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晓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小学“全域大思政”荣成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情况报告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自此,我市教体局更重视思政教育,本照“整合资源、优质高效”的原则,以“思想铸魂”为目标,构建荣成市思政教育服务体系,成立了思政课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由教研中心主任兼任,各学段思政学科教研员、心理教研员、综合实践教研员、家庭教育教研员任委员,各学段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建立工作专班,制定管理制度,定期集中办公,认真开展好全市思政教育的统筹规划、项目开发和组织实施等工作,确保我市思政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性。
在思政课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推动引领下,扎实开展多项思政教育工作,一是组织思政课“同城大课堂”宣讲活动,自2019年起,已开展不同学段思政课“同城大课堂”宣讲活动132期,线上线下宣讲1350余场次,六万九千余人次的中小学生聆听了宣讲;二是组织思政“金课”开发与实施,经过2020年-2022年三年的时间,荣成市开发了4个威海级思政课“金课”,同时在全市48所学校进行推广实施,为全市各学段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给予了高端引领;三是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其中我市《义务教育学段思政课“五情”知行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施》获评省级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两项获评威海级,6个项目获评荣成市级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其中获评威海级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的《县域初中思政红色文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便是结合荣成市域内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的项目研究;四是思政大课堂学科引领与渗透,打破学科间壁垒,协同各学科教研员、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制定荣成市跨学科教师协同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将思政课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心育中独特的思政教育因素。各学校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中,指引全学科思政教育。2023年4月,我市初中道法与历史学科相融合,共同打造了一节以郭永怀事迹为主体的思政课公开展示课《传承英烈志共筑中华魂》。历史教师从那段历史引入,让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永怀精神更显熠熠生辉。思政教师则是从郭永怀的几次人生选择中,凸显其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的优秀品质,传递了爱党爱国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除我市200名教师外,威海市其他区市300余名教师也参加了本次活动,对思政跨学科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交流指导作用;五是积极组织思政教师培训,将思政课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员即各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组织起来,进行了一系列师资培训,构建了思政教师成长共同体模式,搭建了思政教师培训平台,完善“一个使命,六个要求”培训体系。市教研中心牵头成立了小学、中学、高中各学段四级培训成长小组,打造了“理论先行,以评促训,反思成长”的培训模式。近三年来,组织中小学思政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次,省级线上线下培训1900人次,威海级培训3600人次。同时,小初高三个学段成立了共68人的专业思政课骨干教师团队,开展线上线下典型经验交流、专家培训、现场教学观摩等80多次培训活动,对骨干教师开展了更为专业的培训。助力思政课教师夯实学识、提升格局、拓展视野、涵养情怀,真正成为能有效驾驭“大思政课”的“大先生”;六是构建了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课教研机制,初步构建“三线三课”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机制,以研学、科研、资源“三线”任务为目标,以研学前、中、后“三课”推进为依托,形成研学课程资源的共研、共享,纵向衔接的思政课育人体系,引导各学段“守好一段渠”的同时“跑好接力赛”。每学年小初高进行思政课联合研训活动不低于5次,在思政课、思政宣讲、思政研学等多维度展开跨学段贯穿教研,今年3月刚对小初高三个学段550多名学科教师进行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合研训活动,4月对小学初中两个学段近500名教师进行“法治教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联合研训活动。七是开发研学课程,骨干团队系统学习了荣成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知识,走访了荣成的研学基地,深挖荣成全域教育资源,采访了传统文化传承人、展馆讲解员、老兵等人员,打破了学校、展馆、社区的界限,自2018年起,历时4年从荣成的自然资源、社会科学资源选择研学资源,开发了《研学旅行在荣成》系列精品课程,其中《研学旅行在荣成——红色&传统文化》于2022年10月出版印刷。该书20.9万字,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为“小学篇”“中学篇”,小学篇10单元,中学篇11单元,实现了纵向学段的贯通,覆盖了荣成的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龙山革命纪念馆、沈秀芹纪念馆、青安屯英烈纪念馆、张晶麟旧居等荣成本土红色教育资源。该课程的设置经过团队的研究,制定了课程标准,研究了成熟的课程模式,突出了实践性、研究性、科学性,避免了学生研学的走马观花,使研学更有深度、有实效。我市各校结合该课程积极开发校本研学活动,除面向本校学生外,还接纳省内外学生来荣研学,其中荣成市好运角中学因所处地理环境研学资源丰富,开发的“七色研学项目”在2020-2023年接待了近3000名省内外学子,其“七色研学项目”包括了蓝色海洋主题线路、绿色劳动主题线路、红色革命文化主题线路、银色科技主题线路等,线路安排合理,活动设置丰富,深受研学学生的赞誉。荣成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依托《研学旅行在荣成》研学课程,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一万左右人次,其路线也包括了海洋展览馆、爱莲湾等海洋主题线路,郭永怀事迹陈列、郭永怀故居、谷牧故居、荣成博物馆、大国仪仗荣成兵展馆等红色与传统文化线路,菜行菜素工厂展览馆、固废处理应用科普馆等生态环保路线。在该课程的指导下,我市每年各校独自开展的红色思政研学活动近百次,参加中小学生14000人次。
我市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和开发的《研学旅行在荣成》系列精品课程,联合发改、文旅部门为我市思政研学基地和研学旅行项目提供课程资源和优秀师资。
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荣成市发展和改革局
荣成市文旅集团
2024年6月17日
联系人:宋明芳
联系电话:756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