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荣成市应急管理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战局长,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报道,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答: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荣成市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这样一个平台,来和听众朋友交流和沟通,并就有限空间作业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访谈时间:2023年12月26日

主题嘉宾:党委书记、局长战军刚 党委委员、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主任迟峻嵩

访谈内容

荣成市应急管理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战局长,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报道,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

答: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荣成市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这样一个平台,来和听众朋友交流和沟通,并就有限空间作业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通俗一点讲,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具体分为:1.设备设施的安装、更换、维修等作业,如进入地下管沟铺设线缆、进入污水调节池更换设备等;2.涂装、防腐、防水、焊接等作业,如在储罐内进行防腐作业、在船舱内进行焊接作业等;3.巡查、检修等作业,如进入检查井、热力管沟进行巡检等;4.清除、清理作业,如进入污水井进行疏通,进入发酵池进行清理等。

问:刚才您介绍了这么多属于有限空间的场所,作业时的安全风险有哪些呢?

答: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中毒、窒息、爆炸、火灾、高处坠落、溺水、触电、机械伤害、烫伤、坍塌、掩埋等事故风险,其中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

关于中毒。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害物质,比如硫化氢,它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窒息性毒气,浓度极高时反而没有味道,比空气重,容易沉积于坑、池、井的底部,属于强烈的神经毒物,对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发生急性中毒,浓度极高时可致人死亡。工人在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等地清理垃圾、污物、粪便、有机物腐败物质时,极有可能接触到硫化氢造成中毒。

关于窒息。在长时间没有通风的条件下,空气中氧气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窒息,常见的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引起的氧气缺乏。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井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易聚集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工人贸然下井作业会造成缺氧窒息。另外,氮气、氩气、氦气、水蒸气等惰性气体也会引起氧气缺乏,这类气体在工业上常用于对反应釜、储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如果容器内残留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

关于爆炸。有限空间内聚集的甲烷、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燃性粉尘等,其浓度一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甲烷是一种源自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的天然气体,无色无味、比空气轻、难溶于水,与空气形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由于有限空间通风不畅,难以散逸的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燃性粉尘等与内部空气混合,也可能处于爆炸极限的范围,遇火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问:有限空间作业为何如此受关注?

答:这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有关。一是作业环境情况复杂。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造成困难。另外,一些有限空间周围有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的坍塌或其他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等,作业使用的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故障等,都会给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二是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往往发生在瞬间,部分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三是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据统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

问:战局长,您认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能否有效预防呢?

答: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困难,且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事故。但只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明确责任,安全技术措施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有限空间的内容,大家可以登录“全国安全生产月”网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专栏,学习系列挂图、宣传海报,观看安全科普和事故警示视频。

问:针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的状况,近期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今年7月24日,市政府安委办制定了《全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对全行业有限空间底数开展“拉网式”摸排,督促各区镇街、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8月份,梳理近几年发生的有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督促同行业、同类型、同工艺、同设备企业对照事故案例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排查问题隐患,细化落实管控措施;印发补充通知,对照已筛选完成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础情况台账,通过“周调度、月通报”的督导方式强化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的工作调度;8月29日,在人和镇对鱼粉企业和涉及有限空间的工贸企业开展了警示教育暨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防范能力;10月份,针对转发全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暗访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可能存在共性隐患问题的企业认真分析梳理,对照开展自查自纠,避免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这次专项整治内容涉及风险排查辨识、入口安全管理、作业审批报告、现场技术措施、专项教育培训、个人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保障7个方面17个事项,包括开展有限空间排查、全面辨识管控风险、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完善有效隔离设施、落实危险作业报告制度、强化作业审批、加强发包监管、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基本要求、严格现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组织专项培训、强化日常教育、强化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管理、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高风险环境作业人员防护装备的配备、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严禁无监护措施作业、严禁盲目施救,确保全市冬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问:迟主任,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以及哪些情况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答:冬春季节,人们常采用煤炉、火墙、炭火盆等各种方式取暖,一旦煤、木炭等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种闻不出、看不见的气体——一氧化碳。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一氧化碳被人吸入肺中,会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运送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发生一系列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以下情况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一)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二)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三)烟囱正对风口,煤气逆流入室。(四)室内无通风设备。(五)液化灶具泄漏、煤气管道泄漏。(六)使用燃气热水器并与浴室建在同一屋内。(七)长时间停车时开空调。

问: 迟主任,一氧化碳中毒又被称作“无形杀手”,不少中毒者因为对一氧化碳中毒有所忽视,才发生中毒情况,又或是耽误了治疗的时间。那么,请迟主任为我们讲解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还存在哪些误区呢?

答:误区一: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实际上,凡是含碳的燃料,如汽油、煤油、木炭等,在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误区二:用湿煤封火或放一盆水不会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水分和煤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可生成一种叫水煤气的混合气体,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且比重大,更易在室内弥漫,增加中毒危险性。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

误区三:装设烟筒或风斗就不会中毒。

如果遇大风倒烟、烟筒被烟灰或其他东西堵塞时,一氧化碳排不出或排量少,大部分会扩散在室内,而许多家庭还使用旧风斗,或风斗安装不规范,也能引起中毒。

误区四:门窗上有缝隙不会引起中毒。

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便不易排出,因此门窗上有缝隙也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误区五:臭渣子味就是煤气?

