虚拟现实等智慧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少年宫科技馆改造提升,与樱花湖、滨海公园一体联动,暑期投入运营;加快推进歌尔青少年研学基地项目建设,申报省级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②学习借鉴大连熊洞街模式,盘活闲置商贸设施、旧街区旧厂房,引进科技旅游类项目,打造受年轻群体青睐的文商旅融合业态。
四是冬季旅游强化场景打造。①以“一池天鹅舞”为主题,将天鹅元素广泛融入全市公共设施领域,特别是在天鹅湖、樱花湖区域建设天鹅观景平台、天鹅主题公路、天鹅雕塑等城市景观,使其成为荣成四季文旅标识。②加快推动携程滑雪场项目落地,引导景区引进开发更多冬季旅游产品,打造冬季网红打卡点10处以上。③进一步加大“天之尽头·天鹅海岸”文旅品牌宣传力度,策划举办“我到荣成过大年”、大天鹅摄影大赛、非遗民俗展演、赤山庙会等冬季文旅活动20项以上。④针对摄影、亲子、自驾等不同客群需求,策划推出10项以上冬季旅游优惠政策和“天鹅+摄影”“天鹅+海草房民宿”“天鹅+渔家宴”等5条冬季特色旅游线路。
(三)针对行业服务意识不强这一突出问题,重点在服务保障上发力,稳步推进“两项服务提质工程”,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把流量变增量。
一是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①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按照《全市旅游业综合提升工作方案》,针对旺季旅游投诉热点问题,分层次、分岗位组织开展行业培训200场次以上。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哈理工荣成学院、海洋职业学院等本地院校建立文旅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开设涉旅培训班,筛选培养一批特色旅游项目主理人;对接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等省内专业技术院校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为文旅企业招引专业人才,解决用工缺口。③加大志愿服务力度。以“一城仁爱风”为主题,精准对接游客需求,发动市民和文旅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文化进景区、文明旅游劝导、游客咨询、环境保洁等志愿服务。
二是推进文旅市场监管提升。①涉旅诉求快速处置。进一步完善涉旅投诉处置机制、旺季机关干部蹲点值守制度,对游客诉求“即交即办”,对投诉集中的企业进行约谈,并纳入信用考核。②推动民宿(短租房)规范化监管。与公安、住建以及属地镇街建立联动监管机制,紧盯民宿(短租房)服务质量、环境卫生、设施设备、明码标价等投诉多发问题,通过动态摸排建档、规范住宿登记、联合执法督导、专项约谈整改等措施,引导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借鉴袁家村以整个村落进行规划发展的经验,依托有影响力的民宿经营业户,成立全市民宿联盟,推动业户资源共享。③守牢文旅安全底线。常态化开展燃气、食品安全日常联合检查,在滨海公园、碧海蓝湾沙滩等重要区域设立“旅警”联勤工作站3处,保障暑期旅游旺季见警率,优化管理服务。
(四)针对荣成旅游知名度不高这一突出问题,强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升荣成旅游美誉度,把流量变口碑。
一是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①举办“海洋艺术季”“天鹅艺术季”两大系列活动。瞄准年轻消费群体,通过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举办车友会、啤酒节、音乐节、露营节等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活动10场次以上,借势通过新媒体途径加大宣传。②重点开发小红书、抖音、B站、马蜂窝等新媒体平台,按照季节特点发起荣成旅游热度话题,组织各类采风活动10场次以上,吸引游客、市民及网络大V成为荣成旅游推荐官,通过“高效种草”,提高“天之尽头·天鹅海岸”旅游品牌知名度。③培育本地网红。鼓励荣成本地文旅从业人员参与短视频创作和传播,对高流量的作品和作者给予投流支持,实现荣成旅游宣传从“众传”到“众创”。
二是打造爆款引流产品。①深度开发赶海业态,暑期前对布鲁维斯号、成山欢乐海、东楮岛、林家流等条件成熟的赶海区域进行标准化打造,完善安全监管、装备保护、技术指导、配套餐饮等服务,同时利用短视频、旅游攻略等多种手段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努力把“到荣成来赶海”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爆款引流产品。②推出“City Walk+旅游护照”式创意旅游产品。联合文旅集团,推出荣成旅游护照,在主要景区景点、酒店、网红打卡地等20余处设立盖章打卡处,推出5条特色盖章路线,设置三类隐藏款纪念品,依据打卡数量可兑换相应产品,增强游客旅游意愿和仪式感。
三是加大客源地市场开发。国外,适时重启日韩和俄罗斯市场的开发,设计推出“一寺连三国”千年缘起、康养医美、温泉海鲜等团队游专题线路,联合商务局、石岛管理区及赤山景区,赴韩国举办旅游推介和招商活动,引进韩国研学游团队;国内,开发“沿着高铁去荣成”多日游产品,加强荣莱高铁沿线旅游推介。联合住建局在河南郑州等地举办荣成文旅康养地产招商推介大会,联合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举办冬季旅游招商推介会。协调重庆云阳县推出“万人游荣成”活动,两地景区门票互免,带动开发川渝等内陆市场。
四是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争取与华为鸿蒙元服务、马蜂窝旅游APP等平台达成合作,整合全市已有旅游数据资源,探索在平台建立“吃住行游购娱”框架,融入旅游线路、餐厅推荐、停车场车位、充电桩分布、景区实时人流量、门票价格等信息,打造荣成旅游智慧名片,促进荣成旅游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
