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市卫生健康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原局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深蓝、零碳、精致、幸福”建设目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我们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访谈时间:2023年10月31日

主题嘉宾:党组书记 局长 原涛

访谈内容

市卫生健康局在线回答问题

问:原局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深蓝、零碳、精致、幸福”建设目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我们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请问,今年以来,市卫健局围绕方便群众就医方面,推动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今年以来,市卫健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安排,通过开展体验式调研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如何进一步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如何进一步改善基层诊疗设备,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提到了议事日程。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按照集成式思维,将全市一批小而散、同质化的业务进行充分整合。整合市级医院病理、影像、检验、心电、中药、消毒供应相关业务服务内容,按照统一调度、资源共享、一体化运行、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平台运作、快速便捷服务的模式,打造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中药配送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其中中药配送中心由市中医院牵头组建,其余五处均由市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经过前期试运行,9月7日荣成市六大医疗辅助中心正式成立揭牌运行。

其中,心电诊断中心负责全市疑难心电会诊诊断、镇街卫生院日常心电诊断、全市心电业务质量控制和诊断业务培训等工作。

影像诊断中心和病理诊断中心负责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疑难影像及病理会诊诊断和26处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影像、病理诊断,并进行影像和病理业务培训、带教等工作。与此同时,影像中心还牵头搭建云影像中心,实现数据影像即时传输,诊断结果即时反馈。横向上市级医疗机构疑难病例均可通过系统实现中心会诊;纵向上既可以向下诊断26处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辅助检查业务,也可以汇集全市的疑难病例向上级诊疗中心申请远程会诊。影像诊断中心可与山东省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可与国家级病理诊断中心实施远程会诊,真正使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级、省级知名专家的会诊。

问:原局长,现在整体医疗服务趋向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意识更加关注,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请问原局长,我市在围绕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今年以来,市卫健局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一是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四家市级医院均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有效证件的预约,落实分时段预约,线上预约时段精准到20分钟内;人民医院、石岛人民医院通过医生工作站、医院自助机、现场预约等方式,预约超声、磁共振、CT等大型检查时间,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以内。二是再造门诊流程。坚持“让看病流程再简单一些”,我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推行门诊诊间结算并为患者提供“门诊导诊卡”,为患者提示下步所到检查科室的位置及需支付的费用明细,支持移动终端在诊室内或自助机结算费用,无需再到窗口排队缴费,解决了患者就诊“三长一短”多次排队的问题。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帮助患者熟悉就医流程;拓宽院内志愿服务领域,号召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在门诊大厅、自助机、检验检查窗口等提供分诊导诊、协助特殊人群就诊、维护诊区诊疗服务秩序等志愿服务,更好满足群众就医购药需求;设立便民服务门诊,针对一些患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定期检查的老病人或者对于只需要做简单检查或前来复查的病人,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进一步缩短排队等待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四是全面落实“一次就诊完成当日诊疗”“7日内回诊免收挂号费”等政策,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目前,已为18.78万人次免收挂号费72.47万元。五是推行床旁入出院服务。将出入院服务窗口前移至病区护士站,对无家属陪护、行动不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病区办理入出院手续,解决出入院结算渠道单一、窗口有限、高峰时排队时间久等服务堵点,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切实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问:原局长,今年以来我们市卫健局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今年以来,市卫健局加快提升县域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水平。结合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临床中心、重点专科建设,全力补齐县域医疗短板,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是加强临床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在临床中心建设方面,紧密贴合群众医疗救治需求,完成了人民医院、石岛人民医院心衰中心建设,并通过心衰中心联盟评审。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围绕放大医疗服务领域的特色优势,着力推进专科规范化建设,目前人民医院超声科以及中医院脾胃病科、内分泌科已通过威海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已加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远程会诊联盟单位,完成20例脑电图检测。二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市卫健局坚持把对外交流合作作为提升县域诊疗能力的重要抓手,采取假日专家、共享专家等形式,全市4家公立医院与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26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姜小清团队、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千佛山医院脊柱外科、青医附院血管外科、省影像研究所放射介入科等36个专家团队。借助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推进20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启动实施“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引领计划”和“医疗卫生骨干人才培育计划”,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今年评选出荣成市首届“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6名和荣成市首届“医疗卫生骨干人才”8名。完善医务人员接续培养机制,推进“青苗”“拔穗”“育英”等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医务人员外出进修。目前,市级医院派出业务骨干到省内外名院进修64人次,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50人次。

问:原局长,我市正在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我们具体做了那些工作?

