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走私
走私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的行为。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常见的走私行为
1.通关走私。是指通过设立海关的进出口口岸,以隐蔽的方式逃避海关监管,偷运应税、禁止或限制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2.绕关走私。是指不经过国家开放的进出口岸和准许进出境的国境、孔道而非法携运应税、禁止和限制货物或物品进出境的行为。3.后续走私。是指未经海关许可,擅自销售保税货物或特定减免税货物进行牟利的行为。4.准走私。是指直接向走私人收购走私货物、物品或者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的行为。5.集团走私。走私集团是为了长期从事走私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一种组织。6.法人走私。由于法人组织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标,因此容易出现违反法律规定,逃避海关监管的走私行为。7.水客走私。水客走私又称为单帮走私,从事水客走私的人进出境较为方便,熟悉两地的价格行情,专带差价较大的商品,数量不大,但进出境次数多,损害了国家对进出境制度的管理和经济利益,在走私活动中较为特殊。
常见的走私物品1.成品油、烟草、奢侈品、化妆品、药品等;2.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冻鸡肉、冻水产品等冻品类;3.大米、玉米等粮食类;4.电脑、手机、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5.旧服装、固体废物等洋垃圾;6.毒品、枪支及散件、弹药等。
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走私活动走私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的对象。打击走私行为既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1.偷逃关税。关税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走私活动的泛滥会造成大量税收流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2.败坏社会风气。走私是违法犯罪行为,这种不正之风一旦泛滥,容易对周围群众产生腐蚀作用,更会加剧地方腐败滋生,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刑事犯罪。3.不利于国门生物安全防控。如有些病虫害、危险生物、致命病毒等会随走私货物带进国内,从而对我国生物体系、环境造成影响。4.质量缺乏保障。走私货物都是未经相关部门检验检疫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更容易被病毒感染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