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市农业农村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张局长,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我市粮食生产整体情况,以及农业农村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答: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坚持全链条全周期保障粮食生产,全力做好“扩面积、提单产、增产能”文章。一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访谈时间:2023年9月21日

主题嘉宾: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国华 荣成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鞠东

访谈内容

市农业农村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张局长,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我市粮食生产整体情况,以及农业农村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坚持全链条全周期保障粮食生产,全力做好“扩面积、提单产、增产能”文章。

一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把粮食安全纳入镇街目标责任制考核,将55.7万亩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镇街,由镇街落实到村到户,压实镇街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粮食安全生产责任。根据镇街上报数据,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8.72万亩,同比增加8.9万亩,增长15%,超额完成粮食安全目标任务。从田间调查数据预测,今年粮食长势好于去年,有望实现单产、总产、面积“三增长”。

二是加强农技服务指导。与气象、水文部门合作,建立农业气象水文联合会商制度,对农事活动气象条件影响分析、农业生产形势趋势预测、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今年已发布农业气象水文服务月报12期、土壤墒情等指导意见14期、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15期,技术明白纸2万份,精准指导农户科学生产,为粮食稳产丰收保驾护航。同时开展“百名农技专家科技下乡”系列活动,实地开展苗情、病虫情、墒情、灾情“四情”监测调查;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今年夏粮31.68万亩小麦实现“一喷三防”全覆盖,有效把各类病虫害损失降至最低,今年是我市近5年来首次未发生小麦条锈病危害的年份,我市也成功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三是切实做好防灾减损。围绕保障粮食“颗粒归仓”,今年新建大疃周家庄、上庄西旗杆石村等5处粮食烘干点,新增日烘干能力1730吨,全市日烘干能力总量达到3790吨,同比增长83%,有效满足规模种粮晾晒需求;大力推广农业保险投保,召开市镇村三级保险工作专题会议,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发动合作社、种粮大户及农户积极参保,做到在田作物应保尽保,据统计全市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投保面积30.18万亩、29万亩,投保率95%、89%,实现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

问:当前我市陆续进入“三秋”农业生产大忙时节,请问农业部门如何备战“三秋”生产、助力秋粮丰产丰收的?

答:秋粮是我市粮食生产的大头,要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秋粮至关重要。当前,全市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市农业农村局立足职能,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力保障“三秋”生产,努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一是强化农资储备和执法监管。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预计为29.3万亩,预计需种量在0.24万吨,商品种、农户自留种各占50%左右,麦种供应比较充足;预计全市秋种用肥1.43万吨,目前市场储备量约1.95万吨,完全满足“三秋”生产需求。同时加大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监督执法力度,已检查农资经营单位70余家,严打假冒伪劣农资,规范市场秩序,净化流通渠道,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

二是加强农机储备与检修。引导10家农机经销公司、49家维修网点提前备足备齐玉米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机具及零配件,抓紧做好农机具检修、保养和调试,目前全市检修各类大型农机具4000余台(套),确保上阵大中型农机具8000余台套。

三是抓好农业技术服务。9月以来,已出动技术人员100余人次下镇进村、走田入户,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指导等形式开展“三秋”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研究制定小麦秋种技术指导意见,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保障秋收和秋种高质量开展。

四是加强“三秋”生产调度。认真落实”三秋“生产日调度制度,建立班子成员分包镇街机制,及时掌握“三秋”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秋收秋种顺利推进。

五是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气象、保险部门建立沟通会商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明确防范重点,指导群众落实排水抢收、散墒整地等农业减灾各项措施,一旦小麦出现受灾,立即组织保险公司实地查勘理赔,加快理赔进度,做到不惜赔、不滥赔,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问:现在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请问在种粮方面都有哪些补贴?