事实上,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就不会中煤气,这也是错误的。

误区六:冻一下就会醒?

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

误区七:灌醋和酸菜汤能救中毒病人。

对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硬往嘴里灌醋或酸菜汤,容易呛入肺内,阻断肺泡气体交换,致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误区八:中毒病人抢救过来就没事了。

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否则容易遗留并发症或后遗症,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有的中毒者经过2周至3个月时间又突然出现痴呆、大小便失禁、偏瘫等症状,往往被误诊为脑出血、精神病等。其实,这仍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特殊表现,一氧化碳中毒可能造成中枢神经后遗症,一定要坚持后续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

问:迟主任,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正确的紧急施救如何进行?

答:(一)使用煤炉取暖或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若感到头晕、胸闷,应立即打开门窗,把病人移送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查找煤气泄漏的原因,排除隐患。注意不要开关电器,切勿在室内使用电话或手机,切勿使用明火和打火机,切勿用火检漏。

(二)症状轻的,可给些热浓茶,这样不但可抑制恶心,而且有助于减轻头痛。头痛者可服用去痛片或阿司匹林,一般1~2小时即可恢复。

(三)症状严重的,恶心、呕吐不止,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最好请救护站送到有高压氧舱设备的医院。如果拖延时间较长,昏迷的患者可受到不可逆的大脑损伤。护送途中要尽可能清除患者口中的呕吐物或痰液,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四)如果患者呼吸不匀或微弱时,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五)如果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可在现场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即使在送医院途中,也要坚持抢救。

问:迟主任,居家生活中,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答:(一)保持通风是关键。合理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正确安装风斗。烟筒出口最好加上一段朝上的烟筒,防止倒灌风,出风口要安装弯头,以防烟气倒灌;煤炉通风口要直对门口方向,夜间用煤球封火时应适当留通风口,千万不可封死所有通风的地方,用于封火的燃煤量也要适中。白天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切忌在没有烟囱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焦炭等可燃物取暖。

(二)煤炉、烟筒一定要密封。架设在室内、用于通煤气的炉筒各接口处,必须要用双层塑料胶带或黑布胶带缠绕使其封闭,而炉筒各接口处要顺向连接并保持一致,以防煤炭燃烧产生的液体倒流,影响通气、腐蚀炉具。

(三)由于蜂窝煤燃烧产生的煤气液体酸性很强,容易腐蚀铁皮炉筒,为防止不断脱落的铁锈堵塞煤炉的排气口,使用时最好三四天清理一次杂物,并轻轻敲击炉筒,让即将脱落的铁锈脱落并清理干净,以防烟灰堵塞烟筒,影响煤气出路。

(四)选购蜂窝煤时要注意选购优质煤,毒气很小的蜂窝煤球色泽发蓝,而劣质蜂窝煤色泽发黑。从燃烧过程看,劣质煤燃烧后的废煤球有点发红,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优质煤燃烧过的废煤球整体发白且产生的废气无害。

(五)家里若装有土暖气,一定要检查管道穿过墙壁的地方是否被完全堵死,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卧室。

(六)汽车怠速运动时,不可长时间开空调,在开空调的密闭空间,有毒气体聚集,也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七)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要注意在降雪、大风、浓雾和气温回升时煤炉的使用安全。为了防止万一,可在家里安装1个换气扇。

问:迟主任,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我们开展了哪些工作?

今年,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安排,10月27日,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今冬明春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镇街、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立足于防早、防小、防患于未然,全力打好今冬明春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攻坚战。

一方面,扎实组织开展冬季取暖保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一)突出抓好一氧化碳中毒防范。突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出租屋、农村独居户等重点地区,组织村(社区)“两委”成员、基层干部、村居网格员、老党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深入村(社区)逐户开展一氧化碳中毒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治消除取暖设施安全隐患。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家庭,进行重点排查,明确专人负责,真正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突出抓好用电安全管理。提醒居民规范安装电气线路,及时更换绝缘层破损、老化的线路。选用合格电器产品,不要购买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正确使用电器取暖设备,使用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通电,做到人走电断,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突出抓好供暖企业安全监管。督促相关供暖企业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锅炉房、输送管线、换热站等各个部位进行全面排查,突出抓好供暖工程密闭空间作业、设备检修、系统试机和充水试压等重点环节,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安排防护人员,配备防护设施,将安全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抓好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教育工作。

(一)广泛开展冬季取暖保供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制作播放广告、动漫、视频、图文、抖音等科普作品和预警、提示信息,普及一氧化碳中毒防范知识,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街道、社区、村的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燃煤、用气特别是自烤煤炉和煤气灶的安全常识,切实增强群众自救、互救和防范能力。

(二)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居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各区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根据本辖区和本行业领域实际情况迅速组织印制《居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组织相关人员逐户发放,确保明白纸发放到每一户、每一名职工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