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纵深推进海洋强市战略,着力抓好远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提升和重点园区、重点区域突破发展,把主题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持续加快建设向海图强的“深蓝之城”。
近年来,海洋预制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但以往的线下销售方式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利润低等情况,制约产业发展。为改变现有局面,2022年,威海海高园(石岛管理区)启动建设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聚焦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交易、标准制定、消费场景创新等全产业链发展。
威海海高园(石岛管理区)海洋预制菜专班工作人员宋宇超介绍说:“在原有线下订单式销售基础上,根据消费群体消费习惯,利用电商直播间进行销售,向更多人全方位展示我市特色产品,截至目前,线上销售额已达到3500余万元。”
依海而兴、向海图强。我市海鲜香飘万家,离不开地处北纬37度黄金海域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我市先后培植500余家海洋食品企业,研发生产即食、即配、即热、即烹等全系列产品千余种,2022年产值约130亿元。威海海高园(石岛管理区)作为我市海洋预制菜的“主战场”,辖区规上预制菜企业超70家,年加工量近150万吨,年加工鱿鱼、金枪鱼、冷冻调理食品和海产罐头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立足区位优势,我市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探索出一条高端引领、智能数转、绿色发展新道路。在黄海造船有限公司1号泊位,工人们正在为即将试航的荷兰籍集装箱船做收尾工作,像这样的集装箱船舶,企业计划在春节前可交付4艘至5艘。
“近年来,我们瞄准大洋和深蓝,不断提升大型商船、远洋渔船整体设计、建造能力,在船舶性能、智能化、绿色化以及节能减排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公司先后承接集装箱船、多用途船、冷藏运输船、南极磷虾船、客滚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目前公司订单已排期至3年后。”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生产设计处副处长刘彬说道。
目前,我市拥有远洋渔业资质企业19家、专业远洋渔船307艘,约占全省60%、全国11%,拥有全国仅有的2艘万吨级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建成全国县级最大的远洋渔业船队,作业渔船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海水养殖面积58万亩,年养殖产量90余万吨,其中海带占全国40%以上,是“中国海带之都”“中国鱿鱼之乡”。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海水养殖提质增效,破题深远海装备化养殖,壮大碳汇渔业,拓展远洋渔业作业范围,将渔场向北太平洋和南极延伸,保障优质水产品供应,扎实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加快海洋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助力“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