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规划计划>其他规划
    • 索引号:113710820043635117/2023-00912
    • 发布单位: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
    • 内容分类:其他规划
    • 成文日期:2023-02-1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2023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思路

时间:2023年02月14日 10:20 来源: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2023年,市文旅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全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以打造北方全季型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站稳全省文旅第一方阵为目标,强化作风建设,聚力抓好文化繁荣、产业振兴、宣传营销、行业监管和党的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着力推进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旅信用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三项国家级荣誉和试点工作,着力破解旅游“北热中温南冷”和“冬季旅游不温不火”两大瓶颈问题,着力打造千里海疆文旅高质量发展产业带。

一、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1.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提升计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作原则,在文艺创作中融入更多荣成元素,讲好荣成故事、展示荣成魅力、塑造荣成形象。根据甲夼曲家村书记事迹创作音乐剧《幸福桥》,结合“荣归故里”计划创作音乐剧《缘起这片海》,邀请专家对《永不迷航》《彭润芝》两部红色原创剧目进行再创作、再提升;配合省委宣传部做好电影《破障》(弘扬郭永怀精神主题)的创作拍摄;推动文旅融合,为成山头景区创作《东临圣境·千古成山》千人祭日大典实景式演艺项目;结合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创作《铭记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成子弟兵》一书。

2.实施文化空间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升场馆的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启动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对展厅重新规划,一至四层分别定位科学家精神、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文化艺术四个主题;拓展城乡阅读圈覆盖,新增4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处城市(乡村)书房,为全市25所乡镇小学、幼儿园打造132个班级阅读角。

3.实施公共文化创优提质行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创建1个省级样板镇(村);抓好普惠型文化服务工作,全年组织文艺下乡、电影下乡、公益培训1.5万场次;开展5个公益创投服务项目,举办公益培训2100场以上,尼山书院开展讲座160场以上。举办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和革命歌曲联唱会。加强红色基地学习交流,与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核工业集团及清华、北大、南开大学等联合开展学术论坛、夏令营等交流活动。

4.实施传统文化保护提升工程。①创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开展“非遗六进”活动,积极申请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努力争创国家级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区。②4月份举办首届海洋文化艺术节,包括渔民节、非遗论坛、非遗展等活动。③深入挖掘荣成红色文化资源,讲好荣成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④强化文物保护工作,推进海草房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留村古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工作,完成成山卫故城修缮保护工程、俚岛地下交通站修缮工程方案编制。

二、聚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1.明确区域定位,抓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围绕破解荣成旅游“北热中温南冷”的突出问题,以全域旅游均衡化发展为重点,主动适应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变化趋势,明确各区域未来发展重点。明年和未来5年内,我市以打造中国北方四季型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发挥好运角旅游度假区的龙头作用,加快推动中南部旅游开发布局,逐步构建“三区三线”产业发展格局,成北中南贯通、沿海与内陆联动的文旅康养产业带,实现全域旅游精品化、均衡化发展。

2.强化招商引资,布局一批产业链创新亮点。围绕破解文旅康养产业链要素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强化市场化思维、产业链思维,按照“重点建设一批、招商引进一批、规划布局一批”的思路,抓好产业链条招商1号工程,打造产业亮点,丰富完善文旅产业链条。年内完成来访、出访30次以上。

3.抓好项目建设,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围绕破解荣成旅游缺少产业龙头的问题,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和重点文旅企业培育工作,提升荣成文旅康养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4.优化资源配置,盘活一批乡村优质资源。围绕破解乡村旅游带动力不强的问题,深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突出滨海特色,培育乡村旅游市场主体,推动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①旅游民宿方面:开展第二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总结推广成山镇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经验,抓好宁津街道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打造国内知名的滨海民宿集聚区,叫响荣成“海草房民宿”品牌;进一步优化海草房民宿资源,组织一批高品质民宿参加山东省星级旅游民宿申报评定;引进更多专业的乡村旅游投资运营主体,盘活烟墩角、东楮岛、东墩、留村等传统村落旅游资源。②资源利用方面:结合省级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组织镇街摸清辖区内所有乡村资源,建立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库,做好全域旅游规划,为后续项目开发提供依据。③荣誉争创方面:引导夏庄、崖西等一批内陆乡镇发展乡村民宿、休闲采摘等业态,争取申报2个以上景区化村庄。

