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优化营商环境>营商速递

【获得信贷】创新绿色金融发展 助推蓝碳经济发展

时间:2023年01月30日 10:31 来源:荣成市地方金融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

近年来,荣成市发挥在海洋经济、生态文明、社会信用等方面优势,以争创山东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启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先后推动全国首笔海洋碳汇贷,首款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等创新产品在荣成落地,探索出绿色金融荣成模式

一、制度引领,把好绿色金融“方向舵”。2021以来,积极做好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筹备工作,先后对接联合赤道、中国诚信、北京中财绿融等中介机构,就绿色金融评价标准等细节进行多轮沟通。由分管市领导带队赴浙江湖州、衢州广州经开区、花都区,四川雅安等考察学习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建设经验,确定了绿色金融发展方向和工作主线。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荣成市海洋经济特点,制订《荣成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报省政府待批。同时,组织地方金融服务中心、人民银行、银保监及相关金融机构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

二、创新驱动,打造绿色金融“助推器”引导金融机构深耕细作重点涉海企业,将信贷资源优先向涉海产业和区域进行配置围绕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蓝色经济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让蓝碳由无价有价一是聚焦优势产业确保绿色贷款发放精准着力推动企业减碳量的远期碳汇收益权在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权利质押登记和公示,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布局涉海绿色信贷产品体系以海带等海产品养殖每年产生的减碳量远期收益权为质押,开发海洋碳汇贷产品,助力荣成农商行为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理海洋碳汇贷”2000万元,为全国首笔,2022海洋碳汇贷被评为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金融创新产品二是建立项目库确保碳减排与碳增汇并举聚焦碳减排、海洋和林业碳汇等领域,重点支持海带、龙须菜等海洋养殖产业。依托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海洋生物碳汇研发基地、焦念志海洋生态经济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运用海洋碳汇数据库和清华大学海带碳汇计量方法,精准测算减碳引导项目的碳减排量、碳汇量,动态建立减碳引导项目库,目前已储备碳减排、碳汇贷款项目18个,金额1.7亿元。其中,荣成工行为国核示范电站发放1.33亿元贷款已享受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贷款利率4.185%,较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41.5个基点三是实行流程再造确保便利与安全双赢对地方法人银行减碳引导项目贷款优先安排再贷款额度,提供快审、快批、 快贷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发放贷款,确保应贷尽贷,实现地方法人银行3天完成贷款审批、质押登记和发放,办理时限较一般贷款至少节约2天。通过发放绿色贷款,既鼓足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信心,助力荣成市海洋生态资源价值向金融价值转化,又使获得的资金再次投向养殖技术绿色升级,实现价值转换和绿色转型的良性循环。

三、多点发力,深挖绿色金融“动力源”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纳入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一是开展绿色保险创新。中国人寿财险荣成支公司针对海草床养殖及藻类贝类养殖面临的风险进行先导性、创新性市场需求和险种调研,创新推出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该保险以海草床为保险标的,以海草床固碳经济价值和修复成本等作为补偿依据,以海草床因特定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减弱事件为保险责任,通过蓝碳指数和海洋大数据应用,针对养殖区的海水流速量身定制保险方案。目前已为荣成楮岛水产有限公司100亩海草床发放全国首单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有效破解了海水养殖风险保障机制缺失的难题。二是推进金融服务绿色化改造。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组织体系、信息披露、发展环境等领域开展实践探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金融协调发展。指导荣成农商行依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完善信息披露模板和要求,强化自身数据整合、报告编制等能力建设。目前,荣成农商行已发布《2021年度环境信息报告》,成为全省首家披露环境信息报告的地方法人机构。三是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在海洋碳汇贷的基础上,一企一策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重点支持海水生态立体养殖、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城镇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改善等产业先后为三土能源发放绿色科技企业贷1300万元,为威海美丽乡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威海正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发放污水处理企业绿色贷1150万元,为荣成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发放新能源领域绿色贷25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91.9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达到21.9%,较年初增加25.8亿元,增速15.5%,较全部贷款增速高8.1个百分点。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上一篇 :