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17点20分20秒,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每年12月22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70°时。我们迎来冬至节气。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顾名思义,即意味着冬天真正来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进九”的民谚更形象地说明冬至以后的天气变化情况。冬至,夜长昼短,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关于冬至,易经中也有记载,它的卦象显示:“地雷复,六阴至,一阳生。”
在《易经》中有一个核心理论,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阴阳通变,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两者不断运动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的变化根源。
而冬至这天是一年之中,夜晚最长白日最短的一天,所以这天可以看成是“阴极”。阴极生变,物极必反,所以要生一阳,正蕴含了“阴极变阳”的意思。
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