答: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2019年10月,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大会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第一个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文件。为此,我市相继制定了《中共荣成市委 荣成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财政支持、人才引进、土地保障等方面,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予以政策倾斜。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后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荣成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荣成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等文件,将中医药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聚焦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荣成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创建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对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建设要求内容,全面查漏补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23年以来,全市投入中医药发展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中医药发展重点项目10余项,全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围绕完善以荣成市中医院为龙头,镇街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能力提升,重点发挥三方面作用:①充分发挥荣成市中医院示范引领作用,在引智引技方面,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成果显著,成立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北京名中医药专家朱世杰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张葆青教授传承工作室,举行工作室挂牌及收徒仪式,目前,全市共引进中医专家团队22个,并通过专家临床带教、医学科研和技术合作等柔性形式,培养骨干人才31名,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1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处,威海市级重点专科12处,逐步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专科,打造一个品牌”的链式效应。在内涵建设方面,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提升中医信息化服务能力。中医药龙头效应不断增强,全国600余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得到跨越式提高,由中下游水平提高至227名。2021年,被省卫健委确定为17处“五个全科化”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确定为“两专科一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全省共8个)。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枢纽作用。实施基层“治未病”健康工程,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网络,开展9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次中心建设。目前,人和中心卫生院已经完成主体建设,斥山街道卫生院也开工建设。积极参与实施“四高达标减残专项健康行动”,为家庭医师团队配齐补足中医医师,打造“专科医师+中医医师+公卫医师+乡村医生+健康协管员”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师负责“四高”患者的中医初步诊断,建立居民中医健康档案,按照疾病诊疗指南和市级医院制定的个体化、规范化中医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健康指导。目前,共建立中医为主家庭医生团队67个,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档案2万余份。③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网底作用。在设备配置方面,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换代,投资200余万元,为140余村卫生室配备了艾灸治疗仪等4种中医治疗设备处。在人员培训方面,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教育,2023年底,累计举办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卫生室中医诊疗水平。

三是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首先,遴选80名中医药技术骨干成立荣成市本草飘香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农村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教育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目前,累计开展“六进”活动336场次,受惠群众3万余人次。同时,根据县域特点,制作24节气养生小视频,按照节气在电视台等媒体循环播放。其次,打造中医特色养老模式。通过不断推进“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医养机构高度融合,探索构建中医+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引导万福苑护理院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对接,围绕中医药膳、中医药护理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养老院内推广六大药膳80余种。2022年,万福苑护理院被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确定为第一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示范单位,有效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中医药文化宣教力度。与教体部门强化联动机制。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全面普及”的实施路径,逐步推动全市中小学中医药知识普及,目前,43所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已全部开设中医药特色社团,实现了全覆盖,荣成市27中被确定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另外有5处学校也提交了“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申请,现正等待省业务主管部门批复。

我们将以此次“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领域的管理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医院得发展、医保得节省、患者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多方共赢的中医药发展路径。

问:原局长,现在已进入秋冬季,也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市民对流感疫苗的接种都比较关心,我市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目前状况如何?

答: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行性感冒最重要的手段。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广大市民健康意识、自我防护意识普遍增加,对接种流感疫苗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今年我市的流感疫苗供应充足,各接种门诊均已于9月开始了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目前全市已接种近2万人次。3岁以上的崖头城区居民可以到荣成市中医院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约接种,6-35月龄的崖头城区儿童可以到荣成市人民医院接种门诊和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预约接种,其他镇街的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辖区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预约接种。

今年我市采购的流感疫苗有三价流感疫苗、四价流感疫苗(成人、儿童)、鼻喷流感疫苗,价格分别为97元、160元、330元。三种疫苗均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没有优先推荐,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一种。儿童流感疫苗适用于6月龄到3周岁儿童使用,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需接种2剂次,间隔4个周,3周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流感疫苗。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议儿童、学生、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养老、福利、监管场所人员等重点人群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对上述人群实施免费接种,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降低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问:原局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罹患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人也越来越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突发心肌梗死等时有发生,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市开展的四高达标减残专项健康行动?