三、实施文旅品牌精准营销

1.构建“四季”宣传营销矩阵。①4月至10月举办首届海洋艺术季,主要包括乡村好时节、沙滩音乐节、那香海旅游文化节、成山头吃会等系列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为旅游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②11月至来年3月举办第五届天鹅艺术季,主要包括大天鹅摄影展、渔村村晚、赤山庙会、生肖文化节等活动,与海洋艺术季呼应,形成贯穿全年的文旅活动亮点。③加强与今日头条、B站、抖音、小红书、携程网等网络平台的合作,加大“天之尽头·天鹅海岸”荣成全域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塑造四季型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

2.开发自驾旅游市场。①依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年内打造烟墩角、八河港、石岛湾、槎山南4处旅游驿站,建成樱花湖、大鱼岛等10处观景平台。打造沿石岛管理区、人和、虎山南线自驾廊道,布局露营地、蜜月经济、亲海运动等网红业态项目,打通虎山—威海南海新区自驾旅游公路南线出入口。②统筹全市自驾旅游资源,针对海上游、亲子游、运动游、研学游、蜜月游等不同需求,推出10条自驾旅游线路产品,年内新建10处露营地,推介20处网红打卡地,开展“海边最佳发呆点”“最佳旅拍地”等网络评选活动。

3.实施荣成旅游“后备箱”工程。联合文旅集团、歌尔创客、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企业和院校,加大旅游文创开发力度,引导我市海洋食品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增上特色旅游商品。打通旅游商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其中线下年内建设15家“荣成好礼”专卖店、专柜。

四、营造行业良好营商环境

1.守牢安全底线。紧盯文旅领域安全生产、疫情防控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在旅游旺季前完成一轮“会诊式”安全检查,对重要景区和酒店实行旺季专人驻守制度,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联合相关部门和镇街,重点加强监管领域消防、燃气和玻璃栈道、索道等特种设备的专项监督检查,全年组织文旅企业开展应急演练不少于40场次。

2.净化市场环境。①创新“信用+监管”手段,对文旅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采取亮码(信用码)经营、信用风险提示、差异化信用监管、分领域信用承诺等措施,全年培育5家文旅行业诚信示范单位。②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以及虚假宣传、旅游购物等问题。③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化“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五大专项行动。

3.提升服务质量。围绕破解旺季服务质量问题,以民生诉求为导向,引导文旅企业针对疫情后来荣游客量大幅度增长的预期,未雨绸缪抓好旅游服务提升工作。①指导海驴岛、鸡鸣岛、动物园等热点景区全面优化接待流程,增上便民设施,缩短游客等待时间,提升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②实施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分行业举办员工技能培训,加大对一线员工服务标准、服务规程、服务礼仪等系列实操指导,组织企业参加烹饪竞赛、讲解员大赛等技能赛事。

五、推进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1.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长效化。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开展系统内学习培训,学思践悟,以学促行。充分发挥“浪花飞扬”文化志愿品牌力量,以全市106支文化志愿团队5000名志愿者为骨干,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百花原创”活动,创作演出讴歌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2.推动新时代党建有特色有实效。紧扣新时代党建总要求,以争创先进模范机关为引擎,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加大党支部评星定级、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力度,着力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组建文旅系统网评员与网络舆情员两支队伍,及时关注热点舆情信息,守住舆论防线;完善网络媒体宣传、文艺作品审核、风险化解防范三套机制,夯实责任,构建文旅领域意识形态高地。

3.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大提升。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打好干部队伍建设组合拳。突出实效性,做优“周末课堂”“青苗工程”“蓄能讲堂”“金点金句”4个品牌活动;突出强弱项,开展“文旅系统公文写作提升”“转作风提能力当先锋”2个专项行动;突出感染力,做好红色线路融合、文化加持,争创市级廉洁文化示范点。围绕考核“指挥棒”,依托“四张清单”,引导机关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包村扶贫和企业走访,以过硬作风聚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招才引智及提升文化生活群众满意度等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