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优化营商环境>营商速递

【包容普惠创新】挖掘海洋底蕴,领航海洋教育

时间:2023年08月15日 17:11 来源:荣成市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次数:

近日,市石岛实验小学、石岛实验中学、好运角中学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首批海洋文化教育领航校”立项单位。   

市石岛实验小学坚持“海文化·大教育”特色发展道路,提出“海韵教育”主张,以丰富多元的海洋课程为载体,传承淳朴、协作、进取的渔乡文化,践行开放、包容、博大的海洋精神。漫步校园间,海韵扑面来。特色鲜明的“三园四廊六室”和“海韵校园十景”,是孩子们学习和实践的乐园,承载着学校海洋教育的历程;创意多彩的“海韵教育印象馆”,融作品展览、活动展示为一体,成为海韵打卡新地标。石岛明德小学校史馆充分展示了明德小学的光辉历程和红色底蕴,被威海市委组织部列为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韵盈校园,处处皆课程。学校聚焦核心素养、个性发展与海韵特质,构建了兼具渔乡底蕴和国际视野的“小航船”特色课程体系。将原有的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重新架构为领航、启航、远航三大课程群,规划设计课程实施“1335航行路线”,深耕海韵课堂,引领全体师生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丰富的海韵文化和课程,成就了“海之子”的个性绽放,也助力于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6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比赛竞赛获奖,近千件作品在山东省博物馆等场馆展出。教师在参与特色课程建设中逐步走向专业化,课程领导力不断提升,业务成果丰硕。学校获评省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海洋教育特色研究成果获评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首届威海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近年来,市石岛实验中学依据地域优势,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以“焕发海洋热情、释放教育潜能”为切口,构建了基础、拓展、研究三维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年级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联通、海洋教育与学科、环境协同发展”的格局。与驻地社区等共建单位组成协同攻关的海洋文化教育联盟团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文化探访、海洋环境保护。完整的课程体系、实施机制及评价模式,将海洋文化教育与学校各个层面工作紧密结合,推动推进学校育人工作有系统、有实效地开展;伴随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逐渐加深了他们对海洋的认知与情感,进而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研学旅行与社会实践活动也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学校、了解教育,提升了居民的共建共驻意识,促进了社区和谐,推动了社区治理。

市好运角中学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60%以上的学生为渔民子女,为此,学校发挥地域优势,抓实海洋意识教育,提升学生海洋文化素养,成效显著。

一是创建环境文化,突出海洋教育特色。打造海洋科普宣传长廊,布展学生的海洋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融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技、海洋利用等宣传刊板于一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教氛围,让孩子们时刻耳渲目染,提高海洋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海洋教育,班报中设置海洋知识版块,每月评比更换;定期举办海洋知识手抄报大赛,优秀作品张贴展示,让正向引领处处可见。开展好海洋类兴趣小组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传递科学精神,可观、可感、可操作。二是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海洋教育体系。借助渔乡文化,学校建构“渔耕”特色课程群,通过拓展海洋文化、探究海洋科技、传承海洋劳动技法等三大领域全面展开项目化学习,形成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校本课程30余门。三是丰富研学项目,科普海洋文化知识。将研学与当地海洋文化有效衔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成山头、天鹅湖、西霞口海洋馆、航海博物馆等景区,走进渔民的节日、家庭、工作环境,走入海带加工、海洋生物制品等企业……全面开展探秘家乡的活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的责任意识。

“山东省首批海洋文化教育领航校”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鞭策。下一步,市教体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我市中小学海洋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继续深入推进海洋知识教育,营造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氛围,普及海洋知识,提升海洋意识,引导学生走近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