答: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下简称“四高”)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控制不达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极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四高达标减残专项行动持续3年,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18周岁及以上居民的血压普查率,35周岁及以上居民的首诊或体检血糖和血脂筛查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免费检测率分别达到85%以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四高”达标率分别达到50%以上,脑卒中发病率力争较项目实施前降低1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2岁。

问:此次四高达标减残专项健康行动中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一)加强健康筛查,实施“四高”重点人群建档管理

一是实施适龄人群健康筛查工作。在前期人群健康筛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18周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血压筛查,对35周岁及以上居民在首诊和首次体检时进行血糖和血脂筛查,对筛查确诊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孕妇、肥胖、农村贫困居民等特殊群体,免费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二是实施“四高”重点人群建档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全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纳入村居“村情地图”管理,因人施策制定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分类登记、综合干预、规范管理。对纳入健康管理的“四高”患者,进行动态干预。

(二)加强精准干预,实施“四高”重点人群规范管理

一是规范“四高”诊疗行为。对筛查确诊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由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随访等服务。

二是实施“四高”患者规范随访。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全部纳入健康随访管理,对既往或新近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恢复期及康复后及时纳入分类健康管理,通过实施达标行动降低复发率。

三是科学调整防治方案。对血压达标不理想的患者,根据专科医师建议开展肾素、醛固酮、卒中相关基因检测,享受检测优惠政策。对连续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或氨氯地平叶酸片三年及以上,复查同型半胱氨酸未达标的H型高血压患者,免费增服3个月的5甲基叶酸等营养制剂,3个月后根据复查结果再确定后续干预措施。开展零级预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早期干预策略,按照自愿原则,对人体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水平开展检测,并享受优惠检测政策。

(三)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

一是强化慢性病专科能力建设。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市级医院“四高中心”建设,设置慢性病综合诊疗服务区,配备健康自检自测设施设备和健康教育设备资料,加强与“智慧医疗”平台信息互通,满足“四高”患者一站式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需求。  

二是促进区域信息化水平提档升级。依托现有“智慧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对慢性病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智能检测设备优势,实现以“四高”为核心的慢性病数据采集、汇总、分析,便捷开展在线协诊、签约、随访、远程会诊、疾病风险评估、积分制管理等环节,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级医疗机构、医疗公卫服务、专业服务、自我管理等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医疗机构诊疗、协诊和质控水平,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性。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一是实施健康教育行动。按照“健康中国行动”要求,以“四高”达标为核心,以健康教育为抓手,组建市级健康教育讲师团,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居、进社区”“五进”行动,强化“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普及健康知识,养成平衡膳食、健康体重、充足睡眠、定期体检、规范用药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健康环境建设,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日”“小手拉大手”“三减三健”“万步有约”“减重大赛”“健康达人”等行动,营造良好的全民参与健康管理氛围。

二是建设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市级健康教育基地,设置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慢性病防控知识、精准营养科普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居民健康自检自测知识体验馆和教育讲堂,根据需要拓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及其他展厅,向全市居民开放。鼓励机关、企业、学校建设健康教育场所,通过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入心入脑。各医疗机构要发挥资源优势,定期开展全民性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健康教育实效。

(五)加强科教研融合,建设全国慢病精准防控基地

一是强化慢性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全市慢性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对“四高”危险因素发病原理、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级评估、健康教育、规范诊疗、随访干预等知识进行系统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荣授课,打造一支扎根基层、业务精湛的慢性病防控医疗团队。

二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加强与深圳长卿医学研究院科研合作,依托荣成市精准健康研究院,组建市级医学伦理委员会,积极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对接,参与以慢性病尤其是“四高”达标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研专项研究。利用三年时间,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级慢性病防控基地。

