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业务工作
    • 索引号:113710820043629140/2023-07957
    • 发布单位:荣成市俚岛镇
    • 内容分类:业务工作
    • 成文日期:2023-11-30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文号:

省文化生态名村-中我岛村入选!

时间:2023年11月30日 15:59 来源:荣成市俚岛镇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根据《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要求,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3年5月启动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评选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我镇中我岛村入选!


作为省、国家传统村落的资源培植村,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山东省级文明村,俚岛镇中我岛村以美丽乡村、村落保护行动为引领,复原红色文化遗迹,活化利用海草房,将现有村民134户、318人的小村,打造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80万元的文化生态名村。



追寻红色印记:知史明鉴,不忘初心


拂去历史烟尘,中我岛村几易其名:明万历年间成村时,命名倭岛王家。1944年按方位更名为中倭岛。抗日战争期间,又更名为“中俄岛”,1981年起,改称中我岛。



村内400年历史的老屋,在抗战时期作为地下交通站,守护民族抗争的胜利;其北的胶东东海转运站旧址,是淮海战役期间大连军火物资到山东半岛的转运的第一站、胶东支前大军的始发点,“用小车推出了战役的胜利”;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模范指挥部”——倭岛乡政府原址,也经数十载风霜仍然屹立。中我岛,在2023年成功获批山东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

革命文物如穿越时空的红色种子,见证光荣党史。中我岛人真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等重要论述的内涵,舍得在传统村落保护上一掷千金,成立荣成市首个村级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一万七千多件具有胶东沿海民俗特色的文物,展示区域文化特色,让革命文物“发声”。


探索老屋新生:景观之美,流连忘返


农村对比城市,最大的特点在生态。

中我岛成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会同各方集思广益,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海草房古村落文旅景观带;围绕全村97座、388间海草房,村“两委”坚持传承保护与打造特色并重,每年拨划专款保护,村内四位海草房苫盖技艺非遗传承人组成专业队伍,守护海草房“修旧如旧”;以点带面,统一管理、推介和运营,打造特色民宿。



注重精准把握政策、环境、文化优势及“红利”,创新原住民共建共享的三种模式,一是村集体开展房屋置换,吸引投资统一出租,再由承包房主打造民宿;二是由村民自己打造设计,村委辅助招揽游客,增加居民收入;三是对于部分空置房屋,村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民宿增加集体收入。


传承革命精神:历久弥新,反哺育民


村落承载文化,文化反哺村落。

中我岛自古便是抗倭前哨,保家卫国的意识绵久源长。中我岛卫国将士纪念馆里,镌刻着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的77位中我岛烈士的英名,中我岛人在革命精神的传承中砥砺初心、汲取养分,全村300余名居民戮力同心、前赴后继投身家乡建设,吸纳人才荣归故里,王振武、王振亭等多位英才归档乡贤智库。在保护和发展家乡的责任中厚植情怀、不遗余力。



民俗文化博物馆、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胶东东海转运站、倭岛乡政府地域相近,由南至北形成红色文化走廊。带动起红色研学教育热,全国各地高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周边村镇中小学生等团体纷至沓来,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动60余家沿街商铺、20余家海草房民宿的发展,壮大了传统村落的集体经济。

中我岛的青砖绿树、故人老景、百年老屋也在传承和发扬红色印迹的过程中,迎接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