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其他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431K/2023-01108
    • 发布单位:荣成市海洋发展局
    • 内容分类: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2023-02-2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荣成市海洋发展局2022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3年02月24日 08:57 来源:荣成市海洋发展局 浏览次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局之年,是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一年来,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业务上级的总体部署,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个大局,突出抓好队伍建设、渔船管控、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海洋经济等重点工作,全力促推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73.4万吨,产量指标连续41年居全国县级首位。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作风过硬、敢打必胜的干部队伍

成立第一届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出台《先进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建立组织生活巡听制度,先后研究涉及全局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21项,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台”、“机关干部当讲师”等活动14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志愿活动65场次。防疫期间,广大干部职工逆行出征、“疫”无反顾、勇往直前,先后赴人和镇、德平社区、崖头社区等开展防疫志愿2000多人次,展现了海渔人激流勇进、同舟共济的担当奉献精神。

二、放大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

(一)海洋经济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先后完成《全市海域开发利用调研报告》《“黄金水道”开发利用调研报告》《开海以来近海捕捞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等10余份调研材料,其中“黄金水道”纳入威海市政府督办台账,政府办以《2022年海洋经济发展思路》为蓝本,出台《荣成市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意见》,《开海以来近海捕捞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被威海市政府《决策参考》采用,获评威海市优秀调研成果,我局提议的海域证、养殖证“双证同办”,筹建鲁荣海洋发展集团等事项均已启动实施,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双试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走在前开新局”为目标,以系统集成改革为突破口,按照“跳出渔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推进海洋产业各领域系统集成变革,我局3项“双试点”改革成果,入选全市“双试点”改革典型案例。

(三) “双招双引”成绩可圈可点。成立局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全市海洋资源、远洋渔业等优势,迅速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共落地招商引资项目4个,盘活土地14亩、厂房6748平方米,外资到账300万美元。依托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办公场所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蓝创谷”海洋专家驿站,引进水科院渔机所、中科院海洋所、哈理工威海研究院等涉海高校院所4个专家团队进驻。先后与水科院渔机所、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各涉海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4份,建设“荣成渔业机械仪器创新研究院”“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培训中心”等平台2处,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争资立项取得有新突破。全年争取上级无偿资金5.58亿元,获批渔业项目27个,批复收储流通、渔港经济区、联合育种、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等项目25个。生态浮漂更新试点、省级海洋牧场建设、渔港升级改造等34个项目顺利验收。荣成市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申请国家补助资金2亿元带动地方投入10亿元以上。

(五)产业链条持续发展壮大。发挥链长制牵头单位作用,制定《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方案》,加强产业链工作的统筹谋划和一体推进,促成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海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5月17日,组织召开“中国海洋生物产业名城”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产业推介大会,现场签约13个项目,先后举办海洋医药保健品、预制菜、鱿鱼、金枪鱼、海带等产业“下午茶”畅聊活动6次,维尔塔宠物食品、博洋优品、讯展海洋食品精深加工等7个招商项目落地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六)渔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创建“中国鱿鱼之乡”特色渔业品牌1个,“中国海带之都”通过专家复审, “荣成海带”地理商标在20余家海带加工企业推广使用,先后组织企业参加2022中国水产品预制菜及新零售大会、2022年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良之隆第十届中国食材电商节等知名展会10余场次、40多家次,沙窝岛基地专题推介会在海口成功举办,浦臣水产、广信食品获批第二批农产品出口产业聚集区和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

三、放大资源优势,培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渔业经济

(一)海水养殖加快绿色健康发展。与国家藻类体系等科研院所合作,全面做好海带抗灾自救、牡蛎三倍体繁育等工作,保障海水养殖绿色生态健康发展,新创建海带、皱纹盘鲍和刺参3个国家级良种场,获批靖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长青海科、好当家和西霞口3家公司获批山东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长青海科同时入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中鲍鱼、海带和裙带菜强优势阵型,好当家入选刺参强优势阵型。6月11日,在成山鸿源海洋牧场举办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褐牙鲆、中国花鲈、海蜇等苗种321万单位,全年增殖放流鱼虾蟹蜇藻等3.6亿单位,累计投放大块礁等人工鱼礁6.8万空方。各海洋牧场及海钓场共接待游客数25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700多万元。全年完成养殖产量92.8万吨,稳住了“海上粮仓”基本盘。