答:政策补贴方面。为应对农资市场价格上涨,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今年5月和6月,中央和省里先后分别下发了2023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812.82万元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74.79万元,结合全市种粮面积,折合每亩补助120.35元、11.83元,主要补贴对象为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补贴资金已通过“一本通”的方式发放到位。

保险政策方面。今年,我市继续推行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保费补贴比例及保额均不变,小麦每亩保费36元,玉米每亩保费42元,各级财政补贴80%,农户需自己缴纳20%,即小麦农户每亩自缴7.2元,玉米自缴8.4元,现行的成本保险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保额高,每亩保险金额均达到950元,相比传统灾害保险分别提高450元、500元;另一个是门槛低,在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大范围的病虫草鼠害后,损失率达到10%以上即可启动理赔程序,相比传统灾害保险降低20%,有效保障农民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保险的保驾护航,特别是遇到台风、暴雨、冰雹等恶劣天气,对粮食作物产量影响较大,而农业保险能够为这些农业生产的“大灾小病”解忧纾难。所以,我们建议广大农民投保,解决种粮后顾之忧。

问:有群众发现去年种植的小麦抽穗后白穗较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个月我市小麦就进入播种期了,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或技术能减轻或避免这种情况?同时就如何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关键要做好哪几个方面?

答:小麦抽穗后白穗较多,大多是根茎部病害造成的,比如小麦纹枯病、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因为这些根茎部病害严重时影响根系吸收的营养及水分向上传输,最终导致穗部过早衰老,表现出白穗,而根茎部病害主要与播种关系较大,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是多种病虫草害开始侵染和初发危害期,是有效压低病虫草越冬基数、延缓病虫草发生的关键阶段期,应重点防治地下害虫、麦田杂草和根茎部病害,兼治锈病、蚜虫、麦蜘蛛、灰飞虱等,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绿色高效”的原则,要将防控端口前移,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科学选用抗(耐)性健康良种。购买种子时一定要从种子经营单位购买有检疫合格证的种子。因地制宜推广、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状好的抗(耐)性小麦品种。

二是加强农业防控技术应用。因地制宜采取深耕、深松或旋耕,要耙平压紧,做好播后镇压,利用物理杀伤和深埋腐熟,降低病虫杂草基数,促苗壮苗。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重发地区适当推迟播期10天左右,晚播地块应加大播种量。

三是全面推行药剂处理种子。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等苗期病虫害的关键措施。根据地块往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选用对路、高效、低风险、持效期长的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并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产生药害。

四是科学实施秋苗期药剂防治。苗期注意查治灰飞虱、蚜虫、地下害虫等害虫,预防小麦丛矮病等,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药性发展。

五是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冬前化学除草应在小麦3—5叶期后、杂草2—4叶期前或基本出齐时进行,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且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的天气,以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施药为宜。除草剂使用时应注意进行二次稀释,避免重喷、漏喷。若麦田多种杂草出现对部分常规除草剂出现抗药性,需要选用新型低毒高效药剂,注意轮换用药。

根据气候条件,今年我市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7日至10月15日,在此我们建议广大农户要科学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适期适量播种。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3—16万。通常每斤小麦种子可出1—1.2万基本苗,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如不能在适期内播种,晚播的要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适当加大播量,10月20日后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1斤种量。

二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75%,播深为3—5厘米,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将拌好药剂的小麦及时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

三是宽幅精播。实行宽幅精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轮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从而导致的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

四是播后镇压。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小麦播种时可随种随压,保证小麦出苗。

问:俗话说“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在农资购买时很担心购买农资时买到假农资,请问在购买农资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农资质量关乎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每年春耕备播、“三夏”生产、秋季农业生产这3个关键时期我们都会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农资打假系列活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检查,确保农民买到放心“农资”,目前秋季农资打假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广大农民群众在农资购买中,要留意以下5个注意事项:

一是慎重选择购买场所。农资质量仅凭肉眼难以加以识别,千万不能贪图便宜,轻信走村串户的流动商贩,随便购买来路不明的农资,要选择正规的农资经营门店和经销单位。

二是认准相关证照是否齐全。购买前应仔细查看农资经营门店是否有农资经营资质、证照是否齐全,合法经营者都会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有关证照,农资经营者除《营业执照》外,还应当具备本行业的经营许可证、厂家的授权委托书等。

三是仔细阅读使用说明。购买时要认真查看商品包装的相关标识,看包装是否规范,标签是否完整,有无合格证、厂名厂址、商标标识、生产日期、失效期及使用说明等,不要购买包装破损、标识不清或不全的农资商品。要弄清适用范围和禁用事项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有不清楚事项的,应向农资经营者或者农业部门进行咨询。

四是完整保留购物凭证。购买时请索要有经营单位公章的信誉卡及购物凭证,并要求农资经销商清楚地标明购买时间、产品名称、数量、等级、规格、型号、价格等重要信息。同时消费者要留存化肥、农药和种子的包装袋、内标签等消费原始凭证,出现问题时,做到有根可查,有据可追。

五是了解纠纷解决渠道。一旦买到假劣农资产品,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解决:一是协商解决。消费者在购买农资产品后发现有质量问题,可以直接找经营者协商解决。二是投诉举报。通过向农业、工商、消协等部门投诉,请求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三是提起诉讼。当事人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按照法律程序对争议进行审理后,做出有法律效力的裁决。

问:金九银十,我市葡萄、无花果、苹果等水果陆续进入市场,想问问咱们农业部门是如何保障水果质量安全的?

