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2023年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评估合格名单,荣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试点成功通过考核验收。
2021年3月,荣成市社会信用中心承担全国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荣成市坚持把信用建设标准化作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专门的标准化试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赋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了全面归类、整理、挖掘和提炼,组织编写了包括政务、行业、社会、商务四大领域,涉及农村、社区、市场主体、重点人群等各个方面的信用建设标准,共计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33项、服务保障标准子体系70项、服务提供标准子体系156项,形成了社会信用体系从建设运行、管理评价到信息服务、信用应用的“荣成标准”。
一是组织机构标准化。市级层面,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双牵头”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直属市委的荣成市社会信用中心,编制16名;部门层面,各市直部门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兼职信用管理员;镇街层面,区镇街设立基层信用办,村居成立信用管理议事会。目前,荣成市共有信用管理员3578人,信用指导员124人,信用监督员50人,有效地保障了信用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二是信用制度标准化。荣成市注重信用建设建章立制,出台了《荣成市社会信用管理办法》《荣成市个人诚信积分管理办法》《荣成市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50多个规范性文件、270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规划、备忘录、办法等多层次的配套制度体系,搭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信用制度框架,确保信用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平台建设标准化。开发建设了全国首个“县域一体化”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包括公共信用信息、行业信用监管、村居信用等六个子系统,实现了信用平台系统覆盖到所有行业领域、信用管理对象覆盖到所有社会组织成员、信用信息征集覆盖到所有经济社会活动。
四是信用监管标准化。荣成市不仅在国家要求的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实现信用全覆盖,还结合荣成自身特点,将城市管理、海洋渔业、冷链物流、休闲农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纳入信用监管,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构建起全市行业信用监管一盘棋的“大信治”格局。
五是信用服务标准化。线下,在政务服务大厅和22个镇街、53个社区设立公共信用信息查询窗口,配备信用报告自助打印机,每年提供信用报告超过1.5万份。线上,依托“信用荣成”网站和“信用荣成”微信公众号,开发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下载等功能版块,实现数据多跑路,掌上查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