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点定位,实现项目向园区集聚。按照产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的发展要求,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战略规划,对电子信息配套、新材料与智能制造、海洋生物食品3个专业园区,从解决企业“刚需”入手,加大路网、电网、供排水、蒸汽管网等基础配套强度,加快闲置资产盘活,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建立项目分包、工程进展、指标调度三项机制,对永成新材料碳纤维、凯成环保包装等14个市级重点项目,倒排工期节点,每周专题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梗阻问题。今年,歌尔微型传感器、芯长征光储功率等9个项目已投产,正在加快智慧房车装备配套产业园、沃盈预制菜等7个项目施工进度。全区到位内资47.2亿元,增长1%,到位外资1120万美元,同比增长70.2%。
二是项目招引,推动产业向链式突破。建立党工委班子领链招商机制,制定电子信息、高新材料、智能制造、海洋生物4个主导产业的招商图谱,明确招商的区域、产业和重点企业,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强化考核激励,所有局室安排招商任务,瞄准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环节多点出击,对2000万元以上产值配套企业逐一拜访对接,通过“一对一”定制化服务,推动落地融入本地供应链。今年,全区新招引中节能近零碳产业园、荣创新能源产业基地等3个过30亿元项目,博耳电机制造、白米汽车等6个过亿元项目。
三是提升层级,凸显底气在园区带动。按照产业关联度划分功能区域,打造园区“块状经济”版块,吸引更多制造业项目向园区集聚。目前,三大园区落地投产63家企业,储备14家关联项目,主导产业前11月产值294.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98.3%。同时注重选商选资,瞄准国字头、中字号企业,项目落地严把技术含量、亩均投资关口,进一步聚焦新能源电子、机电产业园等园区开发建设,增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放大园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引领作用,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项目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