三、优供给,突出惠民便民,打造群众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实施文化惠民、传统文化保护提升、红色基因传承、全民阅读推广四项重点工程,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一是深化文化惠民工程。①举办第二届海洋民俗文化月暨渔民节、千人祭日大典、成山头吃会、百名美术名家画荣成等大型文化活动30场以上。②推动“志愿+文化”进基层,采用“N+2”(N场固定演出任务+2场以上志愿服务)送戏下乡模式,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进景区、赶大集和公益电影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③强化文艺创作,全年创作音乐剧、实景演艺20部以上,打磨推广广场舞原创作品《大美山东我的家》,排演乡村振兴小型音乐剧《清清水长流》,年内完成首演。④依托总分馆优势,举办“百姓大课堂”艺术培训2000场以上,传统文化宣讲培训500场以上;实施“百姓点单”公益创投项目6个,开展活动100场以上。
二是实施传统文化保护提升工程。①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文保专项资金,推进海草房文物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地域特色鲜明海草房民宿集聚区;实施成山卫故城、俚岛地下交通站、石岛天后宫、武将寨军寨、留村石墓群等文保项目修复、勘探工程,增加旅游功能,年内争取打造4处以上文物旅游景点。②启动第四次文物普查,完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启动普查对象预先保护等相关工作。
三是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①开展红色教育,利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谷牧旧居、永怀故居等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研学旅行以及“五进”活动30场次以上;举办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115周年、第二届“永怀科学营”等系列活动;配合省委宣传部做好郭永怀电影《破障》的剧本创作和拍摄工作。②优化红色馆藏,对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单位征集“两弹一星”主题有关文物;举办专题展览10场次、郭永怀事迹巡展2场次;做好世纪荣成展览的改造方案,争取年内取得省级文物部门的批准立项。
四是实施全民阅读推广工程。①精准对接群众阅读需求,为全市7处城市书房更新图书5000册,打造2处城市(乡村)书房,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②打造全民阅读服务品牌,举办阅读推广、走读研学、基层服务活动200余场;拓展全民阅读“七进”活动,组织开展“流动图书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服务60场次。③创新推出“图书大集”活动,以“旧书交新友,分享阅读乐”为主题,鼓励市民将闲置书籍出售、交换,全面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四、强根基,深化党建引领,开启文旅发展新篇章。加强干部队伍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擦亮“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品牌。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打造过硬文旅干部队伍。①打造文旅“1+3”党建品牌矩阵。在文旅“诗和远方红色风景线”党建品牌统领下,加强对三个馆团支部“党建引领 永怀初心”“党心连民心 文化进基层”“书香之列 悦读之旅”党建品牌创建指导,聚力聚焦各支部基础工作提档、业务能力提质、特色亮点提效。②加强年轻干部培育。针对近年来年轻干部增多的实际,设立“思想政治课堂”和“业务培训课堂”两堂课,每月举办一次授课交流会,每季度举办一次业务考试,成绩列入信用文旅考核,实现以老带新、比学赶超。③加强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研究不深入、浮于表面的问题,引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分小组、分专题、分领域承担课题研究任务,配套实施成果评价与绩效考核,切实提升全员素质水平。④开展作风大改进行动。聚焦干部队伍“庸、懒、散、拖、乱”现象,挖掘3大方面6类重点26条具体问题为整治方向,通过量化考核细则、制定整治方案、建立督查检查制度、完善能上能下机制,夯实干部队伍建设基础。充分发挥局机关纪委监督作用,充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每季度开展一次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二是强化机制保障,汇聚才智推动产业发展。①充分发挥文旅康养产业链专班办公室牵头作用,抓好产业链协调机制建设,积极加强与两区、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应急、商务等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产业链工作动态,对市委、市政府督办和“四张清单”事项,按照“周、月、季度”三个时间节点开展回头看,确保重要工作落地落实。②以“一腔故里情”为主题,定期邀请文旅领域专家、文旅康养头部企业负责人来荣成举办座谈、讲座等活动,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定期走访企业,扎实办好产业链每月的“下午茶”畅聊活动,问计于企、问需于企,解决落实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当好124家产业链企业的“娘家人”“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