答:中秋、国庆期间是我市农产品消费的高峰时期,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集中、事故易发的时段。为让全市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心的农产品,我们采取多种途径确保“双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提升安全意识。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进行拉网式检查,严格检查是否按规定填写生产记录、是否使用国家明令禁用农药,深入到田间地头和投入品库查看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对生产基地和种植户进行田间巡回技术指导和普法教育。9月以来目前已巡查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余家,出动检查人员近600余人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材料2000余份。

二是加强质量检测,保障产品安全。制定中秋国庆“双节”专项抽检计划,加大对上市的葡萄、当季蔬菜等果蔬的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的产出安全,同时发动镇街农安网格监管员及时开展辖区内农产品的农残速测工作,确保抽检范围覆盖面到村到户,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再加一道防线。9月以来,共完成农产品抽检样品600多个,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三是推广承诺达标,筑牢安全底线。加大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力度,结合日常监管和抽样检测,现场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具使用方法,同时向小农户发放纸质承诺达标合格证,引导其在产品销售时主动开具提供承诺达标合格证。目前已完成6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387家蔬菜和水果种植户合格证推广应用工作。

问:我市有19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品品质非常好,但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属于小众品牌,想问问今年咱们在农产品品牌提升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市19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有11个种植业的、7个渔业的、1个畜牧业的。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做大做强“荣成农产”品牌,重点实施农产品地标品牌提升工程,综合评价规模、体量、影响力等因素,最终确定重点提升荣成苹果、荣成大花生、荣成无花果、荣成甘薯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做强地标品牌基础。目前,全市11个地标农产品仅有72家次经营主体办理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较少。目前,正以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实施“地标品牌+企业品牌”双创行动,鼓励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将地标品牌与企业品牌深度融合、齐力打造,力争年内经营主体使用数量突破100家。

二是打造荣成地标农产品集群品牌。前期已启动“荣成农产”宣传标语网络征求活动,并委托威海乡道规划设计公司设计了地标农产品集群LOGO以及苹果、无花果、甘薯、花生4个子LOGO,目前正组织第三方拍摄制作“春夏秋冬”四季农产品宣传片,利用好线上线下渠道,多层次多维度宣传地标品牌。下步计划10月份举办“荣成地标农产品”推介会,邀请国内知名商超、果蔬经销龙头、著名媒体公司现场洽谈签约,引入高流量网红“田间地头带货”,全面扩大地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加快推动地标品牌“走出去”。引导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年内争创省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3个以上,组织企业外出参加绿色有机博览会、亚果会、农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大型展会5次以上,提升地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将“荣成农产”打响全国、产品打进北上广中高端市场。

问:我市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纬度,农产品品质非常好,不少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也都注册了商标,想要发展自有品牌,听说每年威海市都会评选知名农产品品牌,想了解一般什么时候开始评选,需要什么条件?

答:威海市从2017年起,每年开展一次威海市知名农产品品牌评选。目前,我市已有翠虹果品的“翠虹牌”苹果、副食品的“圣农牌”大花生等19家企业产品成功入选。根据往年的工作安排,评选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开始。如果你的企业产品想参加评选,需要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一是要在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地、农产品及原料产地在荣成市境内。

二是申报产品已取得商标注册证书,商标注册人为申报单位,并在申报产品包装、交易文书、宣传资料、展览等使用。

三是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中的一项或多项,并在有效期内。

四是制定企业产品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设计品牌形象、用语、标识,注重品牌传播。

五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无严重不良信用记录,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条件。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评选细节,也可电话咨询我局产业发展科,联系电话7560700。

问:听说今年要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土壤普查?都有哪些作用?

