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斥山儿童服务站正在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学习。
“如果喉咙卡住,先用一只手或两只手卡住脖子,让别人知道你发生了气道异物梗阻,然后通过挤压腹部,让气体向上流动将异物排出。”近日,芬芳斥山儿童服务站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了一场海姆立克急救法学习活动,近一个小时的活动中,志愿者们耐心地教授儿童们一些急救方法,让他们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样的活动,时常在我市上演。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市以全面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为抓手,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构建全环境育人新格局。2022年5月,我市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确定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试点县。
欲身之无病 必先正其心
“我不想学习,一点动力都没有”“我妈妈总是问我最近学习好不好,我不喜欢和她说话”“阿姨,我好像放不下手机,怎么办呢?”……近日,心连心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走进崂山街道的一名学生家中,通过面对面谈心的方式,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并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聚焦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市统筹整合资源,推出“向阳花开”“心旅阳光”等10余个心理疏导类志愿服务项目,以单亲、特困、留守家庭儿童及有心理问题的在校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沙盘游戏、心语沙龙、亲子游戏、少年英雄儿童剧等活动,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重点关注,从学习、生活、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青少年儿童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念,帮助解决环境适应、合作竞争、感恩责任、创新拓展等难题,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截至目前,受益儿童260余人次,惠及500余个家庭。
时教有正业 退息有居学
“阿姨,我今天学了《小狗学叫》这篇课文,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自己写大结局!”“阿姨,今天老师奖励了我一朵小红花”……和往常一样,下午4时30分,在寻山街道寻山所村,教师志愿者带领学生们做游戏,辅导学生们的课后作业。“我每天6时才下班,接孩子放学非常不方便。有了这个‘四点半’课堂,我再也不用为孩子放学后没人管而操心了。”家长们对此赞不绝口。
随着我市“荣归故里”计划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来荣务工。如今,外来务工子女数量已经占到在校学生总数的37%,子女的课后托管逐渐成为许多家庭最头疼的问题。为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我市组织实施了“四点半课堂”文明实践项目,引导“荣老师”志愿服务队,和非遗传承人、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为孩子们提供课后作业辅导、兴趣爱好培养、安全自护教育等种类齐全的、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填补了学生放学和家长下班的时间差空白,目前,已覆盖全市50余个村(居),受益家庭达2000余个。
“以前孩子只能在炕上吃饭的饭桌上写作业,现在有了崭新的书桌,他特别高兴,明显更爱学习了”,崖西镇70多岁的于大爷开心地说道。他的外孙早在几年前就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孩子的“书房梦”一直未能如愿。近日,当志愿者把家具、书籍送到于大爷家时,他们一家简直不敢相信,腼腆的他们,一直笑个不停。
据了解,这是团市委开展的“希望小屋”志愿服务项目,主要针对贫困家庭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岁至14岁儿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独立学习空间,配备必要的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建成的“希望小屋”。为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我市启动了“点亮星星”“明天计划”等20余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帮扶项目,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目前已帮扶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群体2800余人。
养体开智外 以德育为重
“经3小时激战,因敌众我寡,4人相继牺牲。余者3人弹尽粮绝,毅然毁枪投海,壮烈牺牲……”在龙山革命纪念馆里,志愿者正带领学生们了解荣成的革命历史。橱窗里的老物件,是革命先烈红色血脉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证明;以汪口蹈海七烈士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事迹,让红色精神在荣成大地发展壮大。讲解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居安思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张晶麟小名叫‘晶儿’,是我本家‘姑婆’,她牺牲10年后我才出生。什么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今天我就来说说张晶麟的故事……”在张晶麟旧居里,老党员张守强正在讲解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用“家门口”的党史故事,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薪火。
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全市培植了35支专家型志愿服务宣讲团队,并组织道德模范、“五老”人员等入校,累计开展红色主题宣讲2100余场,引领青少年争做新时代有为好学生。其中,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开展的“老少同讲红色故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发动老干部、老党员、老兵群体,为青少年儿童开展讲好红色故事、永怀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更是全市文明实践助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金字招牌。2022年1月,央视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走进荣成,报道了我市“老少同讲红色故事”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市始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积极发挥志愿服务道德实践功能,今年2月,面向社会发布的53个“为小”志愿服务项目,全部被认领实施,涵盖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青春期自护教育、课后辅导、青少年科普教育等方方面面,培育了心连心志愿服务团“关爱蓓蕾”、芬芳青少年志愿服务团“伙伴成长计划”、“香蕉桃子”青春期自护教育等一批“为小”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促进青少年儿童更好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围绕“为小”群体,坚持“五育三保”,广泛开展符合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叫响更多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筑牢良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