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山东省政府文件库>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主题分类:国内贸易_供销
    • 发文机关:荣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
    • 规范性文件标识:
    • 成文日期:2023-12-01
    • 公开发布日期:2023-12-01
    • 发文字号:荣政办字〔2023〕16号
    • 所属单位:荣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字解读

荣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荣成市加快推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荣政办字〔2023〕16号


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荣成市加快推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1次常务(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荣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荣成市加快推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促进消费的决策部署和省、威海市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电商产业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培育优质品牌形象、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加快推进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威政办字〔2023〕2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产业集聚、规范发展”的原则,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发挥电子商务联通线上线下、衔接供需两端的优势,加快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断拓展电子商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推动全市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打造“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计划到2025年,全市电子商务服务支撑持续优化,规模体量稳步提升,行业发展规范有序,产业集聚程度与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零售规模达到40亿元,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稳步提高,打造4家以上省级电商直播基地、电商供应链基地,3处省级电商产业带。

三、具体任务

(一)培育电商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搭建载体平台。依托现有园区,打造“设施完善、产业融合、重点突出、差异发展”的电商产业集聚区。电商创业园,强化功能配套,集聚电商云仓服务企业、快递企业,招引头部电商企业营销团队入驻,提升电商服务水平。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园,紧盯线上销售领域,抓紧引进培育一批预制菜直播团队,做好品牌推广工作。海洋职业学院电商基地,强化电商人才培育,为本地园区、企业提供电商专业人才。到2025年,全市新打造2处以上省级电商直播基地。(责任单位:石岛管理区、市商务局、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2.培育重点企业。按照“做强存量、做大增量”的原则,不断壮大电商市场主体。支持好当家、泰祥、鑫发、赤山、海之宝等龙头企业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融入电商平台供应链体系,生产适宜电商渠道销售产品,发展“直播+企业”“直播+店铺”“直播+品牌”等直播业态,引导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支持海汁源、贝特鲜、汇泰等中小型生产企业发展电商供应链业务,为电商企业、带货主播提供产品定制、一件代发等服务。鼓励电商卖货团队入驻电商园区,强化园区入驻企业政策扶持,引进和培育一批“能卖货、有情怀”的电商创业企业。加强对年网络零售额500万元以上电商企业跟踪服务,推动零售规模较大、经营发展稳定的企业纳统,对纳统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到2025年,全市纳统电商企业达到10家,网络零售规模达到40亿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统计局、各区镇街)

3.发展跨境电商。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新模式与优势产业联动,支持传统外贸企业运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筛选9710、9810重点出口商品类型,打造“跨境电商+传统外贸”融合发展的标杆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定期举办“互联网+荣成制造”转型升级对接会等线上实训及线下招商峰会。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境内外电商展会、博览会、选品会,推动我市优质产品融入全球线上经济发展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荣成海关、各区镇街)

(二)强化品牌宣传,推进电商与优势产业融合

1.深挖电商促销潜力。以海带、鱿鱼等特色产品为重点,选择产能充足的产品供应商,组织电商卖货团队、带货主播,共同举办电商促消费主题活动,提升荣成特色产品影响力。在动物园、成山头、那香海等重点景区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等高校布局荣成特产专柜,以自助售卖、现场推销、扫码复购等方式销售海产零食、果干果脯、自热预制菜等荣成特色产品。推进景区、商超、酒店、餐饮业户、家电销售商、汽车4S店、二手车经销商等应用直播平台,推出团购商品、优惠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促销宣传。到2025年,年举办4场以上线上促消费活动,在景区、商业街区、酒店等场所设立30处以上荣成特产专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文旅集团)

