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镇依托海洋资源,以镇内龙头企业好当家集团为引领,精准定位“海参小镇”这一特色品牌,在海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及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多点发力,加速推进产业建设。突出“链式”思维,发挥好当家集团的品牌效应,深度挖掘海参文化底蕴和工业旅游潜力,着力打造产业突出、功能完整、特色鲜明的精致小镇,为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注入新动能。
一、主导产业发展基础
虎山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45个村、2个社区,常住人口2.8万人,海岸线长45公里,围海养殖5万亩,池塘养殖1.3万亩,主要品种有海参、海蜇、对虾、梭子蟹等。全镇海参养殖面积达6.32万亩(其中好当家5万亩,周边村居1.32万亩),拥有海珍品天然养殖牧场8万亩,是全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尤以刺参为特色,年生产鲜参近1200万斤,产业营收8.4亿元,享有中国“刺参之乡”的美誉。
海参特色小镇以海参养殖加工产业为主导创建,以好当家集团为引领,生产规模方面,虎山现拥有海参相关企业30余家,海参养殖户100余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其中,好当家刺参连续14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并建成全国第一家海参主题博物馆。水产养殖方面,投资30亿元,建成5万亩围海养殖基地和23万个海上育苗网箱;投资10亿元,建成海参育苗车间108万平方米。精深加工方面,以好当家集团荣旺食品与海普盾科技为代表的海参加工企业,年加工即食海参等产品650万斤,并开发海参口服液、胶囊、功能型饮料等20余款高端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建成海珍品交易中心1处,主要出售海参、海蜇、对虾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设电商旗舰店、依托电视购物平台等,在全国24个省及直辖市开设400多家海参销售点,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年周转量可达1万吨,交易额可达10亿元以上。技术研发方面,拥有院士工作站1处,海洋产业重点研发人员306名,参与制定了干海参、即食海参等3项行业标准和干海参等3项国家标准,拥有海参口服液的制备方法等发明专利11项,国审刺参新品种2项,在海参养殖加工领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海参精深加工技术于202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二、目标定位
短期目标:依托镇域内6.32万亩的海参养殖区域和好当家集团108万平方米海参育苗养殖车间,以好当家为龙头,进一步带动提升周边养殖户养殖技术,提高海参产量,力争在短期内达到海参苗年产量800万斤,鲜参年产量1500万斤以上,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优化创新海洋生物产品精深加工自动化关键共性技术2项,改造海洋生物产品智能化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新开发2个海参功能性产品,提升海参产品附加值。
中期目标:继续扩建海参育苗车间达到150万平方米,实现海参苗年产量1200万斤,鲜参年产量2000万斤,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通过引进和推广一批海参育苗养殖和营养物质提取的生物科技项目,实现推广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3套以上,对接山东省科技厅,申报实施海参产业高效智能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海参岩藻多糖副产物资源回收生产及特需食品的研发等项目,有效突破海参养殖效果不稳定、营养功效因子难保留的技术瓶颈,并结合线上电商直播带货和拓展线下销售渠道,提升海参阿胶糕、刺身软胶囊等高附加值产品10%的销售额,增加产值8亿元。
长期目标:实现“一只海参、百亿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技术改进和扩建育苗车间至200万平方米,海参苗年产量达2000万斤、鲜活海参年产量达4000万斤、开设好当家有机刺参专卖店1000家,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时,依托好当家集团50平方公里陆海板块,在壮大现状产业发展基础的条件下,运用“旅游+”的思维,整合海、岛、滩、林、水等旅游资源要素,对现有的高尔夫会馆、渔港码头、海参博物馆等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建成总占地5600亩的集“海参文化”“高尔夫度假”“滨海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区,以海洋食品加工产业为基础,串联海参博物馆、天海湾海洋牧场、省级垂钓中心等资源,开发新兴业态,打造集育苗-养殖-捕捞-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营销-文旅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集群发展,叫响海参特色小镇品牌。
三、发展思路
