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食记》
葛亮
《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
推荐人:夏瑶
推荐理由:明线是写饮食和厨子,暗线是写旧时代消失的风骨、气节,是写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执着,是写食物中藏着的人情与智慧。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人间味是食知味,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
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是对古往今来关于“食”的诸多表述的形象概括,也是《燕食记》的主旨所在:通过写“吃”,就能准确地描述中国人的一切。其实,“吃”不仅是“中国人的道理”,也是所有人的道理,即人类的道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是人类生存之基,“穿”是人类文明之始。吃穿并列,揭示了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吃穿都重要,但吃在前,吃更重要。《燕食记》的主题是味道、世道,味道居先,世道是背景。世道渺渺,世事苍茫;味道悠悠,滋味绵长。串起味道的,是荣贻生、陈五举两位主要人物;串起世道的,是叶凤池、向锡堃、司马先生等辅助人物。人性,是《燕食记》味道世道书写的必然延伸,每个人物有每个人物的个性,不同的个性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选择。葛亮的安排,很有深意,值得认真体察,体悟,体会。
来自豆瓣网友的一些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