2.打造线上荣成好品馆。以电商、文旅“双向互动、相互促进”为目标,依托京东、微信小程序等电商平台开设荣成好品馆,筛选上架销售本地龙头企业产品。好品馆页面设计突出荣成特色,快递外包装箱突出荣成品牌,购物赠品突出文旅特点,提高购物体验感和消费粘性。以每年超千万来荣游客为目标消费群体,通过景区线下特产专柜向线上好品馆引流,提升电商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水平。到2025年,在主流电商平台打造3处荣成好品馆。(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旅局、文旅集团)

3.打响荣成地标品牌。发挥知名电商“强磁场”效应,加大与京东、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平台对接力度,引导预制菜、海带、鲍鱼、鱿鱼等产品源头工厂与平台企业合作,做响“一桌最海鲜”荣成特色产业品牌。鼓励企业依托小程序、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发展私域电商,不断积累潜在客户资源,降低流量获取成本,提高销售转化率。支持本地电商代运营机构发展,为海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优质优价电商运营服务,降低源头工厂电商运营门槛,提升行业影响力。到2025年,培育5家以上电商供应链基地,打造2家以上省级电商供应链基地、3处省级电商产业带。(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工信局、海洋发展局、各区镇街)

(三)推进物流整合,补足快递高成本短板

1.积极发展物流共同配送。发挥电商创业园快递集聚优势,加大快递企业招引力度,引导快递企业开展快件共同分拣,共建配送网络,降低快递分拣配送成本。推动一网多用,打造快递物流和商贸流通共同载体。设立电商云仓,集中存储电商企业在售商品,统一打包发货,降低电商企业仓储成本和快递企业揽件费用。鼓励主要寄递企业和电商企业共同落实快递包装绿色治理要求,促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到2025年,全市5家以上快递企业开展共同配送,拥有10处以上电商云仓。(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

2.做大农产品产地直发规模。贯彻落实“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作部署,以海带、鲍鱼、无花果、甘薯、苹果等地标产品为重点,依托本地农业企业建设原产地电商物流仓,集中存储本地农产品,引进电商卖家、快递服务商,以量换价降低农产品发货成本,完善“一件代发”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服务,做大农产品电商零售规模。加强与果蔬连锁门店、社区团购合作,引导无花果、甘薯等农产品供应链企业直供终端零售门店。到2025年,打造7处以上农产品产地仓,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过10亿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海洋发展局、供销社、各区镇街)

(四)完善公共服务,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1.强化电商人才培育。组建由本地电商企业、带货主播、短视频博主等为成员的电商培训讲师团队,定期开展电商培训活动,普及电商平台运营、短视频制作、直播引流技巧等实用性技能。发挥妇联、团市委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立足本地人群,进镇入村开展电商普及培训;发挥荣成本地高校资源优势,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业载体,开展电商校园实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在校生与荣成电商企业合作粘性。同时,对举办公益电商培训的组织方给予政策支持,对从事电商创业大学生,参照“荣聚英才”计划给予政策支持。到2025年,举办电商培训30场次,从业人员规模超过5000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人社局、妇联、团市委、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各区镇街)

2.优化电商监管环境。深入落实《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市场环境,维护网络交易秩序。加强中小电商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培训,降低违法事项发生几率。对实地巡查、网络巡查发现的轻微违法行为,及时予以提醒。区分职业打假人与普通消费者,分类施策,优化监管环境。(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电商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加强统筹调度,集聚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共同研究解决电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电商产业发展工作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全市电商工作情况,督促相关单位抓好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市电商产业发展工作专班)

2.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威海和我市电商扶持政策导向作用,做好政策兑现工作,支持企业开展电商产销对接、电商公益培训等活动,加大企业线上推广力度。优化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与电商供应链企业、电商园区等主体合作,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等金融业务,提高电商企业信贷审批和发放效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政局、地方金融服务中心)

3.推进行业协会组织化建设。充分利用威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跨境电商协会等专业机构作用,加快发展荣成市电商分会,推动电商企业抱团发展、规范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在提高电商发展组织化程度的同时,强化电商主体思想政治建设,确保电商产业始终沿正确方向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