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区镇动态

谷雨祭海祈丰年 渔家文化永传承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08:00 来源: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2023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暨渔民节在成山头隆重开幕。


▲震天动地的渔家锣鼓,振奋人心。


▲庄严的祭海仪式,承载着渔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活灵活现的百鱼上岸,尽显胶东花饽饽的魅力。


▲40余项传统非遗项目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游客。


谷雨时节,正是海水春暖之时,也是春季鱼汛之际。此时百鱼要行至浅海地带,这是谷雨送来的信号,也是蓝色海洋给予勤劳勇敢的渔家人的馈赠。4月22日上午,2023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暨渔民节在成山头隆重开幕,渔家人通过盛大的祭海仪式和精彩的民俗表演,祈愿今年风调雨顺、预祝丰收。

当成山头升起中国大陆海岸第一缕阳光时,活动现场已聚集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上午9时30分,2023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暨渔民节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中,震天动地的渔家锣鼓响彻全场,锣鼓鼓点紧凑明快、粗犷豪放,体现了大海的雄浑浩瀚,鼓舞了人们与大海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伴随着激情昂扬的音乐,渔家秧歌的舞蹈队员们面露喜色,踏着愉快的节拍起舞,用优美的舞姿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渔民号子雄浑豪迈,充分体现了渔家人热爱生活、敬慕大海、敢于直面困难的英雄气概。祭祀歌舞《龙王祭》更是再现了荣成特色的谷雨祭海场景,为市民及游客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我感觉这场活动特别热闹,人们在这里生活安居乐业、喜气洋洋的庆祝节日,不断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特别好,我深深地感受到荣成老百姓的生活特别安逸,特别欢乐。荣成人友善、好客,风光也很美,我很喜欢。”游客柳信说道。

祭海仪式作为渔民节的重头戏,不仅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更有着保护海洋,感恩海洋的深远意义。伴随着彩游队、渔家锣鼓、舞龙舞狮和渔家秧歌表演,启祭仪式正式开始,恭迎龙王、渔娘献五果、祭团敬香、诵《祭海文》、祭团敬酒,一一再现了祭海祈福的盛况,表达了靠海吃海的渔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也祈愿着一年的风调雨顺、鱼虾满舱。

此次活动还设置了非遗展示区、海洋预制菜品展示区和美食区,市民及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体验剪纸、结绳技艺、面塑等40余项传统非遗项目,还可以品尝到荣成特色美食,为市民及游客送上一场文化与味蕾的盛宴。

渔民节又名“渔民开洋·谢洋节”,源自北方沿海渔民传统的谷雨节,也是渔民出海的“壮行节”,荣成渔民过谷雨节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渔民开洋·谢洋节于2008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并于2018年获得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渔业文化节庆称号。近年来,我市在谷雨节举办的系列海洋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许多游客和当地百姓的期待。

热闹的节庆活动有效拉动了区域旅游。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万名游客目睹了渔民节盛况,并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自主传播。新华网、《中国文化报》、《中国商报》、大众网等10余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山东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中国荣成”微信公众号、“荣成融媒”视频号、“山东荣成@vou”抖音账号“直播荣成”客户端,“荣成文旅”视频号等新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吸引了200万余人在线观看。

我市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县级市,千百年来,荣成渔民在与大海风浪的长期抗争中,创造产生了大量与渔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渔民文化。多年来,我市将海洋文化传承和海洋经济发展融合推进,通过举办渔民节,成立渔民号子、渔家锣鼓等渔民文化协会,开展大规模的“三渔文化”培训及赛事,不断将渔家文化、海洋文化发扬光大,赋予新时代文旅发展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

盛大的渔民节也拉开了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的序幕。未来一个月内,千人祭日大典、成山头吃会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民俗旅游、非遗展览、非遗美食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国内众多非遗专家学者参与的海洋民俗文化座谈会、山东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培训班等高端学术性活动将陆续举办,让传统海洋文化更深度地融入生活、融入旅游、融入“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建设。

活动当天,我市同步启动了“文艺名家荣成行”活动,即日起,全国范围内13个文艺家协会省级以上会员,可享受不限次数游览我市A级景区、免首道门票的特殊政策,通过画荣成、写荣成、唱荣成、拍荣成,全方位展现我市的独特魅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