三是建立项目卫生经济学评价机制。依托国内知名专家团队,适时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工作和项目投入产出分析评价,对项目技术评估、医疗卫生资源利用、财政和医保资金支出、患者医药费用支出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进行汇总,科学评估“四高达标减残专项健康行动”项目的实施效果、效益、效用。根据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优化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问:请问目前,“四高”患者管理都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答:(一)加强健康筛查,实施“四高”重点人群建档管理。对确诊的“四高”患者全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筛查信息,并录入基本公卫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精准可靠,鼓励家庭医生团队根据重点人群分布,制作187张供内部工作使用的纸质村居楼宇分布导引图,方便精准为居民提供服务。累计开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11.71万人次;本年度开展血压筛查24.59万人,开展血糖筛查11.18万人,血脂筛查10.55万人。

(二)加强精准干预,实施“四高”重点人群规范管理。将筛查发现的“四高”患者纳入管理,因人施策制定健康干预措施,开展年度综合评估,确定年度一体化服务计划,根据患者控制情况,调整管理方案,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实行分类登记、综合干预、规范管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在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的基础上可继续享受实施依那普利叶酸片或氨氯地平叶酸片的药品优惠政策,并每月检测患者血压。本年度管理高血压患者8.02万人,管理糖尿病患者2.72万人,管理高血脂患者2.63万人,高血症患者3.5万人。

九、请详细介绍一下健康积分机制?

答:将符合条件的“四高”患者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对签约患者按照服务包内容,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履约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签约服务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将患者参与健康管理、规范诊疗、控制达标等情况进行积分测算,纳入“居民健康存折”管理,积分折算可用于抵扣检查费用个人自负部分或兑换相应健康物品、健康服务。本年度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达42.93万人,其中签约“四高”患者达12.39万人;发放签约居民健康存折80051份,参与健康积分兑换8141人,其中抵扣健康检查费用或兑换健康服务304人次,兑换物品7837人次。

问:原局长,今年开展的“精准营养筛查”有什么作用?

答:今年在全市范围试点开展“2023·精准营养进万家”的公益筛查活动,是针对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相关指标和各类身体微量元素进行检测。通过问卷了解居民的营养饮食状态、健康生活习惯及疾病情况,根据营养素筛查结果,将预防关口前移,因人施策,精准干预,开启慢性病零级预防营养干预策略。同时,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同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慢病患者、老年人季度随访、签约履约服务、药品发放等工作,丰富筛查现场活动内容,提升工作合力,让参与居民最大获益。本年度共完成筛查检测5.35万人,综合干预工作有序推进。

问:今后我们在开展四高达标减残专项健康行动上有哪些打算?

答:今后,我们将结合目前工作情况,开展四高达标减残提质增效行动。进一步规范“四高中心”“四高基地”“四高之家”建设,健全上下联动闭环管理机制。在巩固四高达标基础上,围绕“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建立“六病区域诊疗中心”,形成“四高达标 六病同防”医共体内闭环管理。不断优化医防融合标准化流程改造,实现门诊与慢病管理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慢性病防控质效、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和人均期望寿命,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2024年,六病检查率达到60%以上,“四高”达标率均达到50%以上。

问:近期我国支原体肺炎发病有所上升,尤其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显。“支原体肺炎”登上了热搜,那么它到底是什么病?多大的孩子容易得?

答: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

专家介绍,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近两年,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班级出现聚集发病情况,但它不属于传染病,不会像新冠那样传染。

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出现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所以出现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问:那么肺炎支原体是如何传播的?都有什么症状?

答:支原体感染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退烧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到2周。

专家表示,今年是支原体的流行季节,孩子发烧或出现咳嗽,尤其是剧烈的干咳,感染支原体的可能性大。在此特别提醒低龄儿童的家长们,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时,孩子发烧可能并不严重,但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或在锁骨位置出现凹陷,“也就是孩子在吸气时锁骨有个坑或者鼻子吸气时出现鼻塞,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问:那么支原体肺炎如何治疗?日常应该怎样预防?

答:今年我国已制定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疗指南,在治疗上,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无效,需要对症用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一旦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在日常防护上,要注意减少聚集、保持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目前,支原体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日常中应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