答: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等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主要有3方面作用:

一是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耕地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质量红线,就需要摸清耕地土壤质量状况。2021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查清耕地数量,现在迫切需要开展土壤普查工作。

二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节约水土资源,促进农产品量丰质优,都离不开土壤肥力或土壤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指导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良,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都需要详实的土壤属性数据作支撑。

三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废弃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农用地土壤质量;农田土壤酸化面积扩大、强度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增强,土壤污染趋势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病害加剧,制约土壤各项功能发挥,导致土壤健康下降。为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及其土壤适宜性,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促进“碳中和”,需开展全国土壤普查。

我市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样点总数约为1131个,其中表层样点1114个,剖面样点17个,覆盖全市范围内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目前,第三次土壤普查项目招标公告已发布,下步将有序推进外业调查采样、样品制备、内业检测化验、数据成果汇总等各项工作。

问: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两条底线工作。请您介绍一下我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的认定条件有哪些,以及如何做好防返贫工作?

答:我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的认定条件是一套综合体系,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识别认定,重点关注农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同时关注就医、就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统筹考虑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农户自主应对能力,进行综合研判。

申请成为监测帮扶对象应为农村户籍,且至少存在以下返贫致贫风险之一。

一是家庭唯一住房出现安全问题(需经住建部门认定),家庭无力解决;

二是家里吃水遇到困难,家庭无力解决,包括断水超过1个月、水质有问题、取水距离较远(时间较长)等;

三是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长期慢性病等,医药费较高,家庭无力负担;

四是家里学生上学开支较大,家庭无力负担;

五是家里因灾、因意外事故等造成收入大幅减少或支出大幅增加,影响基本生活;

六是其他影响基本生活符合纳入监测帮扶对象的情形。

符合以上条件,但家庭成员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能认定为监测帮扶对象:

一是拥有并经常使用高档乘用车辆的;

二是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移民避险解困通过货币化安置的除外);

三是注册公司、企业并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性活动且收益较高的;

四是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不依法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到位的;

五是出现暂时性困难但经过自身努力可以克服的;

六是户内共同居住人数模糊不清的;

七是户内存在大额存款收入的。

今年以来,聚焦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重点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着力保持政策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以及民生兜底等9类26项保障政策,继续实施“雨露计划”“乡村公益岗”、跨省务工就业补贴等救助措施,健全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密切关注帮扶政策落实到人到户情况。二是强化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建设“防返贫监测帮扶数据指挥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脱贫历史数据库与各行业部门业务数据,打造集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监督管理、辅助决策分析于一体的监测平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加大特殊群体就业增收。保持本级财政投入不少于1682万元,因地制宜发展一批规模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旅游等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逐步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抓好已建产业项目管护运营,确保年度收益突破1200万元,带动脱贫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通过设置乡村公益岗、以工代赈等方式,保障脱贫人口就业数量稳中有增,年内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6000元,脱贫人口收入增幅超过11%、收入降低户比例控制在5%以内。

问:听说今年“荣成市乡村之星”评选政策有所调整,请问新政策下“荣成市乡村之星”什么时候评选,申报条件是什么,享受什么待遇?

答:从今年开始,荣成市乡村之星选拔由之前的每两年1次调整为每年1次,每次人数不低于10名,支持期为4年。市级乡村之星在支持期内,每人每月享受工作补助500元,每年集中发放1次。支持期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威海市乡村之星、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威海市首席技师、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荣成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成市首席技师等称号者,补助标准实行就高不就低,不重复申报、不重复享受工作补助。

荣成市乡村之星选拔范围是,在农业农村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农民、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人选数量不超过每次选拔人数的30%。

高素质农民:包括在种植、养殖和捕捞等农业领域,从事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人才。

社会服务型人才:包括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从事涉农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工作的各类人才以及民间艺人等。

技能带动型人才:包括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科技带头人以及各类能工巧匠等。

荣成市乡村之星的选拔条件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服务“三农”,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公认度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在荣成市信用管理系统中个人信用等级为B级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具有专业特长,直接从事或经营管理种植、养殖、捕捞、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所领办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

②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在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及农副产品营销中业绩突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区域影响较大。

③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获得国家专利或取得其他重要科技成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④具有一技之长或特殊技艺,知名度高,善于吸纳和利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不断将民间技艺转化为生产力,属全市同行业技术权威或业内水平领先的农村能工巧匠。

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在农村公益性、服务性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荣成市乡村之星选拔按照“自下而上、好中选优、逐级推荐”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的方式进行。当选荣成市乡村之星将优先推荐申报威海市乡村之星和齐鲁乡村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