(二)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海带受灾后,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获批3000万元海带灾后恢复生产资金,将全部用于海带保险补贴,实现海带受灾、保险兜底。围绕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5月份,启动建设全国首家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海带种质资源库,解决海带受灾无成熟种海带可用、养殖品种断代等问题。6月份,申请上级部门,在我市布设首座波浪浮标,实现对海洋波浪及水温的长期、连续观测,填补我市养殖海域波浪观测的空白。11月份,再次在烟墩角海带养殖海域布设水质浮标1套,实现对水温、盐度、pH等指标进行长期、连续观测,掌握水质变化趋势。与中科院海洋所合作,在荣成湾、俚岛湾、桑沟湾等海带养殖海域每季度开展1次浮游植物生态全面监测,为海带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指导。积极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就共建荣成市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应用示范区开展战略合作,对我市海域全覆盖、全方位、全地形、全要素调查,促进我市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灾害防治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海洋捕捞规范提升。争取休渔期鱿鱼专项捕捞指标101艘,完成鱿鱼总产量1544吨,在作业时间同比减少30%的情况下,产量增加14.5%,实现直接捕捞产值3300多万元,带动产业链加工值超1.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8615万,对100艘老旧渔船进行了监督拆解,其中减船转产68艘、更新改造32艘,环保型、生态型捕捞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近海捕捞产量40.5万吨。

(四)远洋渔业稳中有进。积极为沙窝岛中心渔港争取了威海市第一个、山东省第二个渔业港口经营许可证,推进中心渔港对外开放,沙窝岛基地发展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型。人和渔港成为第二个获批对外开放泊位的渔港。全市共实施远洋作业项目16个,外派作业远洋渔船269艘,回运85%以上,远洋渔业产值达53亿元,增长8.2%。

四、强化涉海涉渔管控,构建规范化、安全化的海洋渔业秩序

(一)伏季休渔稳定有序。创新开展机关干部进驻中队机制,严格执行四级网格监管,三层级依港管船、中队驻巡、机关夜巡等措施,全力加强 “6类”重点船舶管理(近海捕捞渔船、外籍渔船、养殖渔船、涉渔快艇、钓具渔船、远洋渔船),全面建立部门联动、镇街联合、“双防”加力、细查严惩的管控体系,扎实开展渔船身份核查、清网专项行动等工作,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取得更好水平,受到省市各级肯定。伏休期查处的违规转载渔获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2年度伏季休渔典型案例,我局在9月24日召开的全省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总结暨渔业安全部署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二)重点管控精准有效。为全市1700余艘近海捕捞渔船更换新一代北斗和插卡式“AIS”。依托指挥中心,严格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利用北斗平台、电子围栏系统及渔港视频监控,全面加强捕捞渔船、入渔渔船及敏感水域渔船船位监管,强力落实“双斗同显”、“双线同管”、“双脸同验”监管要求,严厉打击套号改号、船斗分离、跨区越界等违法违规行为。鱿鱼专项捕捞期间,出动渔政执法船实时伴航,保障了鱿鱼专项捕捞规范圆满实施。

(三)安全生产质效“双提”。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起底式”大检查、“亮剑2022”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渔业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行动,对存在问题的渔港坚决予以停业整顿,渔船坚决采取禁止离港或停港整顿等措施,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全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76场次,组织船员培训班126期、培训5421人,渔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全面推行水产品育苗、养殖单位网格化管理,明确监管责任,形成“区域定格、网格定岗、岗位定责”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先后开展各级各类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710批次,合格率达100%,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日常监管更加完善。先后制定出台《养殖和钓鱼作业等船舶规范管控措施》《关于实行涉渔快艇包保责任制的通知》《关于查处违规船舶疫情防控处置方案》等制度文件10余份,常态化开展圈港点船、交叉执法行动,坚决打击违规行为。扎实开展远洋渔业“监管提升年”行动,严格落实远洋渔船出入境安全检查制度,严防非法出境或在国内渔场作业,渔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三无”渔船整治梯次推进。制发《荣成市海洋涉渔“三无”船舶管控与处置工作方案》《荣成市“三无”休闲船舶规范管理暂行规定》,扎实推进“三无”排查处置,先后于1月7日、10月27日召开2次非法渔船集中拆解行动,共拆解各类非法渔船132艘。规范“三无”养殖渔船和垂钓渔船管理,建立镇街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共纳入镇街管理编号渔船4000多艘,全部实行集中停靠,全面落实“双编”管理。

(六)海洋涉渔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顺利开展。主动会同公安、海警、工信等部门,以清理整治涉渔“三无”船舶和打击制止非法越界捕捞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涉海涉渔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海洋渔业生产秩序,实现了坚决防止漏管失控、坚决防止严重涉外事件、坚决防止海上疫情输入“三个坚决防止”工作目标,全年查办各类涉海涉渔案件640起。

(七)海上疫情防控应对有效。先后申请防疫指挥部出台《荣成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水产育苗养殖单位紧急物资采购的流程安排》《捕捞渔船疫情管控措施》《渔港装卸疫情管控方案》等疫情防控制度文件10余份,全面加强入渔渔船、外籍渔船等进出我市渔港渔船管理,积极推动远洋监管专仓建设,筑牢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防线。3月份相对静止管控期间,在威海区域内率先启动港内卸货,为企业申领疫情特别通行证600余份,帮助14家养殖育苗企业采购轮虫和卤虫卵等开口饵料,有效确保了我市育苗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相关经验被闪电新闻、财经频道推介。渔港渔船领域未出现疫情破防,守住了我们的“国门”,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