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平台。返乡创业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同时,广袤家乡也回馈他们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返乡创业的青年才俊们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内在活力,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寻山一大批远飞的“大天鹅”如今回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广袤的乡村、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同时也为更多返乡的青年才俊们提供了出彩的舞台。从立足高精端、发展种养殖业到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从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2022年以来,寻山街道以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镇街建设为立足,培养越来越多返乡创业人员用坚持、专业和执著在农村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01
荣成寻山集团研发中心主任 卢龙飞
五年前,在外求学十多年的80后博士卢龙飞想到回乡创业时,考虑的是成长和发展的方向。一个偶然的机会,卢龙飞回到荣成来到寻山集团,却促成了意想不到的科研项目。卢龙飞敏锐地意识到,故乡熟悉的沧海桑田背后,还蕴藏着一片学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的蓝海。于是乎,他的实验室从高高的教研楼搬进平房一样的车间。
“我是在201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毕业后也是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当时也考虑过很多地方。我的专业是海洋生物学,也考虑过青岛的一些高校院所,包括咱们荣成的一些企业、政府的一些机构等等,但最终是选择了回到寻山集团。”
作为一个在外求学、打拼过的农村娃,卢龙飞明白,故乡不仅仅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们的乡土情结。在乡村做产业,就要守住这份情怀。而今,经历了几轮摸索、蜕变后,回乡——在卢龙飞眼中已不只是一门“研究”,而是与绿水青山、蓝天碧海共建共享的全新生态。从加入到融入,自己不仅仅是技术创业者,还是家乡经济发展的“助推人”。
“咱的微藻产业不与渔业争水,不与农业争地,它在一块盐碱地甚至是任何一块不适合耕种或者是生产作业的环境就可以进行生产,是一个非常好的具有前景的一个产业。而且我们的微藻养殖不局限于提取营养物质,它还可以用于鱼虾贝类的育苗,就相当于是我们婴幼儿吃的一些奶粉,我们微藻就是这些鱼虾贝适宜的非常高昂的奶粉,它可以让鱼虾贝快稳定过幼儿期,进行快速的生长。此外,我们的海洋微藻产业,也是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能为国家的“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咱们微藻产业,只是吸收一点点的营养盐,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大量的氧气,这也是能为国家的碳达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阳光产业、绿色产业。
“离土不离乡”是大多数中国人心底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社会更多是乡土性的,这也是很多青年返乡创业的深层动因。卢龙飞入职五年,钻研贝藻种质保存和新品种研发,制定《鲍鱼生长指标测量技术标准》等多项行业规范,参与并育成皱纹盘鲍“寻山1号”、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等新品种,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1.2亿元。坚持创收和科研齐头并进,卢龙飞在寻山集团同步完成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个人发展与海洋生物产业共进步、同成长。对于80后的卢龙飞来说,“回家”便是返乡的全部意义所在。
“其实我就是一个本乡本土的荣成人,也是非常喜欢咱们荣成市的环境。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也了解到,政府为了支持我们青年人归来也是给与了非常多的措施与补助。比如像当时提供的百千万的补贴政策,这对我们博士也就是高层次人才,包括其他科研工作者回来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在生活上、工作上的补贴。总的来说,考虑到乡情,包括父母、家庭等等的一些因素,最终是选择了回到荣成市进行创业。我在这里找到了对自己而言更好的学有所用的地方,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02