把海洋产业提档升级作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拓展海洋生物保健品等新兴产业,精准延链强链补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突出一产产业优势。巩固打造产业链的基础端海参育苗产业,全部采用“投苗不投饵”的围堰底播方式,通过围海大坝400多处闸门进行排水和纳水等水交换工作,为海参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和丰富的天然海藻和微生物为饵料,使其在完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并通过引进海水源热泵等项目,降低育苗养殖供热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企业海参育苗养殖运营质量和效率。同时,深化村企融合,发挥好当家品牌效应和技术优势,辐射带动周边村居开展海参育苗养殖和产品粗加工,提高镇域海参总产量及产值,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2.加快二产产品升级。践行“5+2”七大产业链发展思维,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和项目的引进和培育,联合国内知名海洋院校,建设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海参加工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开展海参养殖技术研发,培育刺参新品种,提升海参的成活率。在加工方面,实行海参粗精深加工和海参副产物精深加工并行,开发即食鲜海参加工技术。此外,发掘海参的药理、生物功能,重点开发海参原浆、刺参软胶囊、海参功能型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3.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充分挖掘虎山镇海参特色小镇旅游资源,推动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利用好休闲垂钓基地、天海湾海洋牧场、海参博物馆等,对好当家高尔夫球场等设施重置升级,整合资源打造镇域3A级旅游景区。以电商孵化基地平台打造为契机强化线上宣传,与专业电商团队合作,丰富海参博物馆、海洋牧场等特色地标,向外推介虎山海参、特色农副产品,持续扩大海参及深加工产品销售量。
四、重点任务
强化产业发展“链式思维”,通过产业发展强链、产品升级延链、配套设施补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小海参撬动大发展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从养殖、加工、服务三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聚焦“强链”,推动产业高效发展。投资2000万元,实施空气源、海水源热泵工程。从水产养殖基础入手,以热泵逐步替代锅炉供热,在已确权的场区内,提升水产种业企业的设施水平,建设1栋建筑面积为3630平方米的刺参核心群体保存车间,规划建设5栋生产配套泵房、4处生产配套蓄水池,常态化检修育苗车间、隔离检疫设施、育种实验室、生产配套系统、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育苗场区其他车间电力、供水运行正常。从运行成本上看,降低工业能耗70%。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水产养殖的合理性、生态性,改善良种数量少,优良种苗繁育能力严重不足的难题,实现海参育苗养殖环节降本增效。
二是聚焦“延链”,助力产品提质增值。围绕“海参小镇”定位,做好海洋产业方面高端产品开发、首端生产技术“两端”发展的文章,一方面,瞄准附加值高的蛋白粉、面膜、功能型饮料等海洋生物制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精深加工产品等,继续深入建设海参多糖肽分子加工项目,利用海参加工副产物,建立规模化加工提取活性物质的生产线,年可回收利用海参漂烫液5000吨,处理海参肠400吨,研发具有抗菌、提高免疫、降血脂、保肝护肝、改善睡眠等生理功效的海参系列功能产品。另一方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同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500万元,引进刺参养殖采捕机械化装备创制项目,推行“机器换人”的生产模式,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突破水下目标自主识别与定位、刺参自适应柔性采捕技术、高机动智能采捕平台精准控制、不同体重规格自动分级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适用于海区、移动灵活、定位准确、采捕精准、性能稳定的刺参智能化采捕装备,实现全人工替代。
三是聚焦“补链”,打造精致特色品牌。一是深化村企统筹融合,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为主导,以好当家集团为龙头,周边企业、村居、养殖户共同参与的海参产业共富联盟,好当家集团提供养殖技术,并与村居、养殖户结对帮扶,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集聚效应,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提高周边村集体经济增收;二是推动优质资源整合,依托虎山镇电商助农平台,以建设国家级特色小镇为抓手,重点抓好中华好当家海参博物馆、国家级海洋牧场资源利用和宣传推广,投资600万元对高尔夫球场设施重置升级,打造区域性文旅研学基地;三是牵线助力多方联合,以“荣归故里”计划为契机,开展海参产业链条等专题“下午茶”活动,引导企业进一步发掘人脉资源,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联动的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创新宣传模式,拓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渠道,营造人人参与小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政策需求
1.财政扶持。对接申请上级财政用以扶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产业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合理确定特色小镇财政上缴基数,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级主管部门视情况给予专项补助。
2.基础设施。加强统筹谋划,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完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污水处理、垃圾转运和电力设施建设,完善电力、燃气等设施,推进集中供气、供热或新能源供热项目。
3.宣传推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镇域全民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的浓厚氛围,通过回引“荣归故里”在外能人对接招商和项目资源,协调资源优势互补,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