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杜局长,马上就是4·15国家安全日了,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生态安全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答: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
访谈时间:2023年4月13日
主题嘉宾:党组书记、局长杜敦义 党组成员 张胜 荣成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蔡杰
问:杜局长,马上就是4·15国家安全日了,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生态安全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答: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生态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的母体,人类生存需要的水、空气、土壤和食物等均有赖于生态系统的供给;生态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本保障: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防治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生态安全是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固基石:有效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最重要的公共政策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政局的稳定;生态安全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资源消耗、森林减少、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都影响着国土的实用价值、产出效益和发展潜力;生态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基础:要获得充分的土地、矿产、水等发展资源,必须解决和应对好相关生态问题。
问:咱们为了维护生态安全,都开展了哪些相关工作?
答:从广义上来讲,我们生态环境分局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生态安全服务的,下面我简单从危废安全、核与辐射安全、水环境安全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危废安全: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部分危险废物,如不加以规范化管理,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的环境功能等级,同时对市民的居住和健康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通过威海市危险废物全过程闭环智慧监管平台对全市332家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贮存、转运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化监管,督促企业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档案、定期申报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情况,不断提升企业对危险废物的重视程度,2022年全市企业通过该平台安全转运12000多吨危险废物,有效降低了危险废物对全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今年,我们也在开展危险废物百日攻坚排查行动,对每个镇街、每个涉及危险废物企业采取拉网式排查,如果各位市民有相关线索,也可以拨打电话7592857与我们联系。核与辐射安全:许多市民现在依然是“谈核色变”或者“谈辐射色变”,但从科学角度来讲,核能发电比传统意义上的火力发电更加安全且环保。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更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而所谓的辐射呢,实际上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世界里,如果没有辐射,生物将无法生存,一个防护良好的核电站,不会对人的生活构成辐射危险,核电站周围1年的辐射量只有一次胸透的一半。而在核电站工作一年受到的辐射剂量,大致相当于一年抽了四包香烟,所以说,大家完全可以对核电安全放心。当然了,虽然核电的安全稳定系数很高,但我们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核事故应急方案,以控制或者缓解突发核事故后果,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人身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水环境安全:饮水安全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保障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努力打造“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我们对全市重点河流按照“一河一策”要求制定综合整治和水质保障方案,积极开展河道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健全完善日常管护机制,做好日常水生植物清捞,强化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治理,全面做好重点河水水质保障,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问: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关于全力服务一季度“开门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其中有哪些红利,您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
答:《若干措施》主要是省厅围绕省委省政府“实现首季‘开门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更好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同时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从而制定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主要分为6大部分,共27条具体措施。第一部分为强化环评保障服务,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共3条具体措施,分别为聚焦重点项目强化环评服务、加强环评政策咨询服务、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等。第二部分为强化降碳减污,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共5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深度治理、推动重点流域“保水质、增颜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提升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推动重点领域降碳增效等。第三部分为强化环境要素保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4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要素保障、对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绩效分级管理并实施差异化管控、创新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优化VOCs排放治理措施等。第四部分为强化财政金融保障,拉动环保有效投资。共5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尽快下达生态环境财政奖补资金、建立生态环境治理预储备项目清单、健全完善省环保金融项目库、深入实施环保企业金融辅导、组织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对象评选等。第五部分为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共5条具体措施,分别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扎实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等。第六部分为强化帮扶指导,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共5条具体措施,分别为加强典型示范和政策帮扶、深入开展生态环保科技帮扶、全面落实重型柴油车远程监控“白名单”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执法帮扶、切实加强环境安全防控等。
我们生态环境分局也将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促进、倒逼和支撑作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环保力量。
问:张局长,春天是扬尘天气易发的季节,今年咱们采取了什么工作来防治扬尘污染?
答:根据《威海市工业企业扬尘整治提升工作方案》要求,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工业企业扬尘治理要求,在今年10月底前,督促企业落实好各项扬尘精细化管控措施。我们也会加强对工业企业在物料运输、装卸、储存、输送、生产等各环节的监管检查,确保工业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全流程控制、收集、净化处理,着力强化工业企业扬尘管控。强化执法监管,实施全过程、差异化和精细化管理,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问:对企业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企业应当落实扬尘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根据物料的性质和产生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强化各项扬尘治理措施,确保治理设施正常使用;企业应在厂区或堆场门口等明显位置设立扬尘污染防治告示牌,对责任人、举报投诉电话、防尘降尘措施和物料运输单位等内容进行公示;同时企业也应加强企业员工的抑尘培训,熟练掌握日常管理中面对扬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企业还应当按照威海市重污染天气管控有关要求,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施方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状态下,按规定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行动和应急响应措施;贮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场应当密闭。暂未实现密闭的,应当设置不低于堆场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加强抑尘、除尘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厂区或堆场周围裸露地面应实施绿化或硬化,种植草坪或防尘树木,减少起尘。
问:对物料堆放处有什么要求?
答:堆场地面必须全部硬化,地面清理干净,不得有积土、积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粉状、粒状物料及燃料应当进入全封闭料仓,实行密闭储存。其他类型物料采用入棚入仓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方式进行储存,并采用洒水、喷淋、覆盖等综合措施进行抑尘;适合喷淋的物料堆场应设置固定式或移动式的喷淋设施;建设全封闭料仓的,企业可在料仓顶部因地制宜布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全封闭料仓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问:蔡队长,今年咱们生态环境分局开展了哪些工作来提高群众满意度?
答:通过对近年来的群众诉求分析整理,我们发现虽然许多企业已经能做到达标排放,但由于部分居民区距离企业较近,或不同人群对外界刺激的感受程度不同,异味、噪声等问题对周边居民感官上仍能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此类现象,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整治提升措施。一是8月底前,督导所有电机、房车等表面涂装企业对低温等离子、光氧化等低效废气处理工艺进行提标改造,配套建设催化燃烧处理工艺对废气进行深度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二是结合环保管家,聘请第三方企业对50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按照《排污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排查企业存在问题,7月底前督导企业全部完成整改工作,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群众的影响。三是针对农村小面粉加工点等小作坊噪声问题,会同相关镇街引导业主合理安排生产加工时间,采取封闭生产等措施,减轻对周边环境影响。对浦林成山、钢丝帘线、青岛啤酒等工业企业,督促在做到达标的前提下,强化日常环境管理,进一步减轻对周边环境影响。对商户风机噪声扰民问题,督导业主对风机采用隔音棉等材料进行封闭,并对老旧风机进行更新。四是会同相关镇街对重点企业周边投诉群众开展一次精准走访,宣传环保相关政策,了解群众诉求,争取群众理解。同时,对重点信访件和重复信访件梳理,定期开展实地走访和回头看,防止问题死灰复燃;对不满意件加强沟通协调,阐明相关政策情况,取得诉求人理解,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同时,我局也在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民生诉求案件接收、查处、审查、回复等各个环节,所有诉求案件在规定时间前4小时内回复,不得出现超时现象。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现场检查记录、相片、限期改正通知、监测报告等内容,全部归档,形成闭环管理,切实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对于阶段性办结和群众反映强烈、重复投诉的案件,制定台账,定期督办,确保查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