“青春须早为,岂等长少年”。席荣芾,席慈品牌创始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席慈传统疼痛疗法传承人,受家庭文化熏陶自幼学习八极拳,毕业于中国山东协和,北漂三年,海外三年。2016年回到家乡荣成市寻山街道创办红旗饭店,2022年5月创办荣成烟墩角红曲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布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纯天然食品制作和互联网销售。说起自己的成长之路,席荣芾告诉记者,北漂三年他干过保安、打过地铺。在酒店期间,一位讲师让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重新规划和定位。
2016年,在外漂泊多年的席荣芾转变思路返乡创业,试着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金和经验,从父辈维生的餐饮业做起。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开办了“红旗饭店”,顺利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好家里这个地方改造,我跟我父亲说我有能力,咱们不要只做一个小店,咱们做一个大店试一试。正好那些年,我这一代人,结婚的有很多,我说我们真正做婚宴大厅的人好像没有,那我们现在做一个大的尝试,我们不要做散台,不要做包间,我们就去做一个大厅。我们把三个大厅装修成不一样的风格,能够同时承接三家婚宴,去做八十桌的婚宴,这样的话在乡镇里是第一个,是没有的。然后我大胆创新,我说很多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开一次跑车,那我就去买一辆跑车,给所有在我这里结婚的人当婚车用,免费用。然后我就买回了我人生第一辆跑车,也是荣成第一辆保时捷跑车,拿过来给所有人开,只要是在我这里结婚的,我都给他提供。然后我也把菜品的质量提到最高,然后再把价格压到最低,每个人一百二十多块钱的标准,以前都说结婚三大件,海参鲍鱼大虾,在我这里都能吃到龙虾。就是一切都回馈给乡亲,这是我的第一个创业。”
“然后在这个创业不断的延续下,也做了四五年的时间,也有起色,基本上荣成很多人都知道有红旗饭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席荣芾说,就在自己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打击悄然而至,自己的腰突然不能动了。一个三十岁的青年,躺在床上,不能运动、无法正常生活,母亲用祖传的按摩手法和理疗方法给他调理了三四次后,他居然可以站起来了。因为这个机缘巧合,便开始了对健康、养生的探寻之路。
“然后我就尝试,我就出去拜名师学,无论是道家的医学,所在教学中医的学校,还是拜访这些国医大师的老师,还真就让我学到了精髓,我也学到了这样的方法,我的融汇贯通加上父母和老人的传承,融合成我的这一派,我就去申请了非遗,现在叫席慈传统疗法,寓意是一席慈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漏又遇打头风。席荣芾说第二年四月份自己在青岛讲课期间,一向对自己很是放心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吞吞吐吐的语气,让自己觉出了不对劲。
“课程一停,我就立马给我妈打电话,我说怎么了,我妈说你爸梗了,心梗了。那个时候是,我爸心梗了之后不敢告诉我妈,他就自己打的救护车,送到了寻山医院,当时值班医生就说,你这个不行,很严重,你要立刻去中医院,医生给到的建议就是立马打支架。”
父亲的意外病倒让席荣芾坚定了回乡的信心,作为独子的他开始回家照顾的父亲,而也正是在给父亲调养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健康养生的这片蓝海。
“我和我妈就商量说自己回来调理。用推拿、拔罐、按推等等这些方法一并上去,给他疏散,升阳,包括也用上艾灸,种种的这样让阳气充足起来,心经也没有那么堵,我父亲就有好转的迹象。通过这个我就想到,有没有什么活血化瘀的东西可以吃到。因为一旦梗,就是淤了,想来想去,我就想到了这个红曲,这个红曲就是药食同源的,它也是药,也是食品。”
席荣芾说,如今父亲的身体调养好了,自己也打开了健康养生大门的密码。眼下,他仍在红曲的衍生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为理想奔忙,庆幸的是小小的红曲已经做成了产业,并走上了央视的舞台。
“我不认为一定要在大城市才能做好,当然在大城市可能会更方便一点。因为有很多巨人的肩膀,去供你可以操作,但是如果我们在本乡本土里面,我们学到新进知识的人,再回来的时候,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用很多精彩的分享案例,我们在这里,反而更容易起来,因为我们的根在这里,得到更多家庭、亲人、朋友、政府各方面的助力,这样的话,也是很好的一件事。人在哪个地方爆发其实是有因缘的,我觉得我在荣成,就在我的家乡,我会做一点事出来。”
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是特别了不起的事!返乡创业后的卢龙飞和席荣芾们也曾遭遇过质疑、不解,经历过感动和泪水,但回头想想,当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父老乡亲们的笑脸,一切都浓缩成一句话:“回乡创业,很值得!”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将在蓝天碧海、地头田间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