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7654/2024-06711
    • 发布单位:荣成市政协办
    • 内容分类: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情况
    • 成文日期:2024-12-3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对政协第十一届荣成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号提案(关于推动海水育苗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年12月31日 15:11 来源:荣成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尊敬的王文龙、樊景涛、王仁杰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海水育苗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报告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海洋种业发展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现代种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水产扶优提升行动,先后实施了水产种业、联合育种基地和陆基标准化基地建设等项目10余个,通过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了海带、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杂交扇贝和刺参等国家水产新品种23个,约占全国海水新品种的1/6,并建设全国首家政府主导的藻类种质资源库,收集海带种质资源200余份,累计培育出国审新品种4个,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殖育苗企业116家,其中海水育苗企业48家,省级以上原良种场7个、国家级原良种场4个,年育苗量200亿单位,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种业繁育基地。

根据你们提出的提案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市海洋发展局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优势,统筹做好四方面工作,推动海水育苗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海水育苗产业布局。深入了解国内外海水养殖市场对不同品种苗种的需求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及我市实际情况调整育苗品种结构,合理规划育苗布局,重点支持北部鲆鲽类、中部贝藻类、南部海参类三大种类板块建设和发展推进寻山、虎山2处现代海洋种业园区建设。在荣成北部引导海发集团与烟台大学团队合作,拟新建一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化鲆鲽类育种产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育苗基地。同时,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购置工厂化循环水、热能循环利用等设施设备,构建布局优化、设备完善、集聚发展的育苗产业。

二是提升苗种繁育创新能力。实施种业倍增计划,加强与各大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信息互通,将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利用好藻类种业资源库、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探索新的苗种繁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优质苗种供应能力,叫响“中国海洋种业之都”特色品牌。重点支持寻山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胡晓丽团队展开合作,培育生长速度快的栉孔扇贝速生新品系,巩固贝藻规模;支持好当家集团持续与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李成林教授团队合作,开展抗逆性强、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的复合性状刺参新品种研发,稳定海参规模,夯实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种业支撑。

三是升级相关配套保证。支持惠德环保等公司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海带烘干设备,结合宁津核电的热蒸汽清洁能源、海带低碳烘干产业园的技术,展示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推动海带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关系,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提升海带加工的品质和效率,促进海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实施育繁推一体化工程。一方面,引导相关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精准育种技术体系,对选育目的性状进行精准定位和精准评价,加快优质抗逆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良种+良技+良法+良景”的健康养殖模式及其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将水产遗传育种作为重点,引导支持海产贝藻类优良新品种选育,根据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有选择的构建海洋贝藻良种高效培育技术和产业化制种体系,培育贝藻优良品种,建立良种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技术体系,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育苗场所,推动海水育苗产业向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延伸,推进海水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海上粮仓”。



荣成市海洋发展局

2024年6月20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 系 人:于晨